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长不大‖千年古刹——新昌大佛寺

关注「文斋堂」,与您一路同行
千年古刹——新昌大佛寺文/老长不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首《江南春》描绘的江南春光美景和慨叹的南朝佛教兴盛,倒蛮切合新昌大佛寺的。杜牧没有来过新昌大佛寺。他的前辈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倒是来过的。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40岁的孟浩然长安京试落第失意后,更加喜欢游山玩水亲近自然。于是,他"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京洛",次年12月来到了新昌大佛寺,并有感而发写下《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一诗:"石壁金像开,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诗人向世人展示了一尊珍稀的石雕佛像,以及青竹翠柏、楼台参差,夕照青晖、古朴幽深的庄严肃穆大佛寺(唐称石城寺)。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也到过新昌大佛寺。他在大佛寺仙髻岩南侧濯缨亭讲过学,并为濯缨亭题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代圣贤心"。传说朱熹在那里所植的一株老梅树,至今还抽枝开花,生机不绝,号称"朱梅"。
新昌大佛寺于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在佛教界享受很高的地位。
据《高僧传》记载,东晋永和年间(345年),昙光高僧受当时杰出的高僧竺道潜和支遁归隐浙东的影响,云游来至浙东新昌石城山下,见这里群峰对峙,石壁千仞,古木参天,幽谷奇深,是理想的栖修之地,遂依崖结庐栖于石室,始创"隐岳寺"(大佛寺前身)。
南朝齐梁年间(486~517年),隐岳寺的僧护、僧淑、僧祐三代僧人依山开凿佛像,历经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雕成了精美的石弥勒佛像,世称"三生圣迹"。其开凿年代与大同云岗、洛阳龙门石窟相近,是江南早期石窟造像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南方仅存的伟迹。
新昌大佛寺和杭州灵隐寺(326年)始建于同时代,天台国清寺(598年)还稍晚些,虽然现在灵隐寺和国清寺的名气比大佛寺响亮得多了,然而就珍贵的文物价值而言,新昌大佛寺则远胜之。
新昌的天姥山"浙东唐诗之路"和大佛寺,是我向往之地。
今年的疫情,足足关了我十个月而未敢外出旅游。重阳节前夕,单位退休支部组织了一次秋游登山揽胜活动,地点是距我们宁波车程两小时的新昌大佛寺,真令我喜出望外。
千年古刹大佛寺,现已开发成为一个风景名胜游览区。它位于新昌县城西南的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中,这里群山环抱,峰青谷翠,岩险石奇,池明水碧,以大佛寺的石窟造佛为特色,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野趣为一体。
大佛寺虽然紧邻繁华的闹市,但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要不是景区外围新建的一段城墙,高耸的城门上方写着硕大的"石城"两字,真不知道这里藏着一座千年的古刹。
我们沿着宽阔的步道缓缓上行,穿过一座仿晋代建筑风格的古朴雄浑石牌坊,来到了景区新造的"佛心广场"。
佛心广场占地约300平方米,北面石壁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佛"字,取弘一法师的字放大而成,饰以红色,醒目而壮观。佛字下面有一个用石头堆成的"心"字,寓"心即佛"的哲理。大家见这里照相背景不错,亦想不忘初心地哲理一把,就兴趣勃勃地拍了一张合影。
广场旁边一座照壁上,刻着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广场对面是"古井亭",重檐平顶,照壁上有一首诗仙李白赞美新昌的诗:"到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
走进庄重的大佛寺外山门,我马上被广阔而秀丽的放生池所吸引。它比一般寺院的放生池要大得多,池面碧波微漾,水清如镜。池边古樟横斜,疏影投映;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池对面的山岩壁上隽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字体硕大,笔力苍健,为弘一法师所书。
池左边是"昙光尊者舍利塔",据说埋着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的骨殖。昙光是东晋时代高僧,有佛教入浙"习禅之祖"之称。他在隐岳寺(大佛寺)驻锡修行53年,比嵩山少林寺的达摩祖师上少室山还要早一百多年。
池的东南方山坡上建有隋代高僧智者大师的纪念塔。智者大师(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天台国清寺是依他的遗愿建成的。他生前常来新昌大佛寺礼瞻大佛,最后圆寂在大佛寺。鉴于此,日本天台宗僧人和信徒来天台国清寺朝拜,大多也都会来观瞻朝拜新昌大佛寺。
从智者大师纪念塔旁边的山路拾级而上,迎面就是古朴的大佛寺二山门石牌坊,横梁上"石城古刹"四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下面两边楹联:"晋宋开山天台门户,齐梁造像越国敦煌"。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苏局仙于103岁时所写。"晋宋开山"、"齐梁造像",是对大佛寺久远历史的精准的概括;"天台门户"是指大佛寺毗邻天台及对天台宗建立的影响,"越国敦煌"是指石窟造像可以媲美敦煌莫高窟。
跨进二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前院内有两棵高大的枫香树,已有500多年树龄了,依然是枝叶繁茂,冠盖如伞。
穿过天王殿,沿着清幽的寺巷,我们来到了弥勒宝殿。
弥勒宝殿的建筑很有特色,一般的寺院里大殿往往只有一两层,而它却有五层。大佛阁沿山依崖就势而建,佛龛大殿浑然一体,楼宇飞檐挑角,古朴雄伟。五层楼阁都有悬匾,最上面"逍遥搂"是唐代颜真卿的真迹,第三楼的悬匾上写着"三生圣迹"。整座大殿气势恢宏,巍峨庄严。
迈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金碧辉煌的佛像,这就是依山开凿的弥勒石窟造像。巨大的佛像正面跌坐在大殿正中,身高13.74米,阔16米,两膝相距10.6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被人誉为"江南第一大佛"。
佛像面容清秀,微露浅笑,婉雅俊逸,瑞庄慈祥;身段秀丽,体态勻称,头部适当放大些比例,恰好解决了仰视中的视觉差问题。我们站在下面瞻仰大佛,感到整体比例和谐,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石窟造像艺术的高超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南朝著名文学家刘勰赞美它是"旷代鸿作、鸿姿巨相","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这尊石弥勒像,可与大同云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大佛相媲美,在经历了1500年的风霜和战乱洗礼后,不仅充满了灵奇,更增加了人文历史的厚度,不仅是一尊大佛,更是一件珍稀的瑰宝。
大佛寺的旁边是千佛禅院,简朴小巧、清幽宁静。院内有两个石窟,一大一小,两间相通。大窟约200平方米,石窟壁上有1040个小格(佛龛),每格雕有一尊佛像。小窟约28平方米,壁上有石刻佛像35尊。佛像都采用工艺复杂的阳刻法,雕工精细,排列整齐,个个神彩飞逸,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无穷智慧和高超技艺。令人痛惜的是在文革期间,很多佛像被损坏而导致残缺。
千佛院与大佛寺,一小一大,一多一少,毗邻而居,相互辉映。它们开凿于同一时期,即大佛寺建成不久,高僧于法兰来此建元化寺(千佛院前身),到了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在天然溶洞的石壁上开凿了千尊小佛像。
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很少有石窟造像,新昌大佛寺的千佛院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它比南京栖霞寺千佛岩的佛像(约700尊)更多,开凿年代更早,因此非常珍贵,是我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瑰宝,被世人誉为"江南敦煌石窟"。
我们出了千佛院,沿着山崖的栈道来到了新开发的"双林石窟"景点。它是利用原有的采石场岩体建了一座卧佛殿,内有一尊长37米、高9米的卧佛,说是"亚洲第一卧佛"。佛像躺在莲花石床上,慈眉善目,神态安祥。
我对这种没有特色的新景点不感兴趣,倒是站在殿外的平台上凭栏远眺更有意趣,前面青山连绵,葱郁的树木中掩映着黛瓦黄墙的大佛寺。
我们顺着山道缓步前行,远远望见左前方对面的山峰上,有一座笑盈盈的露天弥勒佛,山体宛如大佛的身躯,小山头塑造为一尊头像,盘腿而坐,袒胸露腹,形态可掬,惟妙惟肖。创作者构思形象,设计巧妙,把自然山体与人工头像(佛像)完美结合起来,且又衬托和突出大佛寺弥勒佛的这一元素主题。
其实这也是一个新景点——"佛山圣境"。所以说,只要有新意、有深度、有内涵、有价值的新开发景点,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赏识。起码我如此。
作者简介:老长不大,男,浙江宁波人。曾经农学兵工,捎带衙门杂役,唯缺商,故无财。如今退休可闲不闲,忙孙辈、忙读书、忙信笔由缰,虽喜爱,然少才。曾经少不更事,不谙世事;如今老不成熟,依然故我,可谓老长不大也。
平台启事
新的一年,我们重新相聚,重新出发!欢迎各界朋友继续关心、关注《文斋堂》,并向本平台投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与广大作者、读者一道,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
平台宗旨:让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
征稿要求:1.来稿一律发微信13886223417。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在此期间请勿多投。
2.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或涉密或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或其他权利问题引起纠纷的,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3.文章类型为散文、随笔(不涉及政治评论)、诗歌、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4.本公众号所发文章的观点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稿件凡经本平台使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平台其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传播权,如不同意以上授权,请在来稿时予以声明。
稿酬规定: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3886223417,请关注《文斋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