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一瓣】赵春燕?|| 年年柿红

年年柿红
撰文:赵春燕 朗读:刘俊韬
我从小到现在,都爱吃柿子。
小时候,家中有两棵祖上留下来的柿子树,我家与二爷爷及三爷爷家共有。一棵柿子树在门前,三爷爷家的地里,名为“火棍”。另一棵树在山根儿下,我家的自留地里,是“牛心”柿子。“火棍”柿子个头小,没软时很涩。“牛心”柿子心是黑的,品相不很好。但都是我的最爱。
满目皆绿,桃李飘香时,柿子慢慢地从绿色的叶子间拱出来。我就踮起脚尖,站在树下望,恨不能一夜之间,柿子成熟落地,好让我放入嘴中,细细品尝。只可惜,日日观,天天望,小柿子就是不随我愿,藏在叶间,慢慢悠悠地长着,急煞人也!
好容易熬到青柿子从叶间露出头儿,可以望见了。树高人小,无法够着,只能望树兴叹。偶尔,树上会落一些柿子。大部分摔得粉碎,只见绿皮下覆着一层蛋黄似的柿液,让我很心疼,就差用手捧起舔舐了。也有小部分“幸运儿”,完好无损躺在地上,让我一阵惊喜。它们满身皆绿,根部微红。用手从中间掰开,连皮轻轻放入嘴中。早熟的柿子,微微泛酸,并不很甜,但于我仿若美味佳肴。
父亲知我爱吃柿子,每次周末回家,都要摘几个“牛心”柿子回来。他把柿子放在灶台上,用筷子捅几个窟窿,埋在做过饭的红灰(即热灰)里。饭时,一家人围坐一起,难得的欢聚时刻,大家边吃饭边聊天,好不热闹。我却心不在焉,时时回头望望灶下。父亲明白我的心思,提醒我“柿子还没熟,先吃饭”。
好容易熬到用餐结束,我急拉父亲去刨柿子。父亲小心翼翼地用火钳拨开慢慢变凉的柴灰,用手拿起柿子。柿子外皮大部分已变成黑绿色,只个别地方烧焦,完全变黑。父亲拿起柿子,轻轻捏捏。如果不全变软,他就再放回去继续焖。如果全软了,他就吹吹递给我。
刚烧熟的柿子,冒着热汽,很烫。我的小嫩手拿不住,于是在左右手间倒换着。父亲见状,拿起柿子,忍住烫,一点一点地剥开皮。柿子外黑里红,一股柿香沁入鼻中。我咽了一下口水。父亲用嘴吹吹剥好的柿子,把筷子捅过的窟窿里的灰抠掉。然后用手掰下一小块,喂到我嘴里。柿子入口,满齿皆香。我来不及咀嚼,就已入肚。三下两下,一个柿子已不见了踪影。我意犹未尽,央求父亲再去摘几个烧烧。父亲摸摸我的头,告诉我柿子不能多吃,吃多了会生病。作为父亲的晚生女,我知道他疼我,能满足我的,他肯定会做到。于是,我就又站在树下,望柿盼红了。
树叶黄,柿子红,我们三家都倾家而行,去分柿子。姐姐与堂姑们提着竹笼,聊着天走在最前面。她们的大长辫子,晃啊晃,让我心生羡慕。哥哥与堂叔们手拿长竹竿,时时挥舞,笑声震天。我手拉母亲,与奶奶们走在一起,听她们聊村中新生娃娃们的趣事。父亲与爷爷们走到最后,他们话不多,只望着前面一堆人笑。此时,劳作的辛苦,工作的烦恼,尽皆消除。
到树下,堂叔们“哧溜”一下,就爬到树上。哥哥递上竹竿,叔叔用手握住。要夹柿子了,叔叔的背紧紧靠在树身上,两脚分开站立,慢慢用竹竿夹高处红的、软的柿子。随着竹竿那被削成叉状的顶部慢慢转动,熟透了的“蛋柿”被扭了下来。然后,叔叔把竹竿慢慢伸向地面。哥哥个子高,就在半空中接住,小心摘下。“蛋柿”不多,先被送到两位奶奶的手中,奶奶们看了看我,又给了我。于是,我便是最先吃到“蛋柿”的人。小小的“火棍”柿子,此时就像红红的小灯笼。剥去外面的那层薄皮,那嫩嫩的果肉裸在外面,细腻柔滑。一个入口,刚能填满我的小嘴。柿子那甜甜的味道,在我口中弥漫,直入肺腑。此时,我的世界里只有那甜丝丝的柿香,别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至于柿子何时夹完,大家何时踏上返程,我已不很清楚了。只记得,返程时哥哥与堂叔们抬着竹笼,姐姐们嘴角留有柿汁。
柿子拿回家,软的,晾在窗台上,见天的减少,被我们慢慢送进胃里;硬的,要么放在温水里焐熟,要么就削成柿饼。柿子皮,被扎在门前篱笆边的荆刺上。
树枝变秃,草儿枯萎,风冷天寒。我身上的衣服一点点多起来,柿子的数量却一天天变少。软柿子早无踪影。柿饼来不及潮霜,也被捏走。就连晒得软软的、甜甜的,挂在篱笆上的柿子皮,也被我们一帮孩子给拽没了。
门前地里那棵柿子树上,黑色的、粗壮的树身上徒留一些枝干,叶子几无踪迹。树顶上那一两个柿子,在一片凋敝的冬月里格外显眼。北风刮过,柿子颤颤巍巍地在枝头晃动。我仰着脖子,既盼它们掉下,满足我的口腹之求;又盼它们牢牢长在树上,给无处觅食的鸟儿们提供过冬之食。
于是,时日就在我的矛盾纠结中,慢慢流逝。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树变矮,我长高。唯一不变的,是我对柿子的热爱。
内文配图皆取自网络,特表谢忱。
作者简介:赵春燕,祖籍陕西省丹凤县,现工作于山东济南教育系统,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重庆武隆支教。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有多篇散文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应急管理报》《世界日报》《中国水运报》《劳动者报》《陕西工人报》《春城晚报》《金陵晚报》《文化艺术报》《安徽商报》《济南时报》《长春日报》《银川日报》《松江报》《太行日报》《齐鲁文学》、《华文月刊》《山东散文》《芙蓉江》等几十家报刊杂志,及“中国作家在线”“陕西文谭”“力读”“大文坊”“首都文学”“文学与艺术”和“俊韬在线”等各大公众号,并被“中国作家在线”“文学与艺术”“大文坊”“山东创作中心”聘为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刘俊韬,笔名春晨,网名俊雅鸿儒,山东莱州人,国防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90年3月入伍,1991年4月入党,2014年11月正团转业,上校军衔,现供职于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国家公务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终身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个人著作多部,在军内外报刊及网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00余万字;创作歌词160余首,代表作《战疫英雄》《小康大爱》《幸福吉祥年》被广为传唱。喜爱播音主持,曾担任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山东交通广播客座嘉宾,主持省军级大型文艺晚会数十场,创办个人文学公众号【俊韬在线】【博爱韬声】,推出语音杂志,深受读者喜爱。
俊韬在线文集《遇见》问世啦!
《遇见》是国内首部由个人微信公众号为广大文友众筹推出的大型文集,由俊韬在线主编刘俊韬编著,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作者的近200篇(首)散文、随笔、杂谈和诗歌作品,每篇作品都有主编絮语进行导读,历时近一年半组稿编审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书520页,50余万字,4月10日正式问世。文集制作精美,随书赠送典雅大气书签一枚。定价:68元,售价8折优惠,众筹出书存量不多订阅从速!(6册以上免邮费)
联系人主编微信号:L15275190622
喜爱阅读和收藏的好朋友们:刘俊韬军旅文集一套3本,150万字,定价175元,售价150元,山东省内快递现付,省外快递加收10元,如有需要者,请速与主编联系,感谢对俊韬在线的支持和厚爱。
征稿启事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2千字(诗歌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欢迎自带插图,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851688151@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同时上传作者2张近照和200字左右创作简介。平台坚持为作者发放稿酬,文章推送7天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好友,微信号L15275190622。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赞赏说明:好友赞赏统一由博爱韬声收取,文章自发布之日起7日内如有赞赏,20元内不发稿费,超过20元的稿费发放额度为赞赏的50%,其余部分为公众号维护费用。文章发布7日后的赞赏不再计发稿费。稿费自稿件发出后第8天以红包形式结算。(根据腾讯2018年6月6日赞赏新规进行调整)
《俊韬在线》 《博爱韬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想与主编交流的社会各界的好朋友
请加我的微信好友L15275190622
喜欢我,就来关注我;
信任我,就去分享我。
收稿邮箱:851688151@qq.com
公众号题字:军旅书法家张家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