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立制度(新“三权分立”思想)

三权分立制度
前言:

         这要从前段时间的旧闻说起——某直辖市独居女孩被困在出租屋卫生间里一整天、最后依靠敲水管引起邻居注意才得以脱身。这件事反映了社会原子化的问题。对于离开了父母、没有对象的打工人来说,没有了手机,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哪怕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这样的生活状态会让人绝望,让人失去生活的尊严。而当人不会尊重自己后,他也就不会尊重别人以及他所做的事情,整个社会也就名存实亡了。与之相对,凌驾于个人之上的“政府”和“公司”却是高度组织化的,并且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因此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整个社会各个阶级都是零散的个人,这些个人身上都连着控制他们的“蜘蛛丝”——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另一端,则是早就团结在一起的政府和公司,它们是高度组织化、且十分强力的。

        社会原子化不是指一般性的社会关系的疏离,而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单位、社会组织等等)的解体而产生的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这种原子化状态会带来道德体系的瓦解、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社会秩序失范等一系列的社会总体性危机。

正文:
       18世纪中期,经过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建构,三权分立思想逐渐定型,成了美国等新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把国家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公权力、保护私人的自由和民主。

       然而,这种制度却是存在缺陷的。一个根本的矛盾就在于,它只限制了公权力,却没有限制私权力;限制了国家权力,但没有限制市场/资本权力。这就呼唤着一种新的“三权分立”制度的到来,即“国家—资本—社会”三权分立体系。

        在本文语境下,“社会”是一种和“政治”、“经济”并列的概念,是一种与“政府”、“市场”并立的力量,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集合。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需要树立“社会”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注重社会作为有机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生的治理能力的建设。

        在我国,历来就有“强政府”、“大政府”的传统,而近年来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又在塑造着“强资本”和“强市场”。而在“强政府”和“强市场”之间,我们还需要一个“强社会”,以保护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人的生存空间和利益不被挤压。

        传统大政府主义思想往往从政府视角审视社会,重视GDP,保护工商业,照顾企业主。对于社会成员的发展,往往用“治理”而不是“个人成长”的视角来看待,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感到“国家前途很光明、我的前途很暗淡”的一个原因。

        社科院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社会质量”评价指标,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四个角度评价社会发展:

        社会经济保障指的是民众的收入和基本福利性保障,比如平均工资和“五险一金”;
        社会凝聚指标评价社会的凝聚力,包括社会信任度、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水平和法律遵守水平;
        社会包容指标测量社会公平程度、社会歧视状况以及社会排斥状况;

        社会赋权指标测量公民的社会参与能力,比如外语掌握程度、社会组织参与程度等等。

        根据这样的指标体系,有了如下的数据(可视化地图,数值越大代表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在“社会包容”这一项,华东地区(山东、江浙沪皖、福建、台湾)得分最高,为0.73分;东北地区(黑吉辽)得分最低,为0.19分。

         在“社会赋权”这一项,华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得分最高,为0.84分;西南地区(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得分最低,为0.305分。

        在“社会经济保障”这一项,华东地区(山东、江浙沪皖、福建、台湾)得分最高,为0.716分;西南地区(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得分最低,为0.387分。

         在“社会凝聚”这一项,西南地区(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得分最高,为0.974分;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得分最低,为0.14分。

        按照社会质量评价体系,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的社会经济保障和社会包容得分都是最高的,但社会凝聚得分却很低,仅高于西北地区;与之相对的,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保障和社会赋权得分都最低,但社会凝聚得分却最高(0.974分)。

        综合以上各项得分,有下表:

地区华北(京津冀、山西、内蒙古)华东(山东、江浙沪皖、闽、台)华中南(河南、两湖、两广、海南)西南(川、渝、滇、黔、藏)东北(黑、吉、辽)西北(疆、青、甘、宁、陕)
社会指标测量总分
2.379
2.192
2.138
1.990
1.484
1.232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社会质量指标体系可以去测量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却不能解决这一地区的社会问题。有些社会问题是自然原因形成的,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制度设计问题,有些是政策执行问题,还有一些当地的风俗文化治安等微观问题(问题解决难度逐步递减,自然原因最高、历史遗留其次)。
       
        社会质量理论中蕴含的新三权分立思想则有助于解决自然原因以外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本质上其实是不同利益集团的碰撞,比如外卖骑手被剥削是因为他们相对弱势、没有自己的利益集团组织,教师感觉工作很辛苦也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利益集团组织,学生、司机等等群体都是如此。

        新三权分立思想就指出,社会应当成长起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加入某一个利益集团,依靠集体的力量发声、解决个人困难、争取保障和福利、必要时采取法律维权手段,而不是指望政府帮忙或者资本家良心发现。

        换言之,原子化社会的问题就在于,个人缺乏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集团。现如今,大企业家往往有很广泛的利益链条,他们不仅和各类商家有利益往来,还通过参选或者联系人大代表的方式,通过正规合法渠道保护商业利益。这就是说,站在社会上层的人往往有很多手段打造自己的利益集团,但社会下层的个体却很难如此。这是因为,社会上层的人往往是有政府或者公司等天然存在的合法利益组织撑腰。

        新三权分立思想希望通过建立社会组织的方式,帮助各行各业各群体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团。各个利益集团互相斗争、博弈、最后妥协,这就保证了每个人都相对满意、每个人都有所得(当然也有所失),从而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与民主——民主的精髓就是妥协。这样也能避免“被代表”、“被平均”等尴尬现象的出现。

新三权分立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主席思想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的共产主义和毛主席的人民当家作主需要社会自身的强势,以保护个人的利益,从而迫使政府和资本做出让步,实现国家—资本—社会三权平衡,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三权分立制度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