同济一附中(欢迎来到同济一附中气象园!)

同济一附中

随着二期工程的完成,气象园的建设基本告一段落。望着大半年前还空空荡荡的草坪,如今已是设备林立,颇有气势,欣慰之余,想到背后付出的辛劳,真的只有自己晓得。气象园概貌不过好在有学校各级部门、领导和同学的鼎力相助,好在自己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还算OK,最关键的是,好在那颗热爱气象的初心始终未变,有了它,再多的苦,都酿成了甜。现在,站长终于能站在草坪前,热情洋溢地对大家说:欢迎来到同济一附中气象园!展现在您面前的,是三套各具特色的气象监测系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传统百叶箱最东边的是一个传统的百叶箱,里面放置有四支温度计,竖直的一组是干球和湿球温度计,干球的温泡直接曝露在空气中,反映的是环境温度,湿球计的温泡用纱布包裹,浸在水杯中,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因此湿球计的温度会比干球计低,两者的温差可以用来计算相对湿度。百叶箱内的四支温度计横卧的一组则是最高和最低温度计,都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设计的,最高温度计的水银柱在温度下降时会收缩断开,最低温度计中的游标在温度下降时,会受到酒精柱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移,故能记录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百叶箱外观(左侧)四支温度计的数据必须每天人工定时读取,而且还容易出现误差,所以与自动气象站相比,传统仪器显得太费力和落后了,但仔细想想,这不正是气象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石么?米速自动站中间是一座米速自动站的主机,包括温度、湿度、雨量、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紫外线辐射7个要素的传感器,主要由太阳能为其内部的超级电容充电,而电池仓内的两节AA电池,则可在夜间或阴雨天时作为备用电源。米速自动站的主机和接收器所有主机的数据都通过无线信号,实时传输到校门口的接收器内,接收到数据之后,再连接WIFI上传至网站,就能与全世界分享。但这也对选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与主机保持在传输距离内,同时还能连接到无线网络,并配备交流电源,真心是不容易的。除了室外主机中的7个要素,接收器还可以接收一些选配传感器的信号,包括气压、土壤湿度、PM2.5等,一共有10个气象要素。总体来说,这座入门级的自动站价格低廉、安装简单、功能齐全,非常适合普通的气象爱好者。米速自动站的选配传感器仪谷自动站最西边的则是一座更为专业的仪谷自动站,不但使用了精度更高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自然更加准确,而且还增加了PM10、土壤温度、蒸发量3个传感器,监测的气象要素总共达到13个,是气象园中的“集大成者”。仪谷自动站与米速站需要干电池和外接电源不同,仪谷站能依靠更为强大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完全实现自给自足,而太阳能板的电源线和传感器的数据线,都会连接到控制箱内的采集仪上,最后再借助GPRS通讯,把所有的数据上传至物联网管理平台,就能进行实时监测。物联网管理平台还有一点,与集成度较高、套餐制的米速站不同,仪谷站所有的主要配件都是自行选择、点餐制的,最后的安装也都要靠自己琢磨和动手,比较费时费力,不过正是有这样一座专业级的自动站“坐镇”,气象园才能显得“分量十足”。同学们安装仪谷自动站宣传栏征集气象园在硬体设备上已经非常齐备,但还缺一样重要的软体加持,就是宣传栏(类似下图中的河长公示牌)。文字介绍已经有了,但还需要制作一幅现场示意图,以及排版和美化等,希望在美术制图、平面设计方面有专长,也愿意贡献一份心力的读者能冒个泡,万分感谢!类似这样的宣传栏,但是可以更漂亮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读者对于站长痴迷于气象不解,地理老师教好书不就行了,为啥要不辞辛劳地建站建园,而且越建越复杂,越建越专业。的确,对于老师来说,主阵地是教室,但对于真正的地理人来说,最让人神往的永远是野外。建站三人组气象观测场就是一种非常易达的野外空间,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并感知到大自然的律动,甚至能暂时忘却烦恼,站长经常会抬头望着旋转的风杯出神,仿佛它永远不会停歇。所以亲爱的同学、老师、朋友们,有空记得来气象园逛逛,哪怕是给自己一个仰望天空的机会也好!扫码关注我们指尖地理有料、有趣、有格

同济一附中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