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娱乐至死努力无用的时代,送给毫不妥协的你

点一盏灯,让努力常态化
在这个娱乐至死努力无用的时代,送给毫不妥协的你
刚过完年,我们还没精修完假期的美图,猝不及防就被切换到了抓狂的开学季频道。面对刚在朋友圈立下的各种flag,大家都在摩拳擦掌:新年新愿望,我要在2018年变得更优秀。
然而19年新年时,才恍然发现,这一年除了修图能力更优秀了以外,似乎关于减肥、健身、专业学习、职业成长等方面的愿望,都落了空。
为什么优秀的人那么少?为什么100个老师里只能出1个园长?为什么1000个园长里只能出1个名园长?
我们以为自己离优秀很远,是因为天生注定,其实是落后在了每天流逝的点滴时间中。
因为多数人满腔热情的努力,多半只有3分钟热度,而真正的牛人,他们的努力方式则和你完全不同。
你每周工作法定的40小时,但牛人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
你在年会聚餐结束后继续唱歌喝酒,牛人回到办公室改工作计划;
你在春节边抱怨长肉无聊边躺到地老天荒,牛人在初二就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工作;
这还不是平庸者和优秀者产生差距的最大原因。因为多数人也都有过热血沸腾、奋进狂飙的经历。
优秀者最可怕的地方是:对这些人来说,努力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不管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
这才是让他们成为优秀者的最大原因:
努力常态化,并时刻准备好给自己成长的机会。
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看到凌晨4点的北京”而感动;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
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
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真有这样的神人?幼教领域也有?当然有,但很少。我认识的朱继文园长就是其中一个。
她是丰台一幼教育集团的总园长,是北京屈指可数的正高级园长之一,也是北京市名师工作室导师之一。能够取得如此多的成就,除了从小就潜藏着幼儿教育基因外,更离不开的是努力与勤奋。
她有很多常态化的习惯,寒来暑往30年,天天保持。
比如每天写日记,写了还不算,还要经常重读自己的日记,有新的感想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批注;
比如凌晨4点起床,进行阅读和写作,因为这时最安静;
比如喜欢收集本子,几抽屉的笔记本,本本写满工整的文字,分类清晰,有生活见闻和感受,有工作计划和反思,有信息摘录,有词句摘抄。
以上这些“小习惯”,做一次容易,坚持30年却难如登天,可朱园长从不觉得这是在坚持,反而都是令她欣喜和兴奋的事情。
她说:“一个在骨子里永远奋进、充满激情的人,不论在如何嘈杂和险恶的人流中,都能把日子过得自然而富有意义。”
有时候我们还常常抱怨,即使努力了,又有什么用呢,幼儿园老师啊,只能熬,熬到年纪了,熬够经验了,才能升职或者实现自己的幼教理想。
可是朱园长在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被选为教研助手,第三年就当上了主任教师。这是她等来的吗?显然不可能。
在朱园长写的《发现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她回忆了当时这个机会的得来:
那是我刚工作不久,一次大班教研会上,教研组长问我: “朱老师,你帮我们分析一下,你为什么要自己绘画幻灯片来进行教学,你在课程中运用幻灯片的好处在哪里 ”
她这么一问,让我陷入了沉思,本来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的,只不过就是认为幻灯片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要比挂图有意思,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是利于孩子发展的,我就会去尝试。
虽然会上大家都对我乐于钻研的精神给了赞赏,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很好地回答教研组长的问题。
会后,我拿来了大班的学习目标,用什么样的课程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
我分析了孩子在大班有多少语言领域的课程是可以用幻灯片进行的,还写下了3000多字的反思送到了教研组长的手上,并利用自己喜欢绘画的优势,悄悄地把50多个适合孩子的故事都绘画成了幻灯片,放在幼儿园的资料室,方便其他老师开展活动时使用。
教研组长被我务实的精神感动了,向园长极力推荐我做她的教研助手。
朱园长说:

机会总会青睐认真努力、有准备的人。这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常态化的努力和充分的准备,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我们轻视、浪费自己,又怎么能责怪别人对自己不够重视呢?时刻告诫自己:永远都要给自己成长的机会!

这是个“娱乐至死,努力无用”极受追捧的时代,“佛系”就是努力无用论的护体。如果你信了,跟优秀永远再见。如果你毫不妥协,好巧,我们也是。
幼师宝典强烈推荐跟我们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关注“朱继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让我们离优秀的人再近一点,跟随一盏明灯,共同进步,走在幼教的最前沿,积跬步至千里,日积月累,定会是天与地的距离。
朱继文
北京市丰台一幼教育集团总园长
正高级教师
北京市特级教师
北京市劳动模范
朱继文工作室
与全国优秀园长共成长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