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不铲除东林党(崇祯为什么不铲除东林党军)

崇祯为什么不铲除东林党?

崇祯不铲除东林党?原因是三个:

1、崇祯皇帝最早是利用东林党来打击阉党、搞垮魏忠贤的,而且在清除阉党、巩固皇权的过程中,东林党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东林党人的支持,崇祯很可能搞不定九千岁魏忠贤,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对于东林党,崇祯是同情和支持的,这是他不压制东林党的原因之一。

2、当时东林党的势力仅次于阉党,阉党倒台后,东林党便成为明朝最大的文官势力集团,大明满朝文武,到处是东林党的人,即便崇祯想压制东林,也没有足够的施展空间,换句话说,没有人有能力来替他做这件事,靠一两个人显然是不行的。一个例子可以反应东林党人的强大,崇祯一直想增加商税来解决明朝的财政危机,但被东林党官吏直接拒绝,最终不了了之,直到崇祯自缢也没有实现。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东林党人的座右铭,在当时,东林党人一直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是匡扶正义、关爱苍生的代名词,比如我们熟知的杨涟、左光斗、顾宪成等,随意压制或者杀伐东林党人,道义上站不住脚,毕竟崇祯皇帝也是一个明君,滥杀无辜的事情做不出来。而且当时大明最大的危机是农民起义和后金入侵,崇祯也没有心思去压制东林党人。

东林党始于?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东林党的崛起和灭亡?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早期以顾宪成为首,中期以叶向高、杨涟为首,末期以钱谦益为首。最核心、最关键的人物,是不起眼的汪文言。

第一,东林党的崛起。东林党,其名字最早来源于“东林书院”,早在东林书院建立之前, 顾宪成等一大批的文臣,就在立储、 言论、减税和京察等问题上崭露头角,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和声望,逐步在朝廷中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随着顾宪成等人被罢官归乡, 他们开始在乡野民间进行讲学和授课 ,创办的东林书院就好比现在的民办学校,渐开了明末的东林风气,并最终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

第二,东林党的全盛。万历中期,虽然东林党已经实现了崛起,但还没到独揽朝政的程度。因为,尽管朝中东林党势大,但还有“齐党”、“楚党”和“浙党”的存在,可以起到制约的作用。直到汪文言的出现,一个小人物来到了京城这个权力的中心,开始攀附混得最好的一股势力东林党,一举扳倒其他各党,让东林一家独大,在朝堂上形成了“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两大派系 , 相互之间势同水火。

第三,东林党的消亡。一家独大,造成了东林党到处树敌,其他各党只能附庸阉党。天启帝时期,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涟因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使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东林党骨干,丧失殆尽。

到了崇祯上台,阉党灭亡之后,东林党虽又复起,但以钱谦益为首的一帮粉墨文人,已经不再有东林党的风骨了。明亡,实亡于党争,故崇祯皇帝临死前哀叹“诸臣误我”。

东林党是哪里人?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党人在当时遭到宦官魏忠贤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