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学进展(【课题组动态】课题组在《水科学进展》创刊30周年专辑上撰文探讨淮河中下游洪涝综合治理)

水科学进展

近日,课题组在《水科学进展》创刊30周年专辑上发表文章,探讨淮河中下游洪涝综合治理。新中国建立70年来,在“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指引下,治淮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拦、蓄、泄、分、行、排”的淮河防洪工程体系。但随着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发展理念和治水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治淮的需求和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1)淮河流域防洪减灾的主要矛盾将转变为流域上、中、下游治理不平衡问题,同时,涝灾损失比重上升到洪涝灾害损失总量的2/3以上,治涝将成为主要任务;(2)流域暴雨洪水与水沙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径流量变化不大,但含沙量显著减少;(3)防洪除涝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水资源过载、时空分布不协调问题突出;(4)流域水灾害、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等“四水”问题相互交织,水问题复合性凸显。新时期治淮呈现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新特征,淮河治理必须走综合治理之路,需从不同视角重新思考新时期淮河治理的重点任务。具体建议为:(1)加强基础研究,夯实治理基础;(2)评估现状体系,确定治理靶向;(3)扩展治理视野,重构河湖格局;(4)立足流域实际,采取综合措施;(5)兼顾防洪兴利,发挥综合效益;(6)建设支撑体系,强化管理措施。(文章详见:http://skxjz.nhri.cn/cn/article/doi/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11) 课题组深耕淮河流域,近年来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水利部公益性项目等,在淮河洪水特性及治理、水环境问题及流域模拟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下。在淮河洪水特性及治理方面,课题组针对淮河-洪泽湖系统的洪水演进过程开展了精细数值模拟研究,厘清了该系统阻滞洪水快速下泄的机理,明确了洪泽湖水位变化对淮河干流的影响范围。成果“A numerical study of hydrodynamic processes and flood mitigation in a large river-lake system”发表在期刊《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IF: 2.924)。(文章详见:https://doi.org/10.1007/s11269-020-02628-y)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在流域水环境方面,课题组在淮河流域干支流开展了长期的现场观测,研究了淮河底泥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泥沙的环境效应,重点关注涡河-惠济河交汇节点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过程。成果“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of the surface sediment at a river confluence”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IF: 4.5)。(文章详见: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19.02.036)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在流域模拟技术方面,课题组针对淮河流域分布复杂河湖系统和大量闸坝工程的特点,开发了适用于多维度、多要素河-湖-闸系统的新型一二维耦合算法,研发新型的水闸求解算法,实现了闸门启闭过程孔流与堰流流态转变的全过程模拟。模型在淮河流域中下游洪水模拟中得到成功应用。成果“Integrated hydrodynamic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river-lake-sluice interactions”发表在期刊《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IF: 3.633)。(文章详见:https://doi.org/10.1016/j.apm.2020.02.019)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供稿:曹昊、张汇明编辑:张汇明校稿:袁赛瑜

水科学进展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