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公司实习报告(实习总结|1-3月 海外市场/大健康/软件产品经理)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
21年年初产品经理实习经历的总结,流水账式,非经验分享,简单复盘一下。

工作背景

创业型公司,海外市场为主,硬件营收亿级,1个硬件部门,3个软件部门,我是3个软件部门中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的产品经理。

工作目标和策略

Q1目标就是在Q1从0-1做5个产品出来,通过数据指标验证市场潜力,最后选一个作为公司后续的核心产品。
策略就是MVP的思维,做产品间的A/B test,商业模式为订阅,着重在产品订阅页面之前(Appstore截图 – 引导页 – Prime页面)建构起用户认知,促进订阅转化;内部的设计策略是高效率和节省资源,达到苹果审核的标准即可。

工作流程

这次实习的流程节奏非常的紧张,并且因为该部门只有我一个产品经理的原因,我的任务也非常的多。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产品的正式工作,当中几乎是边学边做。在工作中一共阅读了俞军的《产品方法论》,刘飞的《产品思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还有《增长思维》,以及很多碎片化的产品知识。《产品方法论》帮助我构筑了比较完整和理论化的产品认知,但是可能是我自己能力有限,很多内容暂时理解的还不是非常透彻。最有帮助的应该是刘飞的《产品思维》还有《增长思维》,可以看出刘飞这个产品经理的个人特色非常明显,和我自己的特长也很相似(刘飞好像也是设计背景的),对用户思维和场景思维非常重视;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用到了这两本书中的一些理论。

业务成果

为了确定产品方向,通过谷歌搜索指数,行研报告和相关领域的用户数据,App Annie上的相关领域数据趋势,从用户规模+竞争易度+实现效率+引流效率+未来发展这几个维度综合评估了多个产品方向,最后确定了4+1个产品赛道。
之后又进行了竞品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竞争格局和竞品的功能,因此调研的方向主要放在了战略层,范围层和功能层。在做调研汇报的时候发现CEO非常重视竞品公司的状况分析,包括国家,产品矩阵等。做竞品分析的时候我主要会找用户量+收入综合排名最高的几个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产出的报告里除了App Annie上的数据截图,还有横向的战略层对比,包括目标用户,产品定位,商业模式(主要是价格),公司背景,上线时间;范围层的需求和功能分析,主要是分析竞品满足了哪些需求,用什么样的产品形式;功能层的产品架构图。最后会对竞品的优劣势进行总结,并且根据竞品的需求提炼我们的功能范围和初步差异化定位。
之后会再进行一轮用户调研,但是这次实习里面的用户调研非常的草率和简单,因为时间关系我必须高效率的进行需求的提炼,而且因为我们的用户是北美地区的用户,也没有调研的资源。因此我这次调研主要是二手资料为主,利用了少量公司过去问卷资源的沉淀,需求主要来自于竞品好评和差评的关键词分析,再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最后产出的报告里会根据工具类型的不同有所区别,首先会分析用户本质的需求(这边会详细的对用户类型进行分类,不同的年龄,性别,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接着去分析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产生使用软件应用实现上述需求的需求;之后就会确定我们软件产品的核心目标用户,以及他们对应会有哪些与软件相关的需求,并且通过KANO模型对这些需求进行分类。
用户需求分析之后就会总结出我们整个产品差异化的打法,是从范围层上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在做这一部分的时候需要把我的产品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订阅页面之前,这个部分需要100%的进行功能的展现,建立用户对我们产品完整的感知,目标是促成用户订阅的转化;第二个部分是订阅页面之后,产品内部的功能,这个部分的目标是达到苹果审核的标准即可,需要尽可能加快开发的效率。
因此我这次主要把经历放在外面转化率的设计上,也利用了一些用户认知偏差进行设计,做了一些流程和价格的A/Btest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除此之外作为设计师的我本人还做了一点美工和视觉设计的工作XD,但是术业有专攻,感觉自己还是别做视觉了哈哈。

工作目标管理

公司会在每个季度开始前开OKR会议,每一个员工需要制定自己的OKR,并且和上级的进行对齐,OKR的作用类似于KPI,一方面是在季度开始前确定工作目标,清晰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就涉及到年底的奖金。
OKR中的O就是工作目标;KR就是Key Result关键结果;所以OKR的核心逻辑是让我们能够在工作开始前先确定大的目标,再将目标拆解为符合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制的)原则的关键结果,在工作中一步步实现关键结果,最终可以实现目标。

Q1 OKR

一月份刚进公司的OKR是在leader的指导下制定的,刚做的时候还在探索期,具体的产品方向都是一边做一遍确定下来的。但是我在制定OKR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拆分出来的关键结果有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比如CPA的控制有很大一部分是广告优化师的任务。并且因为我们的产品是MVP测试,所以Q1不会涉及到迭代,因此我的这些目标数据是我无法改变的,我只有孤注一掷的尝试机会。所以这些问题就导致我在Q1最后OKR的完成情况相对比较不完整,但是整体的目标是已经达到了的。
Q2的目标是在确定了要做的产品基础上从提升LTV和降低退订率两个核心目标进行拆解,同时这个季度我们部门来了新的产品经理,我作为实习生以辅助他的工作为主,我主要负责的是产品降低退订率。

产品经理能力的理解

实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有了更加完整和深刻的理解,虽然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产品阶段产品经理发挥的作用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能够仍然挖掘出一些共性。
重要能力1:逻辑+细节 – 分析,设计,表达
逻辑思维和对细节的关注是我认为做产品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不管是在做具体的功能输出(PRD)还是做分析,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同时注意细节。具体来说,做功能输出的时候需要思考完整的用户使用路径,不遗漏一些特殊场景,能够构建起整个产品使用流程的框架,同时做每一个功能背后都要有详细的思考过程支持,而不是盲目搬运竞品功能或者拍脑袋;在做分析(市场&竞品)的时候也是同样,需要先建立自己分析的逻辑;最后在表达和陈述的时候也要使用一些框架,比如金字塔原则。

重要能力2:主人翁意识
俞军的书里说过,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会体现在输出决策的质量上,总结成5个词:逻辑、同理心、经验、异见、数据。另外产品经理一般还会承担项目管理的工作,因此我在实习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主动承担责任和主动引领项目的重要性。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把自己当成“局外人”,需要听leader的安排才会开始做事情,但是到后面慢慢发现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和决策,尤其是当时组内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对我来说最大的压力和锻炼最多的能力就是慢慢养成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有勇气承担起责任。

重要能力3:学习+适应能力
不同的业务和产品阶段,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差异性很大。比如在我们公司其他两个软件部门的产品经理主要都是在做不断地用户调研和产品迭代,因为他们的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有一定的用户量级,产品模式也已经固定。但是我的业务就相对比较灵活,都是0-1的产品mvp设计,需要我非常快的了解学习一个领域,然后快速转化为产品,因此就要求我能够高效率地了解业务。同时这次工作中我还需要学习有关增长和运营的知识,还要我能够了解技术开发的基本逻辑。

反思和未来规划

去年九月份才开始真正了解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但是幸运的是很快就付诸了实践,从加入了产品相关的组织,看书听课学习相关知识,再到去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的实习,到现在准备产品岗的春招,这其中收获了很多。在实践中慢慢对产品这个岗位有了自己的认识,也开始规划自己未来可能真的会一直做互联网产品的岗位。回想这几个月有自己做的很好的地方,也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缺乏精力管理,会突然信息过载,又会突然变得懒惰;比如虽然一直说要学习了解技术,但是一直拖延没有辅助实践,导致实习过程中无法高效地推进产品落地。
经过这三个月的实习经历,我觉得自己真的挺喜欢也挺适合做互联网产品这个岗位,但是还希望去其他领域再去尝试一下再做最后的决定。不过我可以确定的产品经理是一个特别棒的职业方向,对我来说它最大魅力就在于它一直会倒逼我去学很多新知识,并且学到的东西能够很快在产品中实践,获得数据反馈,从而再去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目前计划在秋招前的这段时间,仍然投入大部分学习的精力在产品中,会继续参与一些服务设计相关的项目,学习服务设计的知识,在今年暑假结束以后会给自己的未来一个确定的答案。

图片来自我的Q1工作总结报告PPT和互联网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