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文学 · 散文 | 邹德萍: 打包是种美德

打包是种美德
〇邹德萍
在饭店酒店吃饭,把没有吃完的饭菜饮品带走,被人们俗称为“打包”,其实,打包不是今年才有的,它已存在多年了。前天晚上,亲朋好友聚了两桌,剩菜剩饭都被打包回家,成了很自然的习惯,可是,我第一次打包时那种纠结及尴尬的心路历程至今难忘。
我第一次打包是好多年前了,当时办公室预约登记的人吃饭,菜品订了,单子下了,最后少来4个人,是集体花钱招待的,开始没有人关注多少个菜,当有人发现菜多了后,叫服务员不烧菜时,得到回答时,还有3个菜都在烧马上就到。结束时我到吧台付账,服务员对我说,这3个菜你带回去吃。我前后左右瞄了一眼后说,这好吗?有什么不好的,钱花了不带走就浪费了,我们酒店是不许剩菜再回锅给客人吃的。我默认。于是,用3只饭盒装好用塑料袋拎着,我拎在手里犹犹豫豫的。吧台服务员看出了我的心思,拿出一只手提袋,把塑料袋放进去,并细心地将塑料袋系在手提袋的带子上,防止走路上手提袋底子或带子坏了。我走出酒店眼睛也不敢乱望,真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路上尽量靠右边,还是觉得有人好像在看我。哪怕迎面的人脸朝我时我都认为是看出了手提袋里的名堂,更害怕碰到熟人。到了小区里更加忐忑,怕邻居们问我,幸好没有,直到开了家门心里才定当些。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夫人见了问我,提的什么直奔厨房?我嘿嘿一笑,吃剩的菜。剩菜!你还带回来啊?不怕人说你?我忙解释说,剩下来的菜,点多了没吃。她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又看我一眼,让我捉摸不透,自己究竟是对还是错,当时就像小学生一样等待老师批评。好在夫人连忙从消毒柜里面拿出3个盘子,倒下还冒着热气的菜,并说塑料饭盒不宜久存,还是瓷盘子好。
心态影响心情,从我进门夫人的惊讶脸色,到追问的疑惑,再到取盘子倒菜的举动,让我读懂了第一次打包带菜回家的感受,她的言行正是我当天的经历,可她还没有我的体验深刻,主要是怕撞见熟人的窘境。首次打包的这种心态,估计很多人有过和我一样的心理。后来慢慢看到多了,自己也带过几次,反而觉得平常,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面子决定心态,实质上机关公务接待,剩菜那才是真得多,我是参与者亲眼所见,满桌菜肴,难有吃光的,面条搛掉一点,米饭挖了一角,后来都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实在可惜。有次省某次会议在沿海召开,我记忆好像是18道菜,有一条我从未见过的清蒸大米鱼上桌,没有一个人伸筷子,都到了酒足菜饱食之无味的程度了,有一半人已离开餐桌。当晚共5桌,负责接待的人,悄悄地告诉我,迟点走,带回一条米鱼,8斤重的,买条需要花200多元呢!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看似小事,其实攸关个人和国家之命运。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让我时常想起奶奶的话:“粮食吃得作踏不得。”朴素的话语,折射出节俭的道理。
以后上饭店吃饭,我会按实际人数点菜,尽可能在大家吃饱的同时菜也被清光,不用打包最好。万一剩了,大大方方地打包带回家。

打包会成为新时代节约美德的
打包DABAO
作者简介
邹德萍 射阳人,盐城市作协会员。是电视《射阳新闻》创始人之一。40年来,共发表刊播新闻、散文、杂文、小小说、透视等各类文章百万字,获省市新闻奖40多项。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
温馨提示
近期热点: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
参赛时间:
2020年7月1日~2021年3月10日
通知链接如下:
灌河文学 | 响水县关于举办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