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静读”第170期: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巜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来自静读古诗文 00:00 08:02
↑↑↑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收听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TEXT  VERSION 》

林逋,字君复,年轻时他刻苦读书,通晓诸子百家,并且曾经漫游于江淮之间,在四十多岁时便隐居于西湖边上的孤山,从此种梅养鹤,棹舟烟霞,二十多年都没有踏入城市一步。

平日和他来往交游的大多是高僧隐士,但也有仕宦中人倾慕他的人品才华,比如当时的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非常敬重他的为人,再加上又喜爱他的诗歌,所以经常来到孤山与林逋唱和,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为他重新修建宅院,可见林逋虽然人在西湖的水光潋滟里,名声却早已传到朝野的江湖波澜间。

根据《宋史》记载,在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连宋真宗都听闻到了他的名声,特意赐给他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就是让下面的地县官员时常去慰问他。面对这来自最高统治者的肯定与赞赏,林逋虽然非常感激,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得。

当时他身边的有些朋友都劝他出去做官,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自己的志向并不在于庙堂之间,而是在于山水之间,所以继续隐居在孤山之上,继续悠游于西湖岸边。

在他老了以后,还在自己的屋舍旁边就地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坟墓,并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可见他对于人事的独特清散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这诸多的事迹,林逋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才更加具体,他的精神风貌也随之愈加清晰。

在他去世以后,宋仁宗亲自赐予他“和靖”的谥号,所以才有后人口中的“梅妻鹤子”“林和靖”之说,和靖先生的高远淡泊之心胸,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品读的这首《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题中的“孤山寺”我们应该都很熟悉,白居易的那首《钱塘湖春行》中开篇便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孤山在唐宋之间便已经闻名遐迩,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白居易,明代诗人凌云翰还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

孤山寺建在风景秀美的孤山之上,是林逋经常游览的地方,而诗题中的“端上人”是指一位姓端的和尚,“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所以诗题所表达的内容便是,在一个寻常的秋天的傍晚,我们的诗人林逋再次来到了孤山寺,他从端上人的房间远远望去,一幅清远淡雅的图卷便在眼前缓缓展开。

诗歌的一二句“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统领全诗,“底处”即为何处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在何处凭栏而望,思绪渺然呢?是在孤山塔后的一间偏西的阁楼里。“思渺然”三个字写的是诗人的心情,但是又没有明说,给人一种朦胧悠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景色,“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两句首先从近处开始描画,此时暮色逐渐深沉,掩映在山林之中的寺院阴阴沉沉,如同一幅陈旧褪色的画轴;水面上零零落落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则犹如棋盘上的方格子。

“棋枰”即棋盘,“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活用水田,将木框浮在水面上,框内充满葑泥,这样就能保证无论水涨水落,架田都不会颠覆。随后,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远方,“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天空时不时地有飞鸟掠过,夕阳中炊烟袅袅,宁静又有无限人间温情。

诗人陶醉于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景色,所以不禁忘记了时间,此时更加庆幸这里离自己的屋舍很近,自己可以随时来体会这样富有禅意的图景,于是诗人不仅感叹于“迟留更爱吾庐近”,更表示“只待重来看雪天”,期待在看过秋景之后还能再来一睹雪天盛景。

诗人能与端上人相交,能得眼前风景之妙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心的平静,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写得动静皆宜、明暗有情。    

“静读古诗文”原创出品

温故而知新,点蓝字进入

祖咏·《终南望余雪》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