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愿我们都有智有慧,红尘作伴,潇潇洒洒

跟若干学生小聚,喝茶聊天扯闲淡。
我的学生们大抵了解我的性情,所以每次秉承的原则是:让每一次相聚都是为了生命更好地成长。
挺能装。
说白了,能烟火人间还得能诗酒远方,能扯闲淡还得能装点逼,能聊饮食男女还得能整点清新脱俗。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
于是我的一帮学生们也算是很识时务,在我面前既可以煮酒吹牛逼,也可以品茶论大道。
同时我觉得若干人都要成精了,都是我的老师了,因为他们会经常拷问我一些刁钻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就会相当幸灾乐祸。
于是,问题就来了:您一直都说中医的背后是哲学,那么哲学到底该怎么理解,我们曾经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什么比较枯燥呢?
最终我进行了一番看似很懂的样子吹牛逼一样的探讨式言论,结果大家都很买账,并说这些言论很值得给总结下来,于是本文就有了。
中医的理论的确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比如儒、释、道,但不管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本质上都是一种智慧之学,曾经我们在书上学的那些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人要追求智慧,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哲学的英文是philosophy,从这个单词的构词结构上就更容易理解,分解如下:
philosophy = philo(love)+ soph(wisdom)+y(名词后缀)
所以,这个单词本意指的就是“爱智慧”,就是人类为了追求智慧而形成的一套理论或学说。
于是,究竟什么是“智慧”呢?
其实,智和慧是有区别的,这可以从汉语说文解字的角度进行解读。
“智”是由“知”和“日”组成,顾名思义,“智”的本意就是每天都有知识。
于是“知”又是什么意思呢?
“知”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从口从矢”,而“矢”的本意是“箭”,什么概念呢?就是朝着目标而发出去的利器。
于是有“知”的人,在古人看来就是可以口吐莲花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发表自己言论的人,所以,有“知”的人需要肚里有料还得嘴里能唠。所以,每日都有“知”,也就是有“智”的人,想必一定是从古到今人人都希望成为的样子。
“慧”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从心,彗声”。而“彗”的本意是“扫帚”,于是有“慧”的人是指那些仿佛心中有了一把扫帚,可以时时把心底打扫干净,保持清静。
佛家著名的一首偈语讲的就是这种“慧”根。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然惠能说得更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不管怎么说,有“慧”之人当是比有“智”之人在觉悟的层面上更深了一步,因为有“智”是要讲给别人听,但有“慧”却是要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
当然,有“智”且“慧”固然最好,就如同能“富”且“贵”就是两全其美。
富,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差钱;贵,是不愿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爱谁谁。我的观点,人活一世,能富且贵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两全,至少得先贵起来。
再回到英文的角度,既然哲学的本意是love wisdom,那么wisdom这个单词又该怎么理解呢?
wisdom = wise(聪明的)+ dom(名词后缀,表示某种状态)
而wise在构词上是跟wave(水波)有关,于是为什么水跟智慧有关呢?
这是因为不管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水都是跟人类的世界观密不可分。
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指出“水就是世界的本原”。
回到中国的古代哲学,对水的解读最经典的还是属于《老子》,原话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当是活成了像水一样,可以柔情似水,可以一泻千里,可以游刃有余,可以以柔克刚,可以荡涤尘埃,可以无坚不摧。
哲学就是这样的一门智慧之学,应该是每个人都会憧憬向往的智慧之学,因为人性都是要向善的,生活都是要往好处追求的。
中国近代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对哲学下的定义:“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
《中国哲学简史》的原文是英文,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英文讲稿,他对哲学的定义的英文原文是:What I call philosophy is systematic, reflective thinking on life.
在冯先生看来,一个有哲思的人,也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首先要对生活有反思,然后是能把这些反思给系统化。
可悲的是,经常愿意去反思生活的人本就不多,再能把这些反思给系统化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于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能做到像水一样智慧的人,终将是少数。
也许是受同时做英语老师的影响,我有一个学习上的习惯,就是当不理解某些概念某些理论的时候,总是喜欢从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角度去学习,以求试图去得到启发和感想,所以最后,分享两位西方的文学翻译大咖对于“上善若水”的翻译理解。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著名英国汉学家、文学翻译家理雅各翻译为:The highest excellence is like that of water. The excellence of water appears in its benefiting all things, and in its occupying, without striving to the contrary, the low place which all men dislike. Hence its way is near to that of the Dao.
著名的英国汉学家、文学翻译家亚瑟·韦利翻译为:The highest good is like that of water. The goodness of water is that it benefit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yet itself does not scramble, but is content with the places that all men disdain. It is this that makes water so near to the Way.
末了,愿我们的成长,都是在努力地靠近“智”和“慧”,红尘作伴,潇潇洒洒。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