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张行健 ▏宝刀不老王哲士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王哲士老师是临汾老一辈标志性、代表性作家,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丰沛的创作激情还有他忠厚耿介,淡泊低调的人格魅力,成为晚辈文学人的标杆和榜样。
——张行健
宝刀不老王哲士文/张行健01深秋时节,收到王哲士老师的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五十多万字的《永和关》和三十五万字的《小西天》。《永和关》是王老师十多年前的心血之作,不久便以《大晋商》的书名出版。《小西天》则是他近年来的苦心孤诣之作,一部名副其实的特质小说。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在创作了大量的心性散文之后,在对本土文化进行多年的思索与研究之后,毅然选择了最能表达他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最能彰显他的文学个性和文学气质的长篇小说。两部长篇大著,厚重沉实,大气饱满,结构谨严,格调明快,情节起伏跌宕,形象鲜活生动,文笔清丽诗意,意蕴浑厚悠长……
02记得十五年前的一次笔会上,王哲士老师曾谈起他长篇小说《永和关》的创作构思和作品旨意,觉得是一部渲染地域文化,书写民俗风习,表现黄河渡口,梳理山地晋商的视野宽阔的大制作。永和关,质朴,响亮的小说名字,带有黄河风情的标志符号,又富于西山文化的显著特色。小说出版后,书名成了《大晋商》,失去原有的人文魅力又与文本不相符合的虚张声势。当然,是出版社出于小说的发行卖点和经济效益的考虑。且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论这部作品的优劣得失与历史评判,它的原名应是《桑乾河上》,出版时编辑这么一改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文题立刻有了质感,有了弹性,有了跳跃的动感,有了色彩的明丽,当然,它还有一种政治文化的寓意。故而,优秀编辑的轻轻改动,若画龙点睛,能使文题生辉,举重若轻;拙劣编辑的改动,除了利益驱动之外,只能在文题上阉割小说精神,失却原意的实质。当时曾书信给哲士老师,建议他在适当时候,拨乱反正,平反昭雪,把不妥的书名再修正回来,使《永和关》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当时也就是感情用事,一已之见。没能想到十多年后这部作品又以《永和关》的大名出版了,实在叫人惊叹和欣喜。
03《永和关》是一部展示黄河风情,弘扬晋商文化的长篇力作
在山西文坛表现晋商小说的作品中,《永和关》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小说以晋陕峡谷颇富地域特色的永和关为小说的精神地标,描述了具有黄土高原的朴实品质,黄河激流胆识气概于一体的永和汉子的求学、求仕、经商、创业的奋斗经历。作者不惜笔墨地表现了黄河黄土大峡谷的风物人情,精细入微地刻划黄河船帮生猛硬朗的性格特质,作者用文化寻根的严谨写作态度探寻永和关渡口的历史衍革与沧桑变化,且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地描摹了永和关人的喜怒哀乐和生存状态。《永和关》的再版,是对临汾平阳这一晋南重镇的历史文化小说和儒商小说空白的填充。《永和关》不仅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历史学社会学的诸多价值所在。
《永和关》是一部社会画卷开阔,人物形象兀显的长篇小说
《永和关》以晋陕大峡谷的关口为坚实坐标,让主要人物呈放射状朝四周辐射开来 ,以人物活动为游动线索,便有了辽阔的地域空间,也具有了宽泛的社会视野。山西与陕西,晋南与晋中,京城与汉口,场景繁复,场面宏阔。在众多人物里,主人公性格凸显,鲜明生动。白永和三兄弟的性格落差,反衬了白永和的义气和胆识。白贾氏、杨爱丹、柳含嫣各具性情,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揣摩体验,可谓用心良苦。
《永和关》是一部创作情绪真诚、笔墨文字真切的长篇小说
王哲士老师之前的散文作品,无论《走读山水》或是《风清月白》,我是由衷喜欢,喜欢他那种自由、淡泊、率性、温和、蕴含的文风;喜欢他那种无拘无束抒发自我内心的坦率;喜欢他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思想感受和艺术途径进行与社会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自我的内心对话;喜欢他在充盈地和读者坦诚交心的同时,又处处显露出属于自我的感觉、感受和感悟;喜欢他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诚情绪真诚的状态……
作为长篇巨制的《永和关》,王老师这种真诚本色依旧,真诚用心依然滚荡在字词句里。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即使在原本属于事实的基础上也无法脱离虚构与想象的本能,包括人物、情节、矛盾、冲突,但营造小说的作家却是最为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思想意识,也包括文本践行,用真诚去廓清历史去审视社会去评判人生。《永和关》对从商之情、入世之情、寻爱之情、故土之情,其表达抒发的那份真诚,直让人钦佩和感动。
《永和关》是一部具有传统现实主义魅力又颇具历史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
细细品味《永和关》,可读出王哲士老师深受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影响之大、之深。《永和关》中人物命运的起伏升沉,爱情与婚姻的悲欢离合,人物关系的多重纠葛等无不具有传统古典小说的巧合和传奇小说的许多元素,读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作者埋伏线索,设置悬念,终了印证和揭晓让人恍然大悟,颇具古典传奇的情节魅力。
04王哲士老师三四年来,埋头创作,精力集中在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西天》上。
细细思忖《小西天》觉得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特色小说,无论题材、无论文本,在我市绝对是长篇小说创作的新收获。之前,无人如此花费巨大精力涉猎这一领域(佛教题材的纪实文学除外)。
这部长篇小说以修建小西天的艰难历程为大文化背景,用丰富的佛教相关联知识和寓意深邃的凤凰物象作为文眼和贯穿始终的小说灵魂,用主人公东明大和尚和林凤娇女士二人艰辛苦涩的心路历程作为全书线索,破解了小西天的诞生之谜以及满堂悬塑的产生传奇经历。凸现了一个人、一座山、历经三十春秋,造就仙宫佛国的瑰丽生命歌哭。小说意境高致、梵音萦绕,博大精深的佛文化浸透字里行间。
《小西天》同《永和关》一样,小说承袭了中国古典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情节曲折,一波三折,并且把传奇手法融入现实主义的客观叙述和描述之中。作品依然有着开阔的文学视野,从时空与地域上纵横交错,南北贯通,收放自如,大开大合。
《小西天》塑造了极致性的人物,文学人物的极致性、极端性,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才可成就作品中的“这一个”,如,东明大和尚把修建小西天看作终生唯一的事业,把具象的小西天视作自己意象的生命追求和灵魂之所。如林凤娇感人至深的佛缘佛性情结。
《小西天》依然保持了王哲士老师清新、利落、简约、抒情、诗化的语言风格,语言的节奏感里,迸发着依然年轻的活力和青春的激情,在收放自如和放达恣肆中,彰显了他的诗人气质和文学天赋。很奇怪,这一文学天赋是遗传的,在王老师的次子王军的散文小说作品里,也秉承了这一特质的语言基因。
王哲士老师是临汾老一辈标志性、代表性作家,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丰沛的创作激情还有他忠厚耿介,淡泊低调的人格魅力,成为晚辈文学人的标杆和榜样。
愿王哲士老师生命之树常绿,文学之树常青,宝刀锋锐,再拓新途。
END请扫码关注我们投稿邮箱:jinnanwenxue@126.com原创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