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什么佛(曾经熟读佛派经典的唐僧,在取经途中主要是依据哪部经卷修行的?)

唐僧是什么佛

(博士论西游第七一二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42)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通过“拈花微笑”之说、《金刚经》经文和慧能大师的经历,以及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十六字玄旨,可以看出,“无字真经”在现实佛法修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为如来所说的“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提供了现实佛教的依据。
那么,在西游世界中,是不是也有相关的线索,可以印证“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这句话呢?本人认为,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还需要从唐僧的修行经历说起,看他是按照哪部佛派经典修行成佛的,而这部经典与“无字真经”有何关系。
在本讲中,我们先来看一看唐僧修行所依据的佛派经典,或者可以这样说,曾经熟读了海量佛派经典的唐僧,他在取经途中主要是依据哪部经典进行修行的!
我们已经知道,在踏上西行取经路途之前,唐僧已经熟读了大量的佛派经典,正如太宗皇帝李世民让人推荐水陆大会坛主时,魏征与萧瑀、张道源等所做的荐言,“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可见他对佛派经典掌握的熟练程度。
不过,虽然唐僧熟读了大量的佛派经典,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在他走上西行取经路上之后,他修行的主要依据,再也不是原来所读的经典,而是一部全新的佛派经典,而这部经典就是《心经》。
唐僧又是如何得到这部《心经》的呢?那是在八戒加入取经队伍后,师徒三人来到浮屠山,化身为乌巢禅师的燃灯,向唐僧传授了被称之为“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的《多心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经》。
由于唐僧“本有根源”,只听一遍,即可记忆。自此之后,他每到苦难之时都“定性归神”,默念那《心经》:
黄风岭遇到黄风怪手下虎先锋,“三藏才坐将起来,战兢兢的,口里念着《多心经》”;车迟国与虎力大仙斗法求雨,“长老才举步登坛,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归神,默念那《密多心经》”;黑松林恰逢金毛白鼻老鼠精,“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僧在自己依《心经》修行的同时,还与悟空就《心经》进行深入探讨,共同领悟其中的佛理,一起提升自己的佛法修为:
他畏惧平顶山山势险峻、虎狼挡道,悟空则叮嘱他,“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
他听到黑水河“水声振耳”,悟空则要他“祛退六贼”,“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唐僧每听到悟空之言,他也坦诚地谈自己的感受,听到悟空说到“心无挂碍”,他说自己是不知“几时能彀此身闲?”;悟空要他“祛除六贼”,他明言是自己担心“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
正是唐僧将《心经》作为“随身衣钵”日日念诵,他的佛法修为也逐渐提升,每当悟空用《心经》对其砥砺,他总能“心神顿爽,万虑皆休”!佛法修为得到极大提高的唐僧,在黑松林默念《心经》时,只见“瑞霭绕身、祥云罩项”,悟空对其连声称赞:“好啊!好啊!”
唐僧依《心经》修行使其佛法修为得到提升,这又与“无字真经”有何关系呢?我们下一讲再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