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西藏(元朝控制西藏了吗)

网友提问:

元朝为什么要把南宋皇帝流放到西藏出家?

优质回答:

这个皇帝就是宋恭帝赵显了,南宋的末代皇帝(不是被陆秀夫背着跳海的那一个)。其实也不是被流放过去的,算是他自愿申请去的。公元1276年,他和太后还有一些宗室投降了,很幸运忽必烈没有杀他。在大都平安的生活了6年。但作为前朝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元朝朝野上下的注视之中。好景不长,全国各地对于元朝的反抗此起彼伏,真定有人聚集上千人,想要截出赵显,大都有人刺杀丞相阿合马。虽然赵显矢口否认,但同在大都的文天祥却承认是自己做的。忽必烈不由得感到怀疑。

为了让忽必烈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心,赵显开始修行佛学。而他修行的寺院乾元寺是一所藏传佛教寺庙。

南宋遗民的反抗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朝臣们都想杀了他以绝后患。无奈之下,赵显为了保命,便请求忽必烈让他去吐蕃学习佛法,离开多事之地。忽必烈大喜,顺水推舟就同意了。

由此,赵显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去过西藏的皇帝了。这一年,他只有19岁。这一去就是35年,再也没回过让他魂牵梦绕的江南。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流放到西藏的南宋皇帝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恭帝赵?(在位时间1274年—1276年),宋末三帝之一。他是宋度宗的次子,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宋度宗于咸淳十年(1274年)驾崩后留下了三个未成年的儿子,赵?排第二,但因为他是嫡子,于是在太皇太后谢道清和权臣贾似道的坚持下,时年4岁的赵?被立为帝。

一,幼年离京北上入元

宋恭帝在即为之初南宋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此时蒙古大军正在南下途中,但朝廷却无一人可以有效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宋恭帝在位期间朝政一直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代为管理,当贾似道因兵败被撤职之后,南宋朝廷如果换用能臣也许还会有奋起直机,但是接替贾似道的陈宜中却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终始南宋朝廷陷入了灭顶之灾。蒙古军兵临临安城下后,无奈局面已不可挽回,谢太后便在临安皇宫里举行了受降仪式。1276,元世祖下达诏书,要元朝统帅伯颜送宋朝君臣前往大都。从此,宋恭帝和谢太后便北上离开了临安,并再也没有回去过。

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后人写诗讥讽道:

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真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二,少年生活

宋恭帝在进入元大都后,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并被授予了瀛国公的爵位。此后他在元上都生活了十二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防止宋恭帝有逃回南方的想法,于是忽必烈鼓励其出家为僧,一心钻研佛学。当时元帝国的国教是西藏的喇嘛教,再加上担心把宋恭帝放在中原地区不放心,于是在公元1288年,在宋恭帝18岁那年,忽必烈赐瀛国公赵?钞百锭,送他去西藏出家。

三,西藏生活

由于天生对于佛学的悟性,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勤学,赵顯很快在佛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数年,宋恭帝已经在藏佛界暂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并且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四处讲经、潜心研究佛学,一生如此。后来翻译了《百法明门论》,还有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

四,因文字狱被杀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宋恭帝写了一首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季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元英宗发现后大怒,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和对元帝国的谴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不懂,抱歉。

其他网友回答

蒙元成吉思汗之父被金国钉木驴而死,与金世仇,对金国皇室屠杀尽灭。宋与元联盟灭金,后虽元灭宋,但无世仇,所以对宋末帝妻与公主,对宋王室的少许优待非出于仁慈,而在于收买汉族士太夫的人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