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文化知多少(系列八)?——正月不剃头 //田 华

华阴文化知多少(系列八)
——正月不剃头

岁月,总会有一段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就拿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那段日子来说吧,每年的腊月和来年的二月,华阴剃头行业那个红火兴盛景况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候,县城那条老街,由东而西,街北是县医院,县委县人委,往西即县土产公司,然后就是空空旷旷的耕地,春夏是麦子,秋季则密匝匝的玉米青纱帐,再然后就是一个大大的土城大豁口,每日吸纳呑吐着行人商贾的过往;而南排由西而东,依次为供销联社、县法院、红旗旅社、城建局、文化教育卫生局,再往东即使那座古老的城门楼子(据说是建于明代),一条老式的街道,人流过往甚少,那条老街,虽然不也宽阔,但显得冷清与空荡。
而由此向东仅约二、三里之遥,那儿也有一条古老的街道,那里情况与县城就大不一样。
这条古老的街道叫庙上。
庙上的街道,是一条有点横斜着的古街,所不同的是这条街道两边店铺很多,各种吃的用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卖饮食的,有卖五金的,有经营纺织百货的,有经营百草药行的,有洗浴泡澡的,有优伶演唱的,还有银行邮政屠宰卖肉的,大凡本埠规模较大的一些店面商铺,如东头路北的百货商店、七女商店、东风食堂、文化舘、戏园子、澡堂子,这些都云集于庙上一条街,每逢四、八集会,赶集上会的乡人,推车挑担者,肩扛手提者,他们从四里八下的赶了过来,那可是摩肩接踵,人流如梭。这样的热闹这样的红火这些的场面,从西头工农俱乐部门口的毛主席去安源巨幅画像处开始,就一直沸沸扬扬闹闹腾腾的向最东边的岳东桥那边延伸了去。
说实话,当时的华阴,热闹的不是县城,而是庙上。庙上的那条街,才是当时华阴真正的物资集散地和文化经济中心(当然不包括政治)。
最有意思的是每年年前的腊月和年后的二月,这两个时间段,理发剃头的烫染焗油的,让庙上街那两个国营理发店,从天噜噜叔明(噜噜叔者,方言,意为朦胧也)店门外就有人排起了长长的队。店里那阔大能转圈圈的沙发椅,除过座垫与靠背芯子是黑皮软包外,其余部分清一色奶油白,斜躺在这样的沙发上,双腿一彻,两只脚就搭在沙发的脚架上了,慢慢的闭上双目,理发师那娴熟的技艺,令剃刀从你的下颌再到的你的腮帮,然后就顺着脖颈到了耳廓,感觉不到剃刀,却能听到刀刃与皮肤接触时发出的细细的均匀的“噌噌”之声,那刀走轻盈,一如姑娘用纤纤玉手在抚摸着自己一样,那种感觉那种滋润和那种受活,真是赛过神仙一样。就这样剃着滋润着,鼻腔里就有了微微的鼾声而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正因为正月不理发不剃头,才让人都日急慌忙的要在年前把头发理了呢!
等过了正月,人们的头发足足的长了满一月,长了,乱了,影响到美观了,需要修剪需要理剃了,从二月二龙抬头那天,理发店的生意又兴旺了。依然是排着长队久久的等候。那阵势是庙上街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正月这一月里,理发师无头可理无发可剃,这亏得是国营理发店,师傅们端的是铁饭碗,有国家给开工资;假若那是私人小店,理发师可是要坐吃山空了哦。也正因为正月不理发不剃头,在正月一月里,理发店无人问津,生意萧条,门前可以支起竹罗筐逮麻雀了。
至于问华阴人为什么正月不理发不剃头呢?当然,这就是华阴的乡俗文化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民族,中国也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国家,长期以来,劳动人民敬天地祀鬼神,在底层坊间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禁忌,这些禁忌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就说“正月不剃头”这个忌讳吧。如果从表面上看,促成了人们腊月排队理发剃头,一是人们搞搞个人卫生,干干净净过新年,所以,理发剃头的人多就得排队;二是正月不剃头,要剃就必须足到二月才能剃(足者,邑人当作“攒”和“憋”的意思讲)。因此,腊月剃头的人特别多。
正月里,哪怕头发长的再长再乱,也不能理不能剃,必须等到二月再理再剃,当然,最好是二月二老龙抬头的那一天最好,若是能在二月二那天排上第一名第一个先理先剃,那就是烧了头炉高香了,这一必然撞大运。
那么,故乡人为什么说正月不剃头呢?这有什么说事吗?
据一辈人一辈人的口口相传,有这么一句坊间歌谣,歌谣的大意就是“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时至今日,一些老人对此依然深信不疑。前些年,我们西乡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听人说自己的亲外甥在还没出正月就去县城的理发馆理发了,老人半信半疑,以为外甥也是有些岁数的人了,不会干这种没常识的事儿,于是,老人就装做去外甥家串串门儿,但他看到外甥那刚刚理过的头颅,新的头发茬子明显的很嘛!这怎么能行啊!老人一开腔就破口大骂,“二黑,你娃子没良心,你妈不在了就不认我了,就盼着我死哩”,话音刚落,手就起来了,顺势一拨拉,只听“啪”的一声,摆放在客厅花架上那盆正开的热闹的水仙花连盆带架子就散倒在地板上了,二黑,见舅舅来家里大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舅舅,赶紧迎上来双手合十,一边让老人坐下一边忙不迭解释忙不迭道歉,后来,在言语中才得知是因为自己在正月十九那天焗油理发刮胡子了。知道了舅舅发脾气的内情,二黑把肠子都悔青了。自己都五十多的人,怎么就把正月不剃头这档子事儿给忘了呢,怪不得舅舅打上门来兴师问罪。那边舅舅还是不依不饶,坐在沙发上,手中的拐杖不停的戳打地板,嘴里不停的骂不咧咧,说,你盼我早点死哩嘛!二黑,就坐在老人跟前,给划算给解释给安抚给回话,老人的气才总算是消了去。
其实,关于“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个说法,有人是这样解释的。
据说,1644年满人入主中原后,强制推行满族人剃头的形式——即剃去周围,只蓄头顶稍向后脑一点的头发,然后将其梳理成辫子状。汉民族对这种发型发式很不满,一些文人士大夫就开始抵制这种剃头方式,但清政府明确诏告,“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并要求天下所有剃头匠必须按照朝廷规定的制式剃法和发型执行。在清廷这种高压之下,那些酸腐的文人士大夫一看清政府动真格的了,就再也不敢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了。他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决意在阴历正月这一个月中,绝不理发绝不剃头。一任顶上的头发尽意儿长去(发zhǎng音)长去(cháng)。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明王朝的思念,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汉民族国家的缅怀与思旧,而“思旧”二字,久而久之,便被人以讹传讹变成了“死舅”或“死舅舅”的两个字和三个字了。也正是如此这般,“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也成了华阴的地方民俗文化之一。
作者简介
田华,陕西华阴籍人,退休干部,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自由撰稿人。喜欢书法绘画和文学,擅长散文写作。其作品屡见诸报端。
1369
勤洗手防疫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