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内心的冲突》:一切冲突皆有出口)

我们内心的冲突

第一百一十一封情书文:城闭喧今天分享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卡伦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关于“我们内心的冲突”,我首先想引用书中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独立设计师,他非常正派,也非常重视友谊。可有一天,他竟然从他的好朋友那里偷了一笔钱。要知道,这位朋友曾经就对他慷慨解囊过,即使他主动要这笔钱,对方也乐意借给他。所以他的这种偷窃行为让外界难以理解。事实却是,这个人对于感情有着明显病态的需求,尤其渴望在所有事务上都能得到别人的照顾。这里面夹杂了一种无意识的利用别人的动机,因此他表现出的技巧是:既想得到别人的情感,又想让自己控制局面。这两种倾向本身让他愿意并渴望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但他却发展出一种极端无意识的傲慢,令他反感求助于人。所以,他只能得到,而不能接受。所以他选择了偷窃,这种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行为。而在生活中的我们,内心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矛盾。有的只是可见的,容易做出选择的简单矛盾。而本书要写的,则是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病态的矛盾。用它的比方来解释:正常冲突的两种倾角之间的夹角只有90度甚至更小,而神经症冲突的两种倾角之间的夹角可能达到180度。那些病态的冲突会潜藏在我们身体里,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而大多时候,我们只会随波逐流,对它们视而不见,却任由它们推动着我们去做出一些自己都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情。而最可怕的一点就在于,我们会认为一切都是我们主动选择下的结果。比如曾经的我,就是书中三个基本冲突中描述的“回避人”。那时候的我认为自己生来与他人不同,我热爱孤独,对任何群体都无法产生归属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疏离感。我避开与众人的竞争和比较,转而投入一些小众的爱好中,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自给自足,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对自己并无任何吸引力。直到后来,我被推着不得不去参与,并遭受现实的一次次打击之后,便在这个落差中彻底崩溃了。休息了很长时间,放弃了自己很长时间之后,我才开始有力气面对自己。我接触了很多心理学书籍,也读了这本《我们内心的冲突》。当时读到“回避人”这章时,让我有一种“心如死灰”般的绝望。看看这些描述:独处的愿望、对别人的普遍疏远、与自我的疏远、不参与、对自力更生的需要、有意无意的限制自己的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尽可能地回避长期的义务、对优越感的需求、讨厌竞争、认为自己独一无二、坚决捍卫自己的独立……那些句子都像一个镜子,一点一点的将我照出来,清楚的让我知道,多年以来我一直依靠的“自我认同感”,一直坚持主动选择的“与众不同”,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病症”而已。那感觉就像你笃定的选择了一条“属于你的路”,却在走了多年以后发现路的尽头是“此路不通”一样。我以为从此以后我会更加绝望,但我没有。我意识到那些错的行程也是如今的我的一部分,我的内心能量死了大半,却又开始了新的生长。我开始重新看待我的生活,我的每一个行为和每一个选择,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我看到自己许多无意识中试图去解决潜在矛盾的行为,我也看到那些丧和和绝望,作为了未真正解决冲突的结果。就像书中所说写的:

我们内心的冲突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