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诗苑」燕雨双飞诗词点评专辑

点击上方蓝色关注黄鹤诗苑
诗词赏析
黄 鹤 诗 苑
秋秋
点 评 老 师
秋秋,女,网名燕雨双飞,黄鹤诗苑执行群主,喜欢诗词和远方。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晚秋咏柿
文/燕雨双飞
金霞漫树挂灯笼,点点香心赛叶红。
不惧轻寒川野舞,迎霜傲骨立秋风。

赏析
读黄巢不第赋菊
文/夕儿
驱马挥戈誓灭唐,少年留句美名扬。
风云往事成千古,唯见长安秋菊黄。
飞言飞语:
这首七绝是作者品读了唐朝诗人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后所作,作者虽然为才女,但夕儿的诗以大气磅礴见长,当这诗一出,很多老师友人评论说,若不写名字,不会想到这首诗出自一个女孩子之手。可见小女子,大情怀,心中装天下。
这首诗把我们带到了唐朝末年,那个叫黄巢的落第男子的时代。
黄巢:(820-884年)山东省菏泽人。他在起义前曾经参加科举,可惜落第。更加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
黄巢不第咏菊原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夕儿诗《读黄巢不第赋菊》的起句::驱马挥戈誓灭唐。气势恢宏,形象生动,对人物形象和气势刻画的栩栩如生,读后前眼就真如有千军万马,挥舞刀枪,战鼓、烟尘向长安试卷而去,与原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脉相承,把我们带到了唐末年,烽烟四起,英雄辈出的哪个年代……。黄巢起义就是推翻了唐朝根基,毁了大半个唐朝,加速唐朝灭亡。起句起的大气,起势很高。“誓”也成为此句的点睛之字,把少年的黄巢,考试落榜后对唐末腐败社会的沉疴痼疾非常不满和愤慨,描绘的活灵活现。
●承句“少年留句美名扬”点名了黄巢作《不第后赋菊》这首诗的时间及这首诗对后来的影响,留传千古的原因作了交待。承句非常平缓、委婉。为转句留下伏笔。
●转句和尾句:“风云往事成千古,唯见长安秋菊黄”,是作者对读后情感的抒发,当年的风云往事都已英雄千古,一切的一切都过去了,都成为了历史。转的好,也和前两句对应。
●特别上尾句“唯见长安秋菊黄”,告诉了读者,功名、利禄都会随着时间的迁移,变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如过眼烟云,一切都成了历史,而现在呢?只剩下长安的秋菊花开妍,满城黄金一片,如诗如诉……。诗中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难懂生僻词。写的却是大气磅礴,亲切自然,像是在长安街上看到菊花,就看到了那个唐朝末年的社会形态跃然于纸上和眼前。

赏析
柿园拾趣(入群格)
文/夕儿
香心一片染秋红,不惧轻寒向晓风。
邀约孩童三两友,柿园欢闹斗鸣蛩。
飞言飞语:
●这首诗说,在柿园内几个孩子逗蛐蛐,玩乐。短短几句就把童真童趣刻画的入木三分,起承转合,浑然天成。带给人一种幽默风趣的感觉。也应证了作者是青春年少,无忧无愁的浪漫年华。
●起句和承句:“香心一片染秋红,不惧轻寒向晓风。”开头两句皆说柿子,点明形状,生长的季节,不畏轻寒。和柿子不畏风霜高洁的本质。其中“香心”一词特别好,有拟人手法,在这首诗里,即可以说是作者的香心,也可以说是柿红熟了,心红透了,是柿子秋日之心,在渐寒渐冷的时节,秋叶落尽,柿果挂满树枝,似灯笼一样,在朝霞、夕阳的瑟瑟秋风中飘舞,不惧寒霜、凉露而向人们点头、招手,传递着秋的丰收和喜悦。“染”字特生动,似秋天的红叶、柿果不是自己红的,而是“香心”染红的,这种夸张的手法,把秋景染活了,让人觉得秋天不是伤心的季节,而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美好的时节,让人浮想翩翩,有秋欲静而思不止的感觉……。
●转句和合句:“邀约孩童三两友,柿园欢闹斗鸣蛩”描绘了诗情画意般的田园生活,前两句是对秋景的描述,后两句就是对山野、田园生活的刻画。前是描静、后是写动;如何动呢?作者眼光和手法比较独特,不是似大多数作者总以牧童、横笛等入诗角度,而是从童趣入手,可谓别具一格。“邀约孩童三两友,柿园欢闹斗鸣蛩”太形象和生动了,也符合了作者作诗年龄,更充满童真、童趣,让人百读不泛、不恹。“斗”字特别好,一字刻画出了儿童的活泼、好动的特点。“鸣蛩”意思是指蟋蟀的叫声。这里指秋天百虫鸣秋、庆贺丰收之喜悦。
●如:唐 钱起《晚次宿预馆》诗:”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唐 徐夤《寓题》:酒壶棋局似闲人,竹笏蓝衫老此身。托客买书重得卷,爱山移宅近为邻。鸣蛩阁上风吹病,落叶庭中月照贫。见说天池波浪阔,也应涓滴溅穷鳞。“鸣蛩”都起到了点睛之笔。在本诗中,“鸣蛩”直扣主题,到底是秋来,百蛩鸣叫,还是因为儿童在柿园打闹惊扰了秋而使秋蛩鸣叫,这作者没有交待,留待读者自己去品味和联想……。
黄鹤诗苑
点击投稿须知(阅读量达500方能做下刊)
作品请自行检测格律,文责版权由投稿人自负。
黄鹤诗苑
微刊管理团队
顾 问|天空飞虹
主 编|逍 遥
副 主 编|夕儿 青衫布衣 冀林
|燕雨双飞
|云雷 晚荭
编 委|冷月 微风 潘逢燕
|大师兄与牛 一路相随
|鸿雁传书 天高云淡
咏 莲|诗词朗读
人 人|排版编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