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留生 | 大港口,小故事【茂名港采风专辑】

我对大海,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

小时候,站在大岗岭眺望南方,身边的大人常会指指点点,说前面一片蓝色的区域就是大海,这是莲头岭、南门头海,那是鸡笼山、博贺渔港……看着小如树叶的渔船,也会畅想渔舟唱晚。

1994年,全国最大的25万吨单点泊接卸油系统投入运转。这是一个位于海岸20多公里外的海上浮动码头,我至今仍然未能一睹真容,但它就如一声惊雷,使我懂得家乡的大海不再是仅有渔船的海,还有更多未知更多希望在等着我。

2020年7月21日,我跟随张慧谋老师、茂名港集团刘冬总经理等人,第一次走进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第一次如此接近25万吨单点泊接卸油点,也是第一次如此接近茂名向海而兴战略的触发点。

时值盛夏,天空蔚蓝,艳阳高照,天上的白云仿佛就是点睛之笔,它使天地不显单调,更有朝气,也如深邃的大海如果没有鱼儿没有船只,它该多寂寞。我们乘坐的铁壳船行驶在被东西两条防波堤围出的一个大大的港池中,这时我看到了大海通透的蔚蓝,蓝得舒心,蓝得彻底。投资高达25.8亿的东西防波堤已分别于2017、2018年完成交工验收,近看庞然大物,就像一双巨手环抱大海,此时抬头远望,却像两条画线,在港池与大海之间竟显得十分渺小。

船正向海而行,茂名正向海而兴。

从到达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开始,到船行海上,刘总从港口建设情况,到港口建设者的付出,与我们娓娓而谈。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都不敢相信茂名港集团部资产超过9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也不知道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的项目有着如此之多,而且个个都是大投资大手笔: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粤西LNG项目造陆工程……

2019年4月,市委书记许志晖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要求,在港口能源物流产业方面,加快推进粤电煤炭码头、LNG码头、利丰散货码头、东区化工码头和油品码头、昌利石化基地码头、30万吨级航道及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系列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华南地区能源大通道。

小时候远远看见的那片海,如今已挑起茂名向海而兴战略的重担,茂名滨海新区正以主场的姿态扬帆出海,打造华南地区能源大通道!

大海的召唤,总是令人神往,可在大海面前,并非所有的召唤都充满浪漫。就如博贺新港区伊始,只有一片海,一片沙地,那时连地图上都还没有它的名字。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用大海并不浪漫却充满诱惑的召唤,使一群开拓者、创业者聚集一起,开始为滨海筑梦。

博贺新港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新港区,它承载着孙中山先生描绘的茂名百年港口梦,“港面本甚宽阔,但有一部须加浚渫,以容巨船,其余空隙则留供渔船及其他浅水船之用”。100多年过去了,这个港口梦已不再是梦,而是真真实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茂名向海而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个建设者的艰辛付出,高楼何以崛地而起?

在众多建设者中,茂名港集团办公室主任冯艺艺显得很普通。第一眼看见头戴安全帽的她,话语不多,我以为只是一位普通建设者,直到座谈开始,恢复职业女性的她,显出了职业的干练,让我眼前一亮。她说她是第一批港口建设者,那时早上从茂名过来上班,下午下班又要赶回茂名,加上还没有高速路,国道路况也不好,来回近4个小时,过的是“早七晚七”颠簸生活。如果在三角墟遇到堵车,那可是更加归心似箭。

那天冯主任说自己的故事不多,但我知道在她身上有着博贺新港区建设者的共同因子,她的故事与新港区的建设紧密联系一起。我想更多了解冯主任,到周日,便在微信里问她,“你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吗?”冯主任还是不愿意多聊自己,而是说到她的团队,说他们的付出,特别是说到后勤默默付出时,更加动情。说完这些时却又显得非常平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都是日常一些小事慢慢做,大家把自己工作做好才能汇集成企业的大事。”每幢高楼的崛起,需要整个团队的密切合作,谁都是不可替代的一员。

“我们企业里,加班是常态,新企业,起步晚、基础差,要追赶别人,要实现自己发展目标,得所有人共同努力。基本我们都是一声令下就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的,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想法总比困难多,不管是以前做后勤,还是现在报批报建、项目建设、企业融资,这种精气神一直都是在的,不讲价,不推诿,不扯皮,干就行了。”

结束聊天时,我突然想到茂名港集团的核心文化“慎思 笃行 坚毅”,冯主任身上,不正体现着这种文化精神吗?

大海,也有柔情;大港口建设,也需要爱情。

也是在周日,我想起两年前南方日报社与茂名滨海新区文联共同主办的“写给大海的一封情书”征文大赛,其中有一位获奖者叫潘冠华,就是茂名港集团的。

他的获奖作品是《我想,你是在诉说》,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昨夜/ 我又一次梦见你/ 我奔跑在狂风暴雨的海岸边/ 你漫天星辰/ 我追寻着你/ 像是在追寻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梦里/ 潮水撞击峭壁/ 呐喊声从古至今/ 一刻都没有停歇/ 隐隐约约/ 我想,你是在诉说”。我想,这是他真实的梦境,一位为滨海筑梦的建设者的真实写照。

潘冠华说他是后勤人员,没故事,婉拒了我,“讲茂名港,最合适的是现场管理的同事,他们才是见证了港口从一片荒芜到堤成,到码头的建设。”

我不甘心,向冯艺艺主任“求救”。冯主任说认识潘冠华,他也是老员工。我以为这回可以听到潘冠华的故事了,殊不知冯主任却向我推荐另外一人来讲他的故事,她就是潘冠华的女朋友小白。巧合的是,我认识小白,熟人。我想这回可以见证滨海爱情故事了。

我在微信里半开玩笑跟小白说,“以前都是你采访别人,今天可是我采访你了。”她发过来一个“害……害怕”的表情。我认真地说,“讲一个你认为最值得讲的故事,最好是你们的爱情故事,但需要与茂名港有关,你懂的。”小白回答得很干脆,“好像没有。你要采访那些在外省过来这边,然后扎根,跟本地的女孩子结合。”

随着一个个大项目落地,一个个筑梦者走向滨海新区,大海会见证他们的爱情,这也是茂名向海而兴的一部分。诗意大海,也会柔情万种,冷冰冰的大项目,不会拒绝爱情故事。我“强迫”小白一定要说说他俩的故事,紧迫之下,我只得到一个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小白说:“反正他之前休假都没有连续休5天的,都是 1天2天。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就他一个负责后勤,他休这么久,很多工作都没办法继续。然后我当时是不解的。还会跟他生气,抱怨他没有时间跟我出去旅游。”

随后,小白又给我发来一段文字:

很多人其实看到的都是走在前线的工作者、工程部的人员,他们确实辛苦,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在后勤工作的人员。我没认识冠华的时候,我的焦点也是对着前线的人员,认识他了以后,才知道一个留守在公司大本营的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像冠华他负责开发公司的后勤,人事、办文、办会、采购、公司活动组织等与员工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几乎都是他负责,而且他经常上班就跟封印在办公桌一样,有时候连水都没喝上一口,不过现在好点了,办公室新来一个同事,分担下工作。

“上班就跟封印在办公桌一样”,我想,爱情就是解封的密码之一吧。

如果茂名港集团副总工程师蔡光章没有说出他是电城人,我绝不会想到,他是我的老乡,初中就读电白四中,更想不到他8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

在座谈会上,蔡总说起曾参与过7个大港口的建设的丰富履历时,显得轻描淡写,说到放弃广西高薪聘请回到家乡,是因为一份家乡情怀时,又满怀深情。

谁都有一份家乡情结,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是一件幸福的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正以崛起者的姿态参与到激烈的港口建设中,我相信,凭借着优越的深水大港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它能吸引更多有家乡情怀的高端人才回流筑梦茂名。茂名向海而兴,海是兴的平台,港口是兴的基础,人才是兴的关键。

后来,我请蔡总多聊聊他的经历时,与冯艺艺、潘冠华一样,他也不愿意多聊到自己。正如冯主任所言“不讲价,不推诿,不扯皮,干就行了”,他们的这份谦和与低调让我感动。蔡总说,如果要说一件感受最深的事,那就是这两三年滨海新区的变化太大了,新区与市委、市政府,特别是许志晖书记功不可没!

(图:邵留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