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地球记忆工作室“探访北国林海,穿越小兴安岭的博物之旅!”亲子游学营回顾篇!

坐落在我国北方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是一座被森林怀抱,面积不大的城市。它在全国森林覆盖率的排名中名列前茅,被誉为“祖国的林都”。这里纬度高,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圣地。这个暑假,地球记忆工作室便和众多家庭,一起去领略了一下北国的夏日风光。
伊春机场不大,北京直飞就一班,我们集合完毕已是午饭时间。也因此,我们的伊春之行就从舌尖开始了。
当天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下午直奔住宿地!办理好入住后,我们前往营地去制作我们的昆虫小陷阱和一种神奇天然饮料。
先来看看我们的神秘饮料!没错,就是白桦树的树汁。从如何挑选一颗桦树,再到如何制作,最后做好标识,等着明天来品尝美味吧!
中午吃饭时,我们准备了一些剩菜,下面我们将制作三个陷阱:一个放入我们中午的餐桌剩饭,一个放入臭鱼烂虾,一个放入崔老师的神秘配方混合液。看看明天都有哪些昆虫掉入我们的小陷阱中吧!

崔老师的神秘诱料,可是用真正高粱酒勾兑的呢!
完成两个任务后,时间已过了大半。直接去吃饭时间尚早,我们一去苗圃看看,这里不仅发现了很多水生生物,还有我们即将要寻找的各门类植物。
除此以外,这里还有各种农作物!同学们见过它们在厨房的样子,有没有见过它们长在地上的样子呢?晚上,我们的重头戏灯诱来啦!欣赏完我们的昆虫纪录片后,一起去看看后院的虫子盛宴。各种昆虫被灯光吸引,我们一起来了解昆虫的趋光性。
第二天,我们前往伊春著名的五营景区!这里保存着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松的世界吧。
在停车场的装饰石堆中,还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玛瑙。作为一个博物团队,等车的时间都被充分利用来进行岩石考察啦!

穿行于五营景区,去发现树下、路旁的各种有趣的生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这些被人忽视的小小世界。

下午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要去验证昨天努力的成果。因为下雨虫子陷阱变成了小水池,被招引的昆虫并不多。但是桦树汁因为做好了防水工作,每人都收获了满满一袋。尝尝看!这个美味只有这个季节能够品尝得到哦!

收获的喜悦还不能停。边上十来个大棚里面种了什么。探头一看,一串串小紫果挂满枝头。超市中半生不熟的蓝莓吃多了,一起去尝尝树熟蓝莓怎么样……确实,好吃到停不下来啊!

五营景区里还有一个小任务,那就是捡拾各种松塔!原来下面要用松塔做手工啦。看看各位同学认真地跟着老师一起制作装饰品,成品效果还真不错。

而这一天晚上的主题则是烧松塔。对于吃惯了退好壳的松子,烧松塔可是本地绝对特色的小食!松塔在火中翻烤,火候尤为重要,当表面被火光包裹,将松塔放在地上用木棒敲打,其中的松子就会蹦出,退去外壳里面的松子仁香糯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来到伊春怎能不来嘉荫?来到嘉荫怎能不去恐龙谷?作为神州第一龙的发现地,我们一起去领略、去感受,那来自白垩纪的魅力!

晚间,苏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原来,黑龙江的两栖爬行种类如此丰富!

来到嘉荫,当然还要去观赏一下美丽的界江。一起在国境线上穿梭,看看对岸的俄罗斯,感觉还是我国边境线更加繁荣呢。

茅兰沟之行,本来预计可以与蛇相会,可景区人员说水大,蛇都不见了!不过没关系,我们领略了茅兰沟壮美的景色之余,还是发现了很多其它有趣的小生物。

下午到达嘉荫,在住宿地后面有一个很大的沙堆!同学们一起去捡宝,化石、玛瑙以及各种美丽的石头都在等着大家哦!

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就起床啦!一起去看看江边的野生鱼。这可是崔老师的看家类群啊!这里每天都会将凌晨打捞上来的鱼拿到路边售卖。不仅有三花五罗,还有当地俗称的十八子和七十二杂鱼。跟着崔老师,一起走进黑龙江丰富的鱼类世界吧。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就是我们乌云神秘化石点!这里有著名的白垩纪晚期植物以及各种其它生物的化石。它们就摆在地上,等着大家去认领。只要肯弯下腰,那便能收获满满呢。

北山公园的植物丰盛丰富,关键是里面还有一个小动物园!利用最后的时间一起去逛一下,听老师讲讲那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晚间的小课堂,是对我们一个行程的总结。在这里不仅要考考大家这几天的学习情况,还要评选优秀学员,神秘礼物在等着大家呢!

应大家要求,最后一天我们利用送机前的时间,一起来到本地的农贸市场,去了解当地人的“菜篮子”。看苏老师就知道大家都是满载而归哦!
一周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黑龙江之行在客机着陆北京时,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我们除了了解那里的各类自然知识、领略地域风情之外,也品尝到了当地特色美食。祝愿此次旅途可以成为各位团员美好的暑假回忆哦!

这个十一,让我们继续踏上旅程,和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前往辽西、北戴河、南京和马来西亚,在大自然中尽情探索、尽情享受吧!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