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该怎么学(高一地理如何学)

网友提问:

高三地理怎么学呢?

优质回答:

高三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复习,自己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进入高三下学期,转入综合考试,试卷不再限制某个专题,而是高中所学的全部知识。有的同学一开始不太适应,出现成绩不稳定,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面对这种问题,需要高三学生尽快适应综合考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答!

大多数同学都反应高中地理比初中地理难学,为什么呢?

是因为,初中地理学的都是既定的地理事实,只要你认真去背记,考试就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

而高中地理,只凭着好记性就明显不够用了。因为它是对初中地理的一个深入研究,它阐述地理的概念,地理原理及规律,偏重于抽象理解理性分析。

那怎么学好高中地理呢?

第一: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地理的必要工具!所以要学会读地图,读懂地图,使用地图,做到大脑中有地图的概念。

地图上的城市、山脉、河流……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点,首先必须记清楚它们的地理位置。其次拓展了解它们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等。

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的载体,一定要掌握好自然地理的基础和难点,这样才能解决人文地理的问题。

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分析地理事物的趋势,预测地理现象等,都离不开对地图的熟练掌握。

第二:重视自己的地理课本。

要认真阅读地理课文,思考课后问题,特别注意书中的插图和表格,仔细体会理解图表的意义。

教材目录是全书的提纲契领,常常翻看目录,能把全书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查缺补漏特别方便。

第三:锻炼自己的地理观察和地理想像能力。

当我们看电视新闻,节目,杂志或是图片时,观察思考其中涉及的地理信息。由看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联想当地的环境特点,人文活动等。

第四:按地理的思路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1.学的啥?2.在哪里?3.为什么?4.利与弊?5.如何协调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好地理,需要细心,耐心,信心!如果说学好有没有诀窍,我觉得这就是吧!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高中地理老师,我就此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第一,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时候,兴趣真的是学习的动力,班上有一些同学其他科目都比较差,但是地理学的非常好,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就是喜欢地理,所以会去钻研地理题目,花的时间多,自然而然学的不会差。

第二,是学习的态度,有很多同学对地理不太感兴趣,但是也学的比较好,主要是他们对待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非常好,不会说不喜欢地理就不去做作业,不看书不复习,他们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所以也学的不错。

第三,是学习方法,也有些同学对地理既不感兴趣又没花多少时间在上面,也学的非常好,那主要就是学习方法非常好,比如,会挑典型题目做,有针对性做题,会准备纠错本,每次考试都会总结自己的得与失,知道锻炼自己的图文分析能力,还有对地图特别熟悉,亦或者充分利用好了上课四十五分钟。

总而言之,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每个人的学习的情况也不一样,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对文科生而言:“得文综者得天下”,而“得地理即者得文综”。文科生要想突破成绩上限,除数学之外,地理决定了上限!高中地理就相当于理综的物理一样,让人头疼,总是拿不到高分。很多同学在学习高中地理的时候都会出现: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错,最后让本来对地理学科很感兴趣的同学也是倍受打击。特别是上了高三许多同学发出这样的叹息:“地理太难了!”。地理怎么就这么难呢?地理11个选择题错4个算奢望,错6个算正常,确实没法跟政治和历史相比(只错1~2个)!地理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说,其实地理并不难学。那么,为什么同学们感觉到难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认识偏差,其二就是方法不得当。

长期以来,同学们习惯都将地理划归文科类学科。作为文科类学科的知识,从社会、家长到学生都认为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不必深究,而且随时考试前强记一下成绩还趋于满分。所以往往表现为从来都不重视地理,尽管老师再三劝说,仍是“我行我素”。直到后来“夹生饭”煮成了,再想学好就难了,到高三地理六十分万岁都没法保证。于是觉得地理越学越难,慢慢儿的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在畏惧心理的驱使下 ,地理简直没法儿学了,就不该开这门课程。

因此,首先我要更正同学们的认识。地理不是文科类学科,至少不是纯文科类学科。它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体。在我们高中学习的各门学科中,没有哪门学科能够象地理这样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得如此紧密、如此完美。因此它在我们将要进行的“大综合”高考中,有着极其特殊的价值。也正是地理学科的这种极强的兼容性,我们在选择学习方法时,就不能仅用大家习惯的“记忆”来处理它,否则你肯定得处在“云里雾里”了。

我这里所说的认识,还包含一种心态。有的同学从小学(自然科)开始,总是将地理看成“副科”。这是长期的思维定势造成的。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副科”心态的作用,未来我不一定要考地理,所以许多同学舍不得在地理上多“浪费精力”。遇到只需略作分析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往往也不愿稍作努力,而是简单地将之归结为“难”。因此,当有同学抱怨地理难学时,我忍不住要反问一句:“你深究了吗?”“你投入了多少时间?”从教十五载,带过初中和高中,在所有学科中,地理是花时间最少的,能把作业按时完成就不错啦,哪还谈什么深究!这就是学生的现状!

解决了心态问题,一切都容易好办了!学习方法的获得应是“水到渠成”的事。世界上的方法真是太多了。所谓“教无定法”,当然学也应该无定法。但是,我认为有些工作应是我们当前必须做好的。

第一、要肯记忆。

记忆对于地理学习来讲太重要了,因为记忆是储备知识的基础,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最基本资源。如果连重要的地理事实、现象、数据和原理、规律都记不住,说到理解和运用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有些知识点根本不可能通过理解能解决的。举一个例子:“太阳表面温度是6000K”,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该怎么理解?事实就是如此,没什么可理解的,你只须记住就行!

至于如何记忆,我说方法可多了,大家各有“高招”。比如机械记忆、趣味记忆、联想记忆、推理记忆、谐音记忆、“拉郎配”记忆等等,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就具体知识点该怎么记忆,每个人一定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知识的特点,采用最好的记忆方法!比如在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分区来学习,把每个分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包含范围等),自然地理(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动物、资源等),社会经济(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总结起来,方便记忆。

第二、要勤思考。

许多地理事实、地理现象都是“上天入地”的。同学们平时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东西既使能看见,人们也很难看出它们的发展变化规律。因此,它们就需要同学们作深入的思考,要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使这些知识点变得鲜活、生动形象起来。地理环境是由多要素因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构筑而成的一个整体。从表面上看,那每一个要素都是零散的,但它们内在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我们要把它们内在的连结点找到。如果能这样,我们通过它们,可衍生出更多的知识点来,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

比如,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第三、要善联系。

当我们接触到某一地理现象,要尝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验证。对于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答案。要学会利用身边丰富的地理信息,经常将它们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更要关心国家和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背景和前景。比如,沼泽的形成:你得思考:其一,有水来,而且来得越多越好——水源;其二,来了得留得住,不能流走——地势低洼,不能上天——蒸发弱,不能入地——无法下渗(冻土)。通过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不愁分析不到位!

第四、要常模仿老师。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每天空闲时间“模仿”老师讲课(可以在心里模拟即可)。针对某一问题,老师已经讲了一个版本,我就要模仿老师讲课:假设我是老师,我怎么讲这个问题比老师都还讲得更透彻、更简单易懂、能够让文盲都听得懂!在老师所讲的版本基础之上不断优化、不断创新,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深究,加深印象,同时也能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五、要常总结。

每学过一章一节,要及时总结,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建立起来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有了构建好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彷佛是掌握了一张地图,再遇到什么问题,能够很快将之“定位”。找到了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要想了解它与其它地理事物的关系就方便多了。另外,知识体系构建好了,我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将会变得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刻、更持久。

我是“老平说高考”,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获得更多指导,祝孩子赢在高考,高考必胜!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地理并不像你想的那样难.先把基础知识背下来.但要理解不要死背要运用.然后每天要抽出一段时间,去复习一下.日而久之,就会跟上来.不是一下就学好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