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三杯两盏淡酒为什么说是淡酒)

网友提问:

三杯两盏淡酒~“淡酒”跟浊酒有区别吗?武松、李清照谁更嗜酒?

优质回答:

首先说下这句词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生于1084年,卒于约1155年,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词代表,与其对应的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武松,众所周知,《水浒传》里的”三碗不过岗”,景阳岗的打虎英雄。

这二人貌似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文人,一个是英雄,但二人有个共同点就是爱喝酒。李清照词里的淡酒应该是清酒,这种酒需要专门的滤酒工具在酒坛中压取,再用葛巾过滤一遍,类似于现在的纯粮食酒,但宋朝时还没出现蒸馏酒,李清照喝的这个酒度数也不大,唐代李白有诗为证“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价万钱”,唐代就有了这种清酒。那浊酒其实就是米酒,由糯米发酵而成,酿成之后的酒通常有许多杂质,如果不经过过滤,感观上就特别浑浊,杜甫的《登高》里就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种酒同样度数不高。

武松是酒量大,但嗜酒程度比不上李清照。武松上景阳岗前喝了十八碗酒,这就是十八碗水也不少,别说酒了,酒量确实可以,并且没有大醉或断片,喝大酒后,是没那么大劲并且站的稳与老虎搏斗。

李清照是经常喝,从年轻小姑娘就醉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这是喝多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26岁前后所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既使不做贤妻良母也要喝。

北宋二帝被金人掳去,丈夫赵明诚去世,万般愁思,国破家亡,李清照写下了这首悲悲戚戚的词,悲伤凄凉。此时喝酒,借酒浇愁愁更愁!

其他网友回答

酒文化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有人类历史的记载基本上就有酒的存在,可以说酒文化和人类的历史基本同步。

如果想知道清酒于浊酒的区别首先要了解酒的制造起源。

在远古时期,人们靠狩猎于吃野果子等维持生命。野果子是有季节性的,所以人们在采到野果子后就会将其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储存的野果子是会发酵的,当人们吃了发酵的野果后发现发酵的野果可以舒筋活血,令人兴奋,所以古人就把这种野果专门储存,就酿成了酒。

在中国的很多医书及历史资料中都有关于酒的记载,如本草纲目就比较详细的记载了酒的酿造及对人体的功效于治疗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学会了种粮,养殖,放蚕等一系列的生存技巧,这时就出现了以粮食为原料的酒,黄酒,酒的度数也不断增高,人们的造酒技朮也得到了提高。商业的需要,人们开始注重酒的质量,把原酒进行过滤,清除掉酒中的杂质,就出现了清酒。

如果问清酒与浊酒有什么区别?浊酒为前者,而清酒为后者,它们的区别就是浊酒为原酒而清酒是经过加工过滤后清除掉杂质的酒。

再谈一谈武松与李清照谁更喜欢嗜酒。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宋代的才女,在宋词上自辟途经,写出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词赋。由于饱受生活的打击和折磨,经常以酒浇愁,以词咏酒,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再如,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己觉春心动、酒意诗情与谁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词中倾诉了诗人的凄苦与孤独,酒意诗情与谁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只能独自借酒浇愁,泪水弄残了搽在脸上的脂粉。

大家再看看武松武二郎,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英雄豪爽,天性好酒,喝了八大碗烈酒过景阳岗,打死了为害一方的老虎。怎么看武松都应该比李清照更嗜酒,也更能喝酒,可问题来了,谁都知道武松是施耐庵在写小说时杜撰出来的人物,在现时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提问者在这里于大家开了一个玩笑。试想一个虚拟的人物又怎么去和真实存在的人物做比较呢?那么我也想问一下,孙和李小龙到底谁的功夫更高,在战斗中更实用,他们打起来谁厉害?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清照的淡酒,属于南方酒系列,以黄酒,果酒为主,同时饮酒的方式也只是小杯浅饮,主要是烘托气氛,制造诗人的情绪氛围。武松浊酒,北方高粱酒系列,制作技术粗糙,以小酒坊为主。大碗吃酒大块吃肉。为风高放火,月黑杀人助兴。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书中描写的酒大部分是米酒,也就是浊酒

其他网友回答

按照李清照的地位,她说喝了淡酒,至少是好酒,没有兑过水的酒!浊酒还是指一种地位低的酒!乡野私酿,都被称为浊酒,至少文人是这么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