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线上沟通时,家园共育该怎么做?

一波三折后 · 悟出
在线家园共育的宜与忌
2020SUMMER HOLIDAY

作者:陈彩霞
绿荫浓,夏日长,疫情直接连上了暑假,又将是两个月的居家生活。从疫情以来,北京的各个幼儿园2020年上半年学期基本都处在居家学习的状态,开学之后孩子们将面临升班、升入小学。所以,居家教育的质量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开展线上的家园共育,如何提升亲子教育的质量、保证幼儿的持续发展呢?
我和老师们的实践探索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在经历一次次失望和困惑后,最终总结出了特殊时期线上共育的适宜与禁忌,相信这对暑假中的家园共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QUESTION
1
教师精心准备的活动
参与人数却寥寥无几
Problem Description
开始时,老师们精心准备了活动设计,并录制了好玩的微课,发送到了班级群里。同时,老师们还向家长细致介绍了活动对儿童的发展价值,以及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活动的小贴士,甚至还附上了如何在班级群分享幼儿学习成果的小说明,然后满怀期待地等着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和回复。
然而事与愿违,几天过去了,班级群中参与互动的人冷冷清清,分析活动情况的家庭更是寥寥无几。这让老师们大失所望。








策略一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针对这一现象,老师们通过自问自答进行反思:“为什么我们认为非常好的内容,而家长却不愿意带领孩子参与呢?”
首先,我们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开展“如果我是家长”的讨论,请老师们站在家长立场,反观我们的活动。这时,自己有孩子的老师们在讨论中最为活跃:
张老师说:
这个活动好玩是好玩,但是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不会带孩子玩。首先我家里没有那么多材料,为了这一次活动出去买又太麻烦。其次,玩这个游戏就要准备水,玩不好会弄得满地都是水,最后还得我去清理,我一天带孩子本身就挺累的了,还要找这么多材料,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
马老师说:
有孩子的老师都知道孩子越小这一天需要家长做的事就越多,从起床开始,刷牙、洗脸、吃饭每件事都要家长费心。而且家长自己也有事,我们每天都安排活动,家长肯定不能像我们专职教师一样按时组织活动。
策略二
思悟过后,调整内容
换位思考之后,老师们领悟到在设计居家亲子课程内容时要跳出常规的课程思维,要多思考制约家长在开展活动中的综合因素,并加以调整,比如:
活动的数量




每周互动内容以一至两个为宜,家长可以自主安排开展时间。每周也可以安排两个不同领域的内容,家长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家庭条件有选择的开展。给家长和幼儿更多在时间和内容方面的选择性。
活动的内容

根据幼儿居家生活
以主题方式开展

内容割裂
跳跃性过大
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幼儿居家生活筛选便于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养成、能力获得发展的内容。例如:大班关于幼小衔接,包括时间规划、有计划的安排一日生活;中班开展居家劳动活动、创意健康运动游戏,小班围绕一日生活开展自我服务和亲子体育游戏等活动。
活动的材料

方便简单易操作

复杂
在活动材料方面一定是家庭生活中常见、易寻找,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的物品,切忌材料不常见,会耗费家长大量精力。同时,材料不宜过于复杂,不方便孩子独自操作。

QUESTION
2
教师们线上视频邀请
上线的孩子却不多
Problem Description
在开展亲子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尝试用视频互动的方式与幼儿进行面对面交流,定好互动时间,鼓励家长们按时把手机给幼儿准备好就可以了。想到小朋友很久没有和老师见面了,参与情况肯定十分热烈。可是,视频会议开通后发现,参与的孩子们还不到全体幼儿的一半。这也让老师们很诧异。








策略一
对家长进行个别采访,
理清线索
老师们对此展开了个别调查,发现95%的幼儿和家长都非常愿意参加老师组织的视频活动,只是爸爸妈妈下班比较晚或有比较重要的事情,而爷爷奶奶很多都不会用手机视频。还有一些大班家长表示给孩子报了一些网课,时间重叠,导致不能参与。老师们统计归纳后,发现问题主要聚焦在视频互动时间方面。

策略二
调整时间是关键
摸清原因后,老师们开始意识到,幼儿与中小学生在开展网络互动时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不能独立自主的运用手机,需要家长支持。所以,互动时间更加依赖家长。于是教师向家长们征集互动时间,并进行了调整。
互动的开始时间

具有选择性
一刀切

即教师在制定互动时间时可以提供几个时间段请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互动时间。最后教师根据家长的选择,确定时间。班级中三位教师可以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互动时间不同,互动内容可以是同一个主题,也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持续开展不同的主题。
互动的时长

宜在10-15分钟内
过短或过长

由于是电子产品作为媒介的互动,因此我们在视频互动时间也要在安全时间范围之内。时间过短不能起到沟通互动的作用,过长不仅对幼儿健康不利,也会超出幼儿注意力范围。
互动的人数




由于上面提出了班级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动活动,小组互动人数应控制在6-8人左右,这样能够保证在10-15分钟内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言和交流。人数过多,幼儿的参与获得感会大大降低,不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积极互动。

QUESTION
3
家长发来的活动记录越来越少,评价较为困难
Problem Description
老师们一开始是请家长将幼儿活动过程或成果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发送到班级群里,大家通过留言进行评价。一开始反馈内容比较丰富,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群里分享活动的数量逐渐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策略一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面对这样的疑问,老师们设计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对老师提供的亲子课程的认同度是90%左右,基本认可活动内容。但是在反馈方式方面,许多家长提出由于在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操作进行指导,所以在拍照和录制视频等留存资料的环节就不能兼顾。
策略二
思悟过后,调整内容
至此老师们发现,之前的方式虽然方便老师进行课程检核,却给家长全身心的投入到亲子活动中设置了障碍。如何两者兼顾呢?老师们一致认为,反馈形式宜多种方式相结合,忌单一死板。
如微信语音、照片展示、视频录制、在线视频等方式,不同的课程反馈形式也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综合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让幼儿在互动中能够有备而来,所以教师要提前和孩子商量互动话题,让幼儿在互动前对话题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在互动中幼儿能够更好的发挥真实水平,教师也能够更清晰的观察了解每名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状态。

结 · 语
END每一个挫折都是一次机会,它使我们不断进行新思考、获得新发现、争取新突破。这样的云端互动让我们的老师能够尝试站在教师视角、家长视角和儿童视角审视家园共育,从中体会共育背景下教师课程设计过程中,全面思考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过程与活动评价中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作用,更为今后更好的实践家园共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END
课程实践
卫生保健
教师故事
抿一口龙井,需静心细品,悉心置茶,方能辨香识韵,再悟茶语,好似与课程相遇,源于生活实践中,归于操作体验处,还于发展儿童时。设计前看见儿童,实施中品读儿童,评价时默读儿童。
朱继文工作室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我有一杯好茶,你有时间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