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刊】儿时的端午|葛雪娥

儿时的端午
文/葛雪娥
粽子香甜,艾叶幽香。一年一度端午到,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是江西人,小时候的端午记忆特别深,嫁到松滋之后发现这里的端午气氛不浓,越是临近这一天,思念之情越是浓烈。想起小时候的这一天,伙伴们总是眼巴巴地等着妈妈将素日绣花的五彩丝线编织成的小网袋,迫不及待地将网袋挂在胸前,袋里装着表示吉祥的染过的红鸡蛋。夸耀着妈妈的好针线,雀跃在青砖黛瓦、柳阴浓浓的小巷里和小伙伴“撞蛋”玩,谁的鸡蛋坚持到最后是会带来好运气的。等到糯甜的粽子香飘散起来,妈妈的呼儿唤女的声响也响彻在街头巷尾……
长在乡村的孩子们,尤其期盼。有吃的、有玩的。孩子们虽然不懂得端午的含义,但这个节日是除了春节之外,最有趣味的。正节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节前、节后好长时间都洋溢着高兴、喜悦的氛围,所以很喜欢。那时最主要的内容是:配五色线编网袋、撞红鸡蛋、吃红鸡蛋、洗艾水、吃熟大蒜头、喝雄黄酒和包粽子。
小时过端午也有艾蒿、菖蒲,但不是买的,街上也没卖的,是我们姐弟两个在地里割的,没有如今从市场上买的整齐划一、秧高。每当节前妈妈让我们去割艾蒿、菖蒲时,手里握着的弯弯的镰刀都洋溢着喜气。端午的前一天早晨,妈妈总要把一大把艾蒿绑在大门上,一大把放在一个洗脸盆里,盛满水泡一夜。第二天日头出来前喊大家起床,先用艾水洗眼、洗脸,然后到河边、地埂上脱掉鞋子蹚露水,特地掐柳树尖及嫩叶,说是泡茶去火。端午节当天用过的艾蒿和菖蒲妈妈总是舍不得扔掉,而是放在堂屋里的神龛上,用来驱逐各类病毒虫害。老人们都说五月的艾叶生长是最为繁茂,气味浓烈的时候,也就正好成了这个季节的克制植物。相传艾叶为旗,菖蒲为剑,以示驱妖除邪,用来保平安,又说艾蒿味辣,菖蒲有提神、通窍、杀菌的功效,所以人们习惯每逢端午,将艾蒿、菖蒲挂于门边,寓意阖家健康。
大人们午餐时要喝雄黄酒,孩子们则在额头和两腮各涂抹一点雄黄酒,妈妈将剩下雄黄酒在房屋堂前四周、房间、猪圈、牛栏、鸡舍等地,用来消毒驱虫害,素有“过好春节上半年好,过好端午节下半年好”之说。
端午的重头戏莫过于包粽子。妈妈会很早就从家里的菜园采来新鲜的粽叶,煮在锅里,然后将珍藏好久的糯米用凉水泡在面盆里。我们围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妈妈娴熟地把一张粽叶放平,在左手的掌心,折成圆锥状,然后用右手在面盆里足足抓一把米,投进去,叶子在妈妈的手里折来折去,就出现了一个三角锥的形状,然后用线一扎,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而我也会心痒手痒去试试,但是每每不是糯米漏出来就是把粽叶挤破了。我很好奇,妈妈的一双手仿佛是一杆秤,抓的米总是不多不少刚刚好。老家人吃惯的粽子没有馅料的,仅仅在糯米里面撒一点食用碱,粽子煮熟之后,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浅黄色的糯米,轻咬一口,混合了粽叶独特幽香的糯米口感饱满,齿颊留香,回味悠长。讲究一点的,可以蘸点白糖吃,那满足感现在想想都觉得妙不可言!只可惜隔着700多公里的路程,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陪妈妈过端午节,也有好多年没有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了……
年年岁岁过端午,岁岁年年情相似。我想只需我们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那五彩的蛋袋,那灵性的艾叶,那陈年的黄酒,那弥漫着思念和亲情的粽子,就一定会孕育出一种真诚、一种坚强,这真诚、这坚强总会默默地遣散那因远嫁而带来种种遗憾。
(作者系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曲尺河小学教师。)
推荐阅读:
1.在文字上行走|山栀子
2.心中的一亩田
3.山栀子:对任性的话语权坚决说“不”
4.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学生
5.山栀子: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更多精彩请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