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吻的故事(鸱吻的由来)

鸱吻民间故事?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又有第七子之说法。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据《太平御览》载:“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北宋吴楚原亦在《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屋檐上的脊兽排名?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鸱吻。

在中国古建筑的屋脊上,装饰有造型精美的神兽形象,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由于在佛教里,奇数表示清白,所以在屋脊上装饰的跑兽大多是奇数。明清两代有明确规定,全国除皇宫太和殿(金銮殿)的跑兽用十个外,其他建筑上都要用奇数,数目因建筑的等级而相应增减。

太和殿十大吻兽有什么意思?

太和殿正脊上的装饰叫作“鸱吻”,以13块中空黄琉璃瓦件拼搭而成,故而也被人们称为“十三拼”。鸱吻是古代神话之中的一个神兽,是龙的第九子。鸱吻从形态上看是鱼和龙的结合,因为口大喜吞火,故而被用在正脊的两头,有着吞火避火的寓意。

太和殿的垂脊上则是10个小兽,按照《大清会典》的记载,这十个小兽按照固定的顺序排列,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10个小兽只有在太和殿上才齐全,而在“中和殿”及“保和殿”的屋顶上只有9样小兽,其他殿宇按照等级依次递减。太和殿两层屋檐,共有8条垂脊,上面的装饰,共8个仙人,80个小兽。

排列在最前面的骑风仙人,根据民间传说,骑风仙人指的是齐国的齐闵王,也有人说是姜子牙本身。后面的神兽各有什么说法呢?

龙:龙自古都是皇权的象征,亦有权贵、吉祥和成功的寓意。将龙排在首位,自然是受中国古代“尊龙”思想的影响。

凤:凤凰是鸟中之王,中国古代常常用它来表示祥瑞,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自从秦汉之时,龙成了帝王的象征,后妃们也开始称凤比凤。

狮子:《后汉书·西域传》之中最先出现了狮子的形象,狮子的威猛形象深受皇家的喜爱。又因为《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手指天,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人们更将狮子视为“瑞兽”。

天马:神马,有追风逐日的寓意。在古代神话之中,天马是龙的使者。

海马:古代吉兽。有威德通天入海的寓意。

狻猊:龙九子之一。古书记载之中,狻猊的外形和虎豹狮子很相似,可以统率百兽。古代宫殿建筑之中常用到狻猊的形象,狻猊也常出现在香炉之上。

狎鱼:古代神话之中的神兽,龙九子之一,海中异兽。传说之中它可以和狻猊一同兴云作雨,是灭火防火的神兽。

獬豸:古代神兽之一,长相类似于麒麟,双目有神,头上长着一只角。獬豸是一种非常聪敏的神兽,能够听懂人言洞察人性,可以辨别忠奸善恶,是公正严明的象征。

斗牛:龙和牛的结合体,身上有鱼鳞。古籍之中记载,斗牛是一种镇水兽,一般古代水患很多的地方都会以斗牛来镇压。也有说法斗牛和狎鱼一样都是防火的神兽,有镇邪的作用。

行什:这是10个小兽之中最神秘的神兽,他以人坐着的姿态守在最后,因为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所以给它起了个“行什”的名字,有人说,它是一种猴子,它有翅膀,手拿着金刚宝杵,降魔除妖,其实是雷震子的化身;也有学者认为,行什其实是藏传佛教里的揭碌荼的变形,这个名字很多网友听起来很陌生,他其实就是《西游记》之中很有名的大鹏金翅鸟,也叫做迦楼罗鸟。行什的外形和大鹏金翅鸟的史料记载极为相似,清朝历代皇帝几乎都是佛教信徒。大鹏金翅鸟在佛教之中是三世诸佛智慧与方便的显现,在佛教之中地位显著。

金鸱吻和唐代鸱吻区别?

金鸱吻出土于唐太宗昭陵,唐代鸱吻出土于唐玄宗泰陵。两位牛逼的唐代皇帝,两件珍贵的古建遗存。

大多数鸱吻的背上都有这样一个附件,据说是为了怕鸱吻飞走所以用一把宝剑把它给插在了屋脊上。而明清时期这个剑把的造型是不同的,明代的剑把上是由五朵祥云组成,而云头的方向略微向鸱吻的头部方向倾斜一点。

接吻次数多的词语?

【豺狼之吻】: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馋吻】:1.馋嘴。
【蟾吻】:1.蟾蜍口。汉张衡所制地动仪的部件。
【鸱目虎吻】: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鸱吻】:(chīwěn)中式房屋屋脊两端陶制的装饰物。
【蚩吻】:1.传说中的怪兽名。旧时多以为屋脊的饰物。
【螭吻】:1.传说中的龙子。亦为屋脊装饰物鸱尾的别称。

角楼的吻兽的介绍?

吻兽: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的“避邪物”,传说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为此,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闭口脊兽有财不外露之含义?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康百万庄园是硬山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大院房顶上精美张扬的雕龙显示着康家的身份。鸱吻在官商和民商的宅院中形状并不相同,对于商人来说,屋顶上多饰为闭口兽,招财进宝多多益善,闭口脊兽有财不外露之含意;

据《太平御览》载:“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北宋吴楚原亦在《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鸱吻从何处来?这要从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说起。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古人对天灾、火患、雷电等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这是龙的驾驭驱使),给人们带来吉祥……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