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艺:大事纪

大事纪:传承民间文化,打造美丽乡村

韩 英

为了挖掘传承灵璧县民间文化艺术,9月5日上午,市民协主席李晓江率领部分会员到娄庄镇姚山村进行民俗采风。姚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戴安君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并邀请本村一些见多识广的老艺人和文化传承人就姚山村的历史文化举行座谈会。会上老艺人们畅所欲言,谈笑风生,各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被他们讲解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会后,戴书记带领大家参观了姚山村留存下来的老物件,虽然满目苍夷,却被村里当作至宝收藏了起来。随后大家来到贫困户周继荣家,采访她依靠表演制作钱杆子技术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的感人事迹。周继荣一家2014年建档立卡,被列为贫困户。这个风雨飘摇的三口之家,丈夫常年患病,不能劳动,丈夫的哥哥,自小就是一个大脑失常的人,这么多年,都是周继荣照顾他们,坚强地承担着这个家。看着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听着她坚强不屈的故事,大家都很感动。周继荣性情乐观,热情好客,她坐在自家大门前,详细地为我们演示了钱竿子制作过程,然后打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钱竿子舞。

最后我们参观了姚山村正在修建中的普济公园。2018年,姚山村被列为美丽乡村省级建设示范村,其中普济公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园内绿树掩映,碧水蓝天,庙宇静立,七级浮塔高耸。站在园内,戴书记意气风发,前景在望,他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普济公园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建设规划和发展前景。酒香不怕巷子深,姚山村地理风貌优越,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道香烟缭绕,风景宜人的靓丽风景。

作者简介:

韩英,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宿州作家协会会员。

故事汇

01垚阜院的门查不清

张文德

大庄街往东去十里,有个村子叫小庙庄,外观看起来平平常常,跟别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老辈人说那里以前叫“垚(方言读dei)阜院”,过去是一座像模像样的大庙,规模只是比大寺(泗城释迦寺)小点,两座大院,三进院落,砖屋加泥墙一起几十间,二三十和尚,几百神像,上千亩的土地。

解放前,垚阜乡乡公所也驻在这里,西院就是当时的办公处。东院的南大门就是垚阜院的山门,门口的大匾上写着“垚阜禅院”四个大字,山门里有两尊(哼哈二将)的神像,进院子两边是客房,往后走就是天王殿,中间供奉的是观音老母,两边有四大天王;天王殿再往后,经过东西廊房,紧后头就是无梁大殿。

无梁殿里供的是三尊老佛爷,这是垚阜院最神奇的地方。第一神奇,这座四四方方、三大开间、五六米高的大殿,从底到上,没有一根梁,和顶梁柱,全部青砖到顶,圆拱发弮,没用一块木头,一根洋钉。第二神奇,大殿里门和门相通相连,外人能进不能出,到处是门,一时摸不着来路,有时绕上几圈,没有人带着都走不出来。第三神奇就是大殿里外门窗无数,从外面数,不是十一、十二、就是十三。里面的门查起来就更多了,有人说二十四,有人说三十六,还有人说四十八,究竟有多少门,谁也说不清。

外路来的,听说大殿的神奇,都不服气,说门又没有腿,能到处乱走,怎么就数不过来了。有个山东卖砂锅的偏不信邪,泥烧挂釉的锅碗瓢盆推来一土车,心想着,你大殿门多,能有我车上货多吗,这一天就在垚阜院门前打赌,说我要是查过来,老少爷们要给我架势,我算便宜点,把我的车上东西都留着;要查不过来,我这一车黑碗都不要了。于是,从车上抱过来几摞黑碗,见着门就放上一个,回头来收碗点数。哪料想,来回几次,也没个定数,把山东人急的直跺脚,据说,贴上一车黑碗,结果也没弄清楚大殿究竟有多少门。
日本鬼子进中国,据点驻扎在张楼,也听说垚阜院大殿门窗无数,鬼子小队长满心疑惑,兴致勃勃在垚阜院门前点兵,每个门前站个人,最后出来清人点数,几次下来,查来点去,总是多少不一样,小队长脸挂不住了,气的在院里一哩哇啦一通发火。大殿里的门和通道,似是而非,既是通道,又单独成门 。把一队的鬼子转着圈子,绕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而那些慕名前来上香的,求神拜佛的,过往的,听说的,四面八方,十里八乡的百姓,来此查门点数的更是不计其数,有的用线香,有的放铜钱,有的折些高粱秸秆、土块、石子等等不一。有几个人来,就有几样结果,这时无所谓对错,反正也没有标准答案;更多来人冲着是对大殿神奇的向往和对佛爷佛法的崇敬。
后来,抗战时期,新四军攻打盘踞在张楼一带的日寇和维持会武装,垚阜院的无梁殿和众多建筑一起毁于战火。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后辈子年轻人都听说过垚阜院大殿充满神奇的传说,却很少有人知道“门窗无数,怎么也查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注:垚阜院,方言读作得福院,遗址在大庄镇东风村小庙庄

02垚阜禅院由来的传说

在泗县大庄镇东风村,曾经有座传承千年的寺院,关于它,当地有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如今老濉河的南岸(那时还没有老濉河),有条小河,小河岸边住着打渔人家的母女俩。这年初冬的一天,正在河边淘菜的这家女儿发现河沿上躺着一个人,慌忙喊来母亲。近前一看,原来是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巧发了急症。母女俩发现年轻人手足冰冷,牙关紧闭,昏迷不醒,赶紧把他抬进屋里。先是灌了点姜汤,然后四下请郎中医治。

这边母女俩一夜未眠,直到次日中午书生才醒转过来。看到素不相识的母女在佛龛前长跪祈福,小伙子百感交集,慌忙起身拜谢。原来这是位进京赶考的江浙书生,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因为长途跋涉、旅途劳顿又加水土不服、感受风寒,三天前就已经染病,不想高热昏厥在路边。幸得好心人搭救,这才度过生死一关。

母女俩见书生醒来,高兴异常。虽然主人新死,家徒四壁,还是拿出家里尽可能好的东西,为书生调养。过了几天,书生感觉好点,就要启程进京。这位母亲见这书生忠厚,心里非常怜爱,留了又留,说你身子单薄,大病初愈,难能经得起北方的风霜雪雨,不妨多住几日,等过了寒冬,再走不迟。书生见老人家留意恳切,好意难却,也不坚持,就留在那里,一边读书一边休养。母女俩天天煎汤熬药,捧茶送水,书生如沐春风,感恩戴德。老人膝下无儿,渐渐喜欢这个后生,书生父母早逝,慢慢也就对老人有了依恋,自然也就母子相称。自此三口人亲如一家,倒也其乐融融。

第二年立春,小伙子拜别母女,前往京城应试。临行前,书生口中称娘,跪倒在老人面前,您老的再造之恩,小子我是无以回报。待儿考个功名回来,接你老和妹妹去京城享福。老人家说,娘我年岁大了,不指望你报恩。我在家天天给你烧香求神,保佑你得中状元,高官厚禄。赶明儿,这个妹妹就托付给你了。

书生一路紧赶慢赶,直奔京都。不想当年黄河凌汛,耽搁了大半个月,误了行程,也错过了京试的考期。自觉无颜面对远方母女,就在京城一边替人做苦工,一边读书等着明年再考。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隔一年,在第三年中了进士。书生本该传信回来,让母女知道。可是他觉得皇上只授了他七品的县官,他得再好好办差,做个更大的官,让她们好好高兴,才不辜负母女的期望。

一转眼又过了五年,这位书生因为政绩突出,连升三级,成了朝廷的四品大员。这天梦里他突然见到河岸边的母女哭喊着叫他,他大为惊叹,急忙向皇上告假,要回去省亲。

谁料到,当这位大员回到故地,四下张望,除了一处高台,已不见那母女踪影。找人询问,这才知道,母女俩一两年前已经相继离世了。说到此事,村里人都说,要怪还得怪那几年前的一个过路书生,那娘俩,救了他,端吃捧喝,煎汤熬药伺候他几个月,把他当成自家人,等他盼他平安回来,谁知一去就没了踪影,没指望他回来报恩,就连一封书信也没等到。唉,缺德啊,误了人家八年,还搭进两条性命!

原来,这母女送走了书生,实指望转年他就能回来,谁知盼啊盼啊,几年下来也不见捎书传信、不见来去踪影。乡邻都劝她说,别等了,这萍水相逢,滴水之恩,你别指望他来报答。老人家不相信旁人说那书生是负心人,终日求神拜佛,不为状元高中,高官厚禄,只祈福后来的儿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顺顺当当回来。为了让老母亲哭伤了的眼睛朝北能看到过往的行人,不会错过书生踪迹,姑娘就在门前日夜挑土垒砌高台,后来就索性搬到高台上住,方便老人家“望儿”。再后来,姑娘遭到土匪抢亲,她早把心许给那书生,所以土匪们威逼利诱,她是宁死不从,新婚那天跳河自尽。再后来老母亲哭瞎了眼,没多久也去世了。

书生听到这里,跪伏在高台之下,痛哭失声。回到京城,面圣陈情,前前后后、一五一十跟皇上说了,说到动情处,悲声仍然不能自禁;于是请求皇帝允许他辞官不做,变卖身边所有资产,建庙报恩。皇上也很受感动,见他孝心可鉴,批准他辞呈,并为他拨付银两,用于修庙孝亲,恩赐老人封号,为她塑起真身,享受香火。

于是那位老人“望儿台”又被垫高铺大,并在上面建起了寺院,名叫“报恩院”。远近亲邻知道那是建在高大土堆上的寺院,都叫那是堆阜院,并文雅的写成“垚阜禅院”。

03刘伯温破解垚(堆)阜院

当年大明朝军师,叫刘伯温,他帮助朱洪武,平定了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定国都在南京城。

乾坤已定,按理说他作为开国元勋,也该享享清福了。但是刘伯温这人他能掐会算,往前知五百年,往后算五百载,那是半仙之体,他心里清楚:开创基业容易,守住江山万难。
有这么一天上朝,朱洪武坐上八宝金殿,刘伯温出班启奏,说,我主万岁啊,这大明新建,天下初定,皇上您的恩德和威武,还不能在四海之内传扬,八方流寇还在兴风作浪,黎民苍生受尽战乱之苦生机凋零,百废待兴。因此,微臣想辞官告假,云游天下,查点各地遗落的风水龙脉,破解王侯地气,为大明朝扫除障碍,免除后患;寻访逃避战乱的高人雅士,拜会贤良有德人才,为我主万岁马前效力,辅佐皇上成就千秋基业。
朱洪武一听,那是龙颜大悦,说,爱卿所言极是,朕就恩准拨付你川资路费,安排配备随行车队护卫。刘伯温说,谢主隆恩,微臣此去不想惊扰地方官员和黎民百姓,我只要一个书童陪同,一头毛驴代步就行了。皇上一听,微服私访也好。随时给他刷了道圣旨,送他一把尚方宝剑。刘伯温接过圣命,转身就上路了。
刘伯温这一行,风餐露宿,轻车简从, 这一天就来到了泗州的地界,他登上盱山,手搭凉棚四下查看,只看西北方向的空中,祥云漫天,知道那一片有着风水龙脉,要出人中龙凤,国公王侯。于是改坐舟船,一路打听从洪泽湖,沿着老濉河,逆流而上,就来到了虹县以北一个叫“垚(堆)阜禅院”的地方。

还没上岸,刘伯温大老远看见老濉河南岸,有一处宽阔高大的土台,格外突出的出现在眼前,和周围的沟渠河道形成高低的很大反差,远远看去,像一头巨大海龟一动不动伏在那里,而在那高台之上,有一座红黄相间的大院,院子里是一座寺庙。
刘伯温一看 ,这里果然不凡啊,中间高,四圈洼,正是人们常说的乌龟地,是龙脉所在啊,按照此地方言,国字就读龟字音,龟谐音就是国,此地地脉好,能出龟公,也就是国公王侯;此地要出大人伍,不是天子,也是诸侯。难怪我沿途听人传说,此地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多小和尚,所以周围十八座小庙会商,要把垚(堆)阜院扩建成数一数二的大寺院,将来这座庙东边到四山,西边抵万安,南天门建在盘龙山呢
刘伯温一合计,当今万岁皇爷当年也是从寺院出山,可不能让人步了他的后尘,做天下第二位和尚太祖。如今这么多和尚沾了仙气,那不要乱了大明朝的体统了吗。想想要朝廷来剿灭一座乡村小庙虽说是举手之劳,但是如此一来难免会惊扰当地百姓,不如我想个计谋,破了他风水,断了他龙脉。
想到这里,刘伯温拿出行李,改换一身道袍冠带 就来到了垚(堆)阜院的山门之外,一声“无量天尊”,盘腿打坐起来,他要在庙门口,看相算命,施药救人。
一听说垚(堆)阜院门前老道看病算卦灵验而且分文不取,方圆几里、十几里、几十里的穷人都赶来了,本来小庙的香火就鼎盛,这一下庙里庙外更热闹了。没半天的功夫,刘伯温面前里三层外三层就围着一大帮人。这老刘又是给人把脉看病,开方子下针;又是替人看相算卦占卜凶吉。看好了身上的病,解决心里的病,老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对于来垚(堆)阜院的人来说,刘伯温无疑是远路神仙,他既不要香火钱财,又不要顶礼膜拜,望闻问切,三言两句,一转眼心结打开,病痛全无,贫民百姓哪儿找这等好事!这一来二去,几天下来,垚阜院门前人来人往,越聚越多,摩肩擦踵,车水马龙。
指望着香火奉献的小庙和尚们可不干了,这道士犯傻可断了垚(堆)阜院的财路了。这一天,管事的和尚就来找方丈,说大师父,这可不行,咱得想办法把老道撵走,不然,时间一长,大伙儿都得喝西北风了。管事的见大当家的不做声,说,要不这样,他不是神医吗,咱把后院柴房里的老师父背去找他,师祖瘫痪多年,这些天饭都吃不下去了,他要是能治好,还则罢了,要是不能治,我就势派人给他卷铺盖,撵他走人。
山门外的人群,看见小和尚抬来了老师父,纷纷闪开让道,管事的和尚径直来在刘伯温跟前,说道,听说你是神仙一把抓,今天老师父生死就拜托你了,不过,咱丑话说在前了,你要是真能看,就看;如果是卖当、假充,趁早别在这装什么神医半仙,卖什么狗皮膏药。刘伯温也不搭理,翻翻眼皮,看看舌苔,把把脉象,伸手就拿出药箱里的银针,在老师父后背扎了几下,顺手又轻轻拍了几巴掌。随着黑色淤血从针眼里流出,眼见着,老和尚脸色就好看了许多。刘伯温又给开了方药,嘱咐小和尚按方抓药,细心调养。老师父有了精神头,连声道谢,管事的和尚满心找茬要把老刘撵走的话,这会儿怎么也说不出口了,他双手合十说,说声阿弥陀佛,头也不回就要走。耳边就听得刘伯温若无其事的说,老乡啊,今年年头不好,秋天要有一场大水,大家相互转告,做好准备啊。
管事的和尚此刻回过头来,说,众位施主,老少爷们,大家也不要担心,咱这庙啊,地身高,真发了水,淹不了咱这儿,大家若不嫌弃,尽管来咱这庙躲躲,别的不敢说,有饭吃,有地方睡。刘伯温说,小师父有所不知,别看你们地势高,恐怕这次你们最先躲不过。如果你们现在都自身难保了,还说什么让大家伙儿去遮风挡雨。
老和尚说,此话怎讲?刘伯温说,我刚才查看了一下,你这座庙啊,不偏不倚,建在一块龟地之上,也就是说,这座庙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下面有一头成精的大乌龟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的驮着。大家一听,什么什么,不会吧,天下有这么大的乌龟?!刘伯温接着说,庙也时间长了,不知多少年头;乌龟也老了,这段时间也要作怪了;最近它每天晚上都驮着小庙凫水去东海洗澡,天天三更时候去,五更天再赶回来。我这外乡人说这话,大家可能不大相信,要说我这过路这人,也是多管闲事,只因为我我看破其中奥妙玄机,知道你们要大祸临头,不忍心你们遭遇生死轮回,我这才站出来点破。其实凭据就在你们眼前,只是大家没有注意罢了,说着,刘伯温伸手向院里的无梁殿房顶一指:你们看,那是什么————
无梁殿的房顶上,是一片片黑乎乎的东西,远远地看不真切。有好事的找来木梯,爬上了大殿的房顶,找了根竹竿,划起来,扔到地上,大家围过来一看,又宽又长、又大又厚的草叶样的东西,都不认识,连八九十岁的老人家都说没见过,也没人知道那是什么,有人捧来找老道,只见先生手捻银须 ,沉吟一下说道,不错,这就是东海里的水杂草,是老乌龟在海里凫水挂的,这就是老乌龟夜游东海的物证啊。你们不想办法制服它,怕只怕,哪一天,它一旦犯脾气,夜游东海,一去不回,你们佛院,你们师徒就要葬身海底,变成虾兵蟹将的口中之物喽。
管事的和尚这会儿傻眼了,他根本没想到,坐家不动竟然也会大祸临头。一时也没了主意,于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凑到刘伯温面前,打躬作揖:敢问先生,可有破解之法?刘伯温沉吟片刻,说道,他要是个人,我也好劝他两句,让他收敛顽皮,少惹是非,免得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我也不是东海龙王,能擒住它收降,阻拦它东渡?要说它也是天上的星宿,能掌控他,只有玉皇大帝!
和尚一听都要哭了,先生这么说,叫我等如何找到玉皇大帝,难道除此,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您老先生如果真有妙计良策,烦请指点一二,或者干脆你说白了吧,需要多少银两劳烦各路神仙,我通禀师父就是了。刘伯温手捻银须,又沉吟片刻,说我倒是有个办法,能不能行得通,还看垚阜院的造化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也不忍你等死无葬之处。你依了我三个条件,或许有救。和尚说,莫说三条,便是十三条,三十条,我也听凭您的安排。
刘伯温说,第一条,你们要选择良辰吉日,沐浴熏洗,焚香祝告,诚恳虔诚 ,祭告天地,祈请神明保佑垚阜院,免遭灭顶之难。和尚说这个好办。刘伯温说,第二条,听说你们垚阜院十几顷田产,银钱无数,你们要舍出,修桥铺路,搭建粥棚,赈灾放粮,救苦救难。和尚想了想,犹豫了一下:我去禀明师父,一定照办。刘伯温说第三条,垚阜院周围,据此三、四里地方,我会划定界限,要建起五座火窑,日夜不停的烧火,到了七七四十九天,自然就能烧断老乌龟的头和四个爪子,到时老乌龟不能游走,垚阜院可保无虞。和尚说,这不难办。
垚阜院和尚们如何虔诚祝告,怎样行善积德,就不说了,单说这之后的整整四十九天的 盘窑烧火 ,把这一带地方烧的乌烟瘴气,天昏地暗。和尚们回头发现不对劲了,再想去找算卦先生问个究竟,这时哪里还有他的踪影!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从京城传来消息,是大军师刘伯温乔装打扮,来到垚阜院,设计破坏了这里的地脉灵气
垚阜院从此再也没有往日的肃穆和喧嚣,并日渐衰微。后来的风水先生看到垚阜院周围地貌,都说是这几座窑,挑断了垚阜院延绵数百年的风水命脉,都说如果没有刘伯温那一次的微服私访,今天的垚阜院风脉还在,应该还是个繁华鼎盛 、人才辈出的好地方。

04淌来的大钟

泗县大庄以东十里,原来有座寺院,叫垚阜院,当地方言说是堆阜院,是一座建在高高土堆上的庙宇。老辈人说它有千把年历史了,说那里本来没有庙,后来是一只庞大的乌龟驮过来的,还说庙里的大钟也是从东海淌过来的。
垚阜院就在老濉河的南岸,方圆范围约二里多路,有前后左右两套三进院落,瓦屋泥墙几十间,最多时二三十和尚,百把神像,千把亩的土地。进了垚阜院的山门,前院中间是天王殿,坐观音老母、四大天王;后院是无梁大殿,无梁殿三间长、三间宽,全部青砖到顶,里面圆顶发弮,门和通道相互连接。没用一块木头和钉子。
无梁殿的正中供奉的是三尊老佛爷,东南方向则是一口大钟,这口钟,三四个人合围那么粗,一人多高,生铁铸造而成,钟体上还有数不清的佛像和密密麻麻的经文,这口钟有一个大铁架子支撑着,敲响时声音洪亮,能传闻十几里路远。

垚阜院本无钟,至少建庙很长时间是这样。直到有天深夜,老濉河沿岸的老百姓听到叮叮当当连续不断的金属撞击声,有人从睡梦中醒来,偷偷的看,仔细的听,原来是两口大钟,有如两个人,一个高声一个低语的对话。一位好像是说,你往哪去?我从东海来,我往垚阜院;那位接着问,你去哪里,我从南海来,我去万佛庵。大家都以为自己在做梦,哪知大家见面一说,都遇到了做梦一样相同的场景。

天亮了,庙里小和尚去河边挑水,果真看到两口大钟就停在岸边。庙里和尚们都很高兴,于是在老濉河岸边摆上香案、鞭炮,牵来几具牲口,两辆四轮大车,准备隆重的迎请大钟。主持和尚亲自焚香祭告,拜谢神佛的恩典,一番繁琐的仪式之后,人们开始动手往岸上运送大钟了。

当家和尚记得夜里神仙托梦,让他们天亮来河边迎请大钟,可是并没有说明,这一铜一铁两口大钟,究竟哪一座。大家碰面一合计,有人就说了,拉那座铜的吧,虽说个头比铁钟小,但是它(铜钟)的价值,要比那铁钟高的多。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用绳子拴住铜钟,固定好,水边放上滚木,套上牲口就往岸上拉,刚开始也没看上眼,千八百斤,一头牛,几个人拽着,喝起号子来使把劲,怎么也都能弄上岸,谁知费了几袋烟的功夫,用到五头牯牛,打了不知多少鞭,一起叫应的几通喝号,累的大家歇歇喘,也没能把铜钟拉动一步。这时有人就回过味来,说,这样硬拉看来也不是个事儿,可能它压根就不属于垚阜院,要不咱们再试试拉那口铁钟。于是大家又来拉铁钟,没想到,这一次,只用上两头牛就轻松的拉走了。而那口铜钟到了万佛庵,据说只用了一头牛就拉上了岸。这就叫天命不可违;该是你的,不请自到,不该你的,到你面前,你也捞不到。
那口铁钟后来被安放在垚阜院大殿内,三声长两声短,听响十好几里,也不知响了多少年。抗战期间,垚阜院大殿被拆散,大钟胡乱的倒在废墟上。解放后大炼钢铁前后,有人看见它在瓦坊以东,一条杨训庄附近的河沟里,最后去了哪里,就没人知道了。世事变幻,无处安身,或许又淌走了吧。

张文德、男、45岁、汉族、中专文化、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泗县政协委员。

风聆吟:那些年 这些年

李梅

那些年

黄土地敞开每一寸肌肤

紧咬牙关

还是改变不了

面黄肌瘦

生锈的犁铧

切割母亲菜色的汗珠

以及端着的搪瓷碗里

清清的汤水

沉默的大地唱着悲壮的歌

那些年 田鼠

出奇的多

他们摇旗呐喊

要求有尊严的活着

一九七八的一声春雷

挟裹激情和烙印

在世界东方,雄鸡头顶

炸响。灿烂的阳光

俯视神州大地

我听到

冰封的河水撕裂

孱弱的小草顶出小花的赞歌

攥紧拳头的誓言

在共和国上空久久回荡

我看到

大时代的弄潮儿

搏云劈雾,在祖国四方

浪涛滚滚

百舸争流

这些年

惠民便民的种子

遍地生根,深深扎进

伟大复兴的心脏

祖国的大花园里

阳光涌动,异彩纷呈

这些年

希望的脚步穿梭

星星之火在扶贫的小路上

盛开

背后是虬龙大树

高高擎起的国旗

作者简介:

李梅,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协会员。

散文界: 唱花相

徐广

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农村的集市上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位中年或老年男子,头戴一顶毡花帽,身穿破烂打着补丁的衣服,肩膀上撘着一个三尺长的破布兜子,称之为钱褡子。如果仔细观看,你会发现这破布兜子上有一块斜三角鲜艳夺目的布块,懂行的人看到就心知肚明了。这钱褡子可是大有讲究,江湖上分为“文褡子”和“武褡子”,他们的区别就是文褡子可多可少,可给可不给;若遇到武褡子,哪怕你是他亲爹他都得要。手上拿着七块竹板,左手持五块小板称为五子板,右手持两块大板,这五子板上的讲究也是挺多的,有一块板要比那四块板高出一截来,上面刻着锯齿等等。他们手持竹板行走在闹市之中,边走边唱,看到什么就唱什么,语言幽默风趣,形象搞笑滑稽,一举一动总能把周边的人逗的捧腹大笑,让周边的人紧步跟随在后边听看热闹,往往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这一行业就叫唱花相

唱花相是人们习惯上的叫法,说不好听的就是叫花子,在江湖上被称为西行的买卖。据说源于佛教,是一个悠久的江湖行当,往往都是有师傅和家门的,如果没有师门的在江湖上被称之为“海青子”也可称为“凉胡子”。江湖上人称“根不正叶不正,结出葫芦歪着不正”,“驴生的孩子,驴生的瓜,哪有驴生的小娃娃”,这些都是骂没有师门人的话。唱花相中的穷家行内正宗的是“死捻子”即为普通的,又细分为三大家门,分别是“郭”“齐”“韩”三大支派。死捻子内又分为“花褡子“”即为“文褡子”和“武褡子”。文武褡子在前面说过了,接着说说这一行当中的师门规矩,师门中所收的徒弟分为“门里徒”和“门外徒”,门里徒跟师学艺要满三年,满三年后则在伺候师傅一年以报师恩;门外徒则是带艺拜师,跟在师傅身边不满三年的。拜师则有拜师的规矩,上山礼和下山礼一应俱全,一人有多师,分别是保师,送师,引进师,文师,武师,授业师,三道门槛,等等。

唱花相的每走到一户摊前便会根据眼前的实景随意的编出一番押韵合辙的话语。比如走到卖猪肉摊子前便会打起落子唱起来。

十字大街防宾朋,防来大哥叫刘备

防来二哥叫关公,若问三哥他是谁

刮大风来打响雷,杀猪本是三千岁

太阳出来一点红,张飞杀猪传美名

先拜张飞后拜你,别怪跑腿我失礼

如果唱一会后,这位老板给了钱,他们就会唱唱一下好听的话。

一块钱丢过来,家添人口外添财

家添人口子孙多,外加黄金共斗量

你家孩子真是强,长大能中状元郎

状元郎真不赖,俺到下家去拜拜

一般唱花相的很少到中药店,因为中药店的药名比较多,容易唱乱,所以不去自找麻烦。

这条大街九里长,施礼搭躬拜药王

药王大人本姓孙,家住陕西耀州人

耀州城耀州县, 后来搬到马匹县

四十八家开药店,小小柜台三尺高

上面能放铡药刀,铡药刀真不壤

各种草药他先尝等等。唱花相的不光到集市上唱,村里面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们都会到场的,到门前唱上一段,说几句好话,“千里遥远,万里登山,行船度水,特意来给东家贺喜”。老执看到后就会找他们问话,“你是骑马来的还是坐轿来的?”往往有些人会答曰,骑马,那老执就会给些钱打发他走;若坐轿,则留下吃完饭在走。还有些人是这么答曰的,“既不骑马也不坐轿,骑马,马削四蹄;坐轿,没有轿腿”等等一些话!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素质意识提高,在大街之上很少能见得到这一门悠久的行当了,唱花相是七十二行中懂得最多的,要知道江湖上的三教九流,九金十八汗,七十二寡门,软八根硬八根,不软不硬又八根等等,所以很少有人会了!

作者简介:

徐广,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宿州市埇桥曲艺社社员,灵璧县曲艺协会会员。

剪纸秀:杨音剪纸

作者简介:

杨音,原名时翠玲,宿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喜欢宿州文艺,别忘了随手点赞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