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西诗人”征稿作品展播】山东临清∣于应克:守望衷情(外一篇)

以诗歌慰藉心灵
点击鲁西诗人,请您
关注我们
守望衷情(外一篇)—-写在《鲁西诗人》创刊二十五周年的日子里于应克早在二十五年前的端午节,一群缪斯女神的虔诚信徒,欢聚在东昌湖畔的钓鱼台宾馆。饱蘸深情,用诗的笔触,酒的甘醇,爱的情愫,为美丽的江北水城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于是,聊城地区诗人协会,《鲁西诗人》编辑部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应运而生了。诗的幼苗,凝聚着晶莹的晨露,沐浴着轻柔的暖风,和煦的阳光,显露出无限的生机活力。《鲁西诗人》的问世,使凤凰栖落的风水宝地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来自齐鲁大地的文学志士,纷纷拿起了手中的笔,把家乡的一次次感动,融进爱的诗行。这本弥漫着油墨清香的乡土刊物,就像一壶老酒,不知要醉倒了多少痴情的诗友,他们手里捧着这本渗透编纂老师心血与汗水的杂志,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一次又一次的企业采风活动,一次又一专的专家学者研讨会,使大批的诗坛巨匠纷纷慕名走进江北水城,诗人刘征、丁国成来了,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开晋来了。著名诗人苗得雨先生来了。从此,《鲁西诗人》的触角,开始波及到了所有的中国的文化热土。在聊城,人人爱写诗,人人爱读诗,人人爱品诗的现象御景蔚然成风。在鲁西诗人的队伍中,我们不能不提到这么几位聊城文化领域的功臣和干将。许继善书记、闫廷琛专员、王学武检察长、赵立银秘书长、陈孝宗局长等。他们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顾不得休闲半刻。为了办好《鲁西诗人》东奔西走,出谋划策。原地区文化局李恒聪、朱希江局长。地区文联原主席张维芳、宗汉星、姜建国先生。尤其是张维芳、姜建国两位老师一生爱诗,迷诗、恋诗。他们既是《鲁西诗人》刊物的主编,又是我们年轻文学爱好者的导师。为了编辑刊物,培植新人,他们日夜操劳,通宵达旦。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95年夏季,张维芳主席在文学夏令营为我们现场讲学。那天气温高达三十八度,两台吊扇在头顶上呼呼的吹着。张主席挥汗如雨,讲的头头是道。台下二百多名文友在静静的听着。室内鸦雀无声。张主席自幼家境贫寒,一边干农活,一边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个头上顶着高粱花子的农民诗人。他的诗言语朴实,词句精炼,意境深远。叙事抒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格调清新。张主席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讲了诗的选材、立意、构思、打磨、推敲。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流芳百世的精品佳作。张维芳主席虽然当过县级领导干部,但是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和蔼客情,平易近人。尤其是当我们向他请教文学创作技巧时,朴实的更像一位邻居大爷。逐字逐句的为我们修改。那种认真劲叫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著名诗人姜建国先生的老家是山东龙口市的,一口浓郁的胶东方言。他尽管上了年纪,耳朵有些背。但是声音洪亮。讲起诗来,口若悬河,落地有声。姜老师最喜欢看书,他的桌子上、床上、柜子里满是的。精装的、线装的、古典的、现代的。林林总总,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姜老师尽管爱书如命,还是对我们年轻的诗歌爱好者毫不吝啬。只要我们喜欢读的书,他让我们随便拿。直到现在,我家还有许多先生给的书。《鲁西诗人》的执行主编张军老师工作一直总是那么忙。他的案头总是放着厚厚的一摞文稿。在通信网络尚不发达的年代,见到张老师,他总是拿着厚厚的蘸水笔,在稿纸上圈圈点点。忙里偷闲,还要回复来自天南海北的诗友来信。看到老师那么辛苦,我真的不忍心耽误他半分钟时间,可是张老师每次总要留我多坐一会儿。还有臧利敏老师,朱静老师,崔会军老师,他们都为《鲁西诗人》的蓬勃与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辉煌二十五年,《鲁西诗人》有欢笑,有忧愁。有甜蜜,有泪水。有一株孱弱的幼苗,长成了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不知渗透了护花使者多少心血与汗水,《鲁西诗人》由最初的单色简装本,发展到了现在的豪华胶印版。阅读量增加了,投稿群扩大了,覆盖面也是越来越广了。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鲁西诗人》这个在几代东昌人的呵护下日渐成熟的文苑奇葩,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异彩。
诗缘
我是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接触《鲁西诗人》的,张维芳主席在聊城交运集团(当时叫聊城地区汽运总公司)举办了一期诗歌专题讲座。那天下午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头顶上四台电扇在呼呼的吹着,听课的文友还是汗流浃背。但是整整一个下午,全场竟然没有一个出去乘凉的。都在静静的听着。张主席那时候也就是六十多岁的年纪,身材魁梧,满面红光。他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讲得头头是道。我用笔在本子上认真地做着记录。张主席家境贫寒,基本上没有上过学,基本上是靠一本字典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从而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诗歌艺术家。散场的时候,我把自己平时写的几首诗歌交给张主席,老人家非常愉快的答应帮我修改。两个星期后,我收到了张主席从聊成寄来的一本《鲁西诗人》杂志,还有他写给我的一封信。老人家对我写的诗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剖析。总的意思是内容肤浅,缺乏生活气息。劝我多读书,多学习,多观察身边的生活琐事。我手里捧着张主席感情真挚的信件,百感交集。人家是全国知名诗人,身份那么高。还能关心我这个乡村孩子的诗歌。真是难能可贵。那时候的《鲁西诗人》杂志就是一本内部会刊,印刷质量也不是很好,但是书里的作品却都是上乘佳作。词句精美,言语生动。字里行间,渗透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这本杂志,真有些爱不释手。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到了张维芳、姜建国、王先章等老师的精品力作,也被他们的文风而深深地感动着。1997年,经过张军老师的推荐,我加入了聊城诗人协会。不断地参加各类文学采风活动,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写出诗来,也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那年三月,我的一首诗歌发表在《怀念邓小平》专刊上了。我深深地感谢张维芳主席和张军老师,是两位老师逐字逐句的帮我修改作品。为了修改好一首诗,他们不知道要熬多少个通宵。在以后的东昌湖采风、景阳冈酒业采风、光岳宾馆采风等一系列观摩活动中。我的作品陆续被发表、从此,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本乡土刊物。它朴实的就像田野里的一株红高粱,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众心捧月般的前呼后拥,但是他却是根植于鲁西文学沃土上的一朵奇葩,以无穷的生命力,赢得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青睐。二十五年来,《鲁西诗人》在一天天的成长壮大,我的诗歌创作水平也在慢慢的提高,不再是那么干干巴巴,开始有了血肉和灵魂。每一期的《鲁西诗人》,我都会仔细地研读,因为每一首诗,每一位作者,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我必须逐字逐句的去理解,把它融化到血液中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鲁西诗人》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版面内容有了大幅度提高,受众群体也是越来越广泛、杂志定位由本土作家向全国名家延伸。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鲁西诗人》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休羞答答的小姑娘,而是昂首阔步,走向了全国的文化之林。作者简介于应克:山东临清市人。大专学历。1997年19月加入聊城市诗人协会。伴随《鲁西诗人》共同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亲眼目睹了它的发展轨迹。多次参加聊城市人协会组织的各类文学采风活动,并且获奖。我的作品被编入多部文集。鲁西诗人编辑部主 编:弓车
副主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微紫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安素 毕恩付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投稿须知:
1.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鲁西诗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鲁西诗人》平台将择优录用。
2.《鲁西诗人》微信平台主办方为聊城市诗人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鲁西诗人》支撑,是《鲁西诗人》的主要选稿基地。
3.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4.请作者在文后附个人简介(百字内)、微信号、联系电话和个人清晰照片,以附件加粘贴形式投稿。标题注明:作者姓名(或者笔名)+体裁+题目,正文小4号左对齐。
5.《鲁西诗人》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6.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
7.《鲁西诗人》投稿邮箱:luxishiren@163.com。《鲁西诗人》微信公众平台号:luxishiren。
8.鲁西诗人微信平台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自行删除。
关于稿酬:
1.赏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余用于平台维护等(低于10元不发放)。
2.优秀作品刊发在纸媒《鲁西诗人》上。纸媒《鲁西诗人》90%以上稿件来自本平台。
3.每两周发放一次稿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