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的功绩(汉光武帝刘秀登基之处)

网友提问:

汉光武帝刘秀开国治国有何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有何奇闻轶事?

优质回答:

刘秀轶事典故:“有志者事竟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娶妻当得阴丽华”、“强项令”、“安知非仆”、“得陇望蜀”等等。

1、“帅皇帝”综述——近乎完美,位面之子:

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长得帅、勤吏事、好儒术,文能成为太学儒生,武有昆阳大捷,将汉朝国祚延续近两百年,历史界口碑极佳。刘秀还和妻子感情真挚,留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千古名言。更有网友借用网文用语,称刘秀为“位面之子(意思是运气好到爆,全世界都眷顾)”!

(帅刘秀画像,确实符合“美髯眉,大口,隆准,日角”的历史记载▲)

(老婆阴丽华,妥妥的美人胚子,唐李白有诗赞曰:“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2、最会打仗——书生起兵,身先士卒,两万人(约)打败了四十万的传奇之战——昆阳之战

公元22年,刘秀起兵,投奔绿林军刘玄账下;王莽见起义军势大,同年五月,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刷兵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号称百万,力图一举扑灭刘玄。

此时昆阳守军仅仅九千人,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劝众将说:“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让兄弟们将固守昆阳。另一方面,在王莽军队近逼城北之际,刘秀只率13名骑兵突围,乘夜色奔袭,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请来步兵、骑兵一万七千人。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弃宛城不顾,坚决碾平小城昆阳。扬言道:“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他们在城外挖掘地道,制造云车。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只能守城。

(昆阳之战▲)

六月一日,昆阳危在旦夕。就在最后关头,刘秀如天兵下凡,领步骑万余人出现在城外!他身先士卒,率精锐杀王莽军千余人,首战便大振汉军士气;又以勇士三千,偷渡昆水,迂回侧后攻击敌方指挥主将——王邑大本营。

王邑并没有看出对手的果断与厉害。他轻敌依旧,下令各营坚守本部,自己率万人迎敌;一阵冲杀过后,这才发现不对;兄弟王寻战死,自己也陷入重围,众手下却不敢出援。

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出成合击。王莽大军群龙无首,终于开始溃逃,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更倒霉的是,此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都为之不流。

这,就是决定王莽灭亡的关键战役——昆阳之战!年仅27岁的刘秀带领兄弟以少胜多,将新朝号称百万的大军灭于小城之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在不久后,便土崩瓦解!

昆阳大捷,刘秀在军中建立了崇高威望,并被认为是“天选之子”(毕竟2万人(约)打败了100万(号称),谁人不服?)。即便日后受到刘玄排挤,长兄刘縯被杀;还能用计出抚河北,受到了北方豪强的支持,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在此之后,更是势如破竹,先后击败铜马、尤来、隗嚣、张歩、董宪、公孙述等等对手,历经12年征战,统一天下。

3、最会用人,最有学问

关于刘秀最会用人的体现,重点表现为“云台二十八将”。

二十八将中,从区域结构上,遍及各地(南阳,自颍川、上谷、扶风、东莱、巨鹿、渔阳、信都等地);阶级成分上,有与他同举义旗的,如邓晨、李通等;有的是投奔而来的,如邓禹、王常等,有的则是从敌对营垒中争取来的,如冯异、窦融等;有”贩马自业”的小商贩吴汉,有精通经学的儒生的卓茂。刘秀善于勉励人才,如他曾称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面对人才失误,能客观分析,有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著名典故(冯异);统一天下后,刘秀也不杀功臣,与刘邦、朱元璋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于刘秀最有学问的体现,在于他20岁放下儿女情长,带着微薄盘缠毅然入太学读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专门攻读《尚书》,这为他日后重视文化发展,不大肆屠杀,开创文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关注我哦】

4、吹毛求疵,找找文武双全的刘秀缺点:

(1)、 刘秀迷信谶纬;(2)、开国太过顺利,对地方掌控稍显不足,西域等问题处理不妥;(3)、对基层官员稍显严苛。

5、刘秀的轶事典故:

中国历史上许多的成语、俗语都与刘秀有关(可能也是刘秀出道较早)。如“有志者事竟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娶妻当得阴丽华”、“强项令”、“安知非仆”、“得陇望蜀”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东汉开国皇帝,自然是人中龙凤,过人之处何其多也!但从一些侧面可以看出其天子之风。毛主席说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但更值得赞赏的是他的赤子之心。身为九五之尊,皇帝们免不了要以权术驭臣下,免不了要隐藏自己的情感,免不了要确立自己的无上权威。但刘秀在做这些时保留了他的赤子之心。

历代 开国皇帝大都大肆屠戮开国功臣,以朱元璋为最。 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但做得比宋杯酒释兵权更好更有人情味。刘秀不仅能同他的臣子共患难,还能同他的臣子同享福。这份赤子之心于开国皇上身上可谓难得。

当初,光武帝到新野县,听说阴丽华很美丽,心里很高兴。后来到长安,看见执金吾车骑很多,于是感叹说:“做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随着刘秀一步步封王称帝,他有没有忘了当初这个女子呢?没有!他将娶妻当得阴丽华变成了娶妻便是阴丽华。这份初心实属可贵。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后来,他和当皇帝的老同学刘秀见了面,而且还在皇宫里如少年时代一样,同榻而眠,过了一夜,还故意装出睡相不好,把脚搁在刘秀的肚子上睡觉,似乎又目无天子。这放在一般的皇帝身上岂不是要杀头?以上之事皆从侧面反映了其赤子之心。

皇帝若能持赤子之心,必乃仁德之君。历代对刘秀的评价大都盛赞,这与其怀赤子之心密不可分。

当然人无完人,刘秀也想庇护宗亲,所以才有董宣强脖子令之名。他迷信谶纬,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但刘秀确为明君圣帝。

其他网友回答

汉光武帝刘秀:一个近乎完美的皇帝。

刘秀的身世跟刘备差不多,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其实就是一介布衣。与刘备不同的是,他成功地兴复汉室,平定了天下。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既是开国之君,也是中兴之主。与别的君主不同的是,刘秀不仅打天下的时候英明神武,治天下的时候也丝毫不逊色。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刘秀登基称帝后,也没有摆皇帝的架子,仍以理服人。有两个众所周知的典故,强项令和糟糠之妻不下堂,都很好的证明了这点。他相比刘邦,朱元璋而言,没有杀过功臣,做到了君臣和睦,上下一心。他也勤政爱民,谦虚低调。这里有一个故事,他儿子刘庄曾求他,讲讲打仗的故事。刘秀回答说,打仗的事没什么可说的,那是不得已而为之,治国才是真本事,那才能让天下百姓幸福。同样,刘秀也有一份完美的爱情:娶妻当得阴丽华。他成功地娶到了自己爱慕的女子,而这位女子后来也仁爱娴淑,躬行节俭,是为一代贤后。几十年后,他们 的儿子,五十几岁的汉明帝刘庄,因梦见父母携手而行,如同他小时候一般,竟嚎啕大哭起来。可见,是多么的恩爱。

刘秀被誉为是中华最好的皇帝,毛泽东曾评价刘秀: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他病死时曾下过一道诏令,要求俭省,各州郡官员不可擅离城邑,不要派信使传寄吊唁。他无愧为后世皇帝的楷模。

过失方面1:用人。典型的案例有戴涉、韩歆、马援之死。

2,迷信谶纬,在刘秀尚未发迹时,流传过一句谶语“刘秀当为天子”,后来刘秀果然应了谶语,所以刘秀一生都十分相信谶纬之说。其实早在刘秀之前的王莽时代,谶纬学说就十分流行,王莽身边的刘歆更是谶纬大师,发展到了东汉时代,谶纬学说依然很活跃。谶语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武器,控制老百姓的思想,但是贯穿东汉始终,谶纬禁而不止,贻害很深。

3政治方面,刘秀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要吹毛求疵的话,还是能找到他执政期间犯下的一些错误。

首先是外交上的失败。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放弃对西域的控制,二是对于匈奴、乌桓的挑衅,一味地选择隐忍,甚至迁徙边境居民,致使国土面积大幅缩水。刘秀之所以选择隐忍有他的难处,当时天下刚定,急需修生养息,如果像刘邦那样贸然与匈奴开战,或许会适得其反,带来的是失败与耻辱,然而他的隐忍作风被许多后人指责也是事实。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