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卦好学吗(大学里开设周易八卦课程吗)

五行八卦算不算大学课程?

应该不算业余的吧可以算选修吧。

事情起源于2016年4月科技部、中宣部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基准》涵盖了中国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学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其中明确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作为其132个基准点之一。消息一出,媒体及网友迅速分成立场鲜明的两派,并从此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互怼”。

如今,由中国科学院全力支持、中国科普博览承办的科学讲坛,推出了“SELF格致论道”,又为“阴阳五行”是否该纳入《基准》提供了争鸣的舞台。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自《基准》一出,便与另外七位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抨击《基准》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内容纳入其中“不科学”。

当天张双南一如既往地站在了反对“阴阳五行”入《基准》的立场。与之“对垒”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小淳。两人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国盛的主持下,展开了激烈辩论。

孙小淳在争辩伊始,便从科学史的角度阐述了“阴阳五行”入《基准》的合理性所在。他表示,传播科学并不应该只传播正确的知识,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的思想和观点。

一片叶子的旅行绘本故事内容?

《一片叶子的旅行》以主人公呦呦呦寻找爸爸为故事的主线,贯穿了十多个精选的青少年必知之科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主要参考了科技部,中宣部等部门制定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及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科学素养的基准》,故事则贴近中国青少年的兴趣。

中国对科学素养的定义书籍?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科两能力”: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读后感?

1、从理念上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具有广阔视域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指导,应当充分借鉴美国“2061计划”为先导的发达国家科学素质教育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应当认同世纪之交的“首届世界科学大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最新倡导的广义科学观念。

  2、从结构上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内容应当包括科学学(广义科学观)素质、数学科学素质、自然科学素质、生命科学素质、社会科学素质、思维科学素质、哲学科学素质、工程技术素质和发展学(科学发展观)素质。

2021到2035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分别实施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的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到2025年,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的目标。

在针对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方面,《纲要》要求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公民科学素质有哪四种?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素质是指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

《方案》指出,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

继承创新、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精准发力、全面跨越,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是: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0%提升到10%以上。

《方案》强调,要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社区科普益民、科普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业助力和科普人才建设等重大工程。

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我国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任务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保障,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