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下一代的不是“娘炮”,而是你的偏见

回 复「晚安」与 我 相 遇
文 | 末那大叔
来源 | 末那大叔(ID:monadashu77)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这是简·奥斯丁在19世纪初期写下的话。
可我没有想到,到了21世纪,这句话仍然非常贴切的形容了很多人。
最近“骂娘炮”仿佛成了一种默契。
今天听一个家长说:“电视就应该封杀娘炮们,带坏小孩子!”提醒了我。
我不禁想,如果我们告诉孩子:
千万别学“娘炮”,别跟“娘炮”做朋友,他们都有病!
结果,会怎么样?
1
孩子的认知,从你的偏见开始
如果大人们随意给男人定义为“娘炮”,并群起而攻之。
那学校里那些长相秀气、言谈温柔、爱干净、内向的男孩子,都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因为孩子们并不能准确地分辨出,一个男生是不是“娘炮”。
却有极大的可能,因为“他看上去好欺负”而去霸凌。
更可怕的是,有些男孩会因为怕别人说自己“娘”,而学着自残。
年前,去北京找一个朋友,在楼下遇见他儿子:“我爸开会呢,你在这等会儿吧。”
我坐下跟他闲聊两句,突然发现他手心有个烟疤,便问他怎么弄的。
他挺有兴致地跟我分享:跟朋友打赌,用手心灭烟头,谁不敢谁是孙子。
我一惊:“那不疼吗?”
这个才上初中的孩子说:“能不疼吗,可男人不能怕疼。”
男人不能怕疼,就把烟头往自己手心里摁,以示“勇敢”,这可能是我听过对“男人”最大的误解。
而这些误解,又是谁造成的?
2
别让偏见为你的失责背锅
比起说“娘炮”误人,家长的正确引导,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个黑人出租车上,载着一对白人母子。
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司机叔叔的肤色和我们不一样?
母亲回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一样的人。
等开到目的地,司机坚决不收他们的钱,说:
“我小时候,也问过我妈妈同样的问题。
但是她回答,是因为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
如果她当年能像你一样回答,我现在可能成为了另外一个人……”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撒下的种子,是种出平等宽容的花,还是结偏见的果,全看我们的选择。
3
骂男人“娘炮”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很多人都忘了,当我们用“像个娘们”去攻击、贬低男人的时候,实际是在歧视女性。
美国有部纪录片叫《面具之内》,就是讲的社会对“男子汉气概”的定义。
家长们告诉男孩,别像个女人似的,不可以哭,不可以抱怨和诉苦。
如果一个男孩,被教练说“打球像个女孩”,男孩则会“彻底崩溃”,更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如果说他打球像女孩他就会崩溃,
我们到底教了男孩怎样看待女孩的?
作为男人,不为了荣誉哭泣,反而为“像女孩”崩溃,女孩在他心里,到底有多不堪?
这不是孩子的错,其实是很多大人潜意识里的误解。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问你:
「小红和小刚,谁更可能喜欢变形金刚?」
尽管众所周知,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但是大多数人仍然会回答“小刚”。
“男孩叫小红很奇怪”也是一种偏见,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意识到。
大人们“拒绝女性化”、“歧视女性化”,结果很可能是,男孩变得不尊重女性、不把女性当成完整的人。
如果男人需要阳刚,代价是女人被踩到谷底,那这算什么公平?
4
你的偏见,源自于你的狭隘
从以前到现在,我们就确确实实生活在偏见里:
认为玩摇滚是不良少年,认为纹身的没什么好人;
认为玩游戏是不务正业,认为同性恋者都是妖怪。
我想,很多人不是讨厌娘炮,而是下意识地拒绝新鲜,拒绝不一样,害怕非主流的一切。
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摇滚,蓄起长发,跟朋友们组了个乐队。
原本以为我爸会训我,但他却这样跟我说:
“你玩摇滚、留长头发,我不懂,但是我不反对,这是你的喜好和选择。
但你一定要想好,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后来我生活费紧张的时候,也是我爸掏钱给我买磁带、买吉他。
我问过我爸,我的特立独行,会不会让他觉得烦恼?
我至今都记得他的回复:摇滚不会把你带坏,别的,开心就好。
反观那篇言辞激烈《把娘炮当四害灭了》文章,其中“纯爷们”的描述,我实在不敢恭维:
“能打”就是牛X,真的不是对法治社会公然的挑衅?
看不惯就去买把刀?昆山龙哥的惨剧才过去了几天?
作为成年人,我们真正应该教导孩子的,不是过度关注外形上的“娘”或者“爷们”,而是严于律己,守住内心的担当。
我们、我们的下一代,未来都可能活在偏见里,成为“不大众”的那一个。
今天我们容不下他们,未来谁能容得下我们?
娘炮误不误国不知道,但偏见一定会。
作者:末那大叔,1米89的温情大叔,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搜索:末那大叔,私人微信:moshushu7
推荐 >>>
火爆ins的30张扎心成年人插画
“上海第一网红美女”跳楼自杀
张杰自爆曾患抑郁:成年人的世界,连崩溃都悄无声息。
@DJ晓苏
声优一枚,做有手工质感的电台节目
商务合作:foxtarot
你的内心究竟想要什么?#心理需求测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