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药王庙”的传奇

禹城前油坊村“药王庙”的传奇
作者/王河北 诵读/吴昆
在禹城市区西南40里处,辛寨镇徒骇河北岸,有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小村庄,叫前油坊村,此地原为前油坊乡政府所在地,后来合乡并入辛寨镇。村南,原前油坊乡经委所在地附近,有一处远近闻名的药王庙遗址。

辛寨镇前油坊村的村头牌坊

据说当年为纪念唐朝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救死扶伤、造福乡里的医德和功绩,当地村民自觉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该庙宇坐北朝南,设计精巧,青砖灰瓦,白灰勾缝,斗拱飞檐,气势恢宏,有三间正房,东、西各有一间配房,院内外绿树环绕。正房中间大殿是药王孙思邈的泥塑像,庄严肃穆。

孙思邈塑像(网络图片)

正房门前有一座香炉,专门用于周围村民烧香拜药王。院内靠南墙,并列矗立着两块石碑。一块石碑由当地名人撰文,上面镌刻着药王孙思邈的功绩。另一块石碑是当地村民自发捐款修建药王庙的功德碑——集资名单。最显眼的要数院子的朱漆大门。门脸上方有块匾额,上书“药王庙”三个鎏金大字。后由于战争、朝代更替、黄河决口、瘟疫等原因,当地人已灭绝,药王庙也遭到严重破坏。

药王庙捐款名单

明永乐年间,张氏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因村子位于徒骇河广济桥西北,张氏兄弟又以开油坊为生,故此取村名为油坊桥村。到了清初,张氏家族人丁兴旺,人口也越来越多,兄弟俩的后人经过协商,各立了一个村。老大的那一支居前,称为“前油坊桥村”,简称“前油坊村”。弟弟这一支居后,称“后油坊桥村”,简称“后油坊村”。

前油坊村的村碑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盼望生活幸福美满,风调雨顺,阖家平安,身体健康。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油坊桥人张守禄、张名相、张司氏等人带头捐款,油坊桥村民及周边群众积极响应,纷纷解囊相助(捐款名单见石碑背面),聘请当地能工巧匠,又在原药王庙遗址上,重新修建了新的“药王庙”,以祈求药王保佑这方子民平安。“药王庙”落成之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邀请各界社会名流参加,聘请地方饱学之士刻碑撰文,以纪念药王之功德(石碑现存在原前油坊乡经委院内)。

乾隆三年“药王庙”石碑

贾家村有一个姓许的妇女,得了一种怪病,找了多位郎中就是看不好病。有人给指点迷津:何不到“药王庙”叫药王给看一看?于是她买了供品,来到药王神像前烧香磕头祷告,回到家里,怪病竟然莫名其妙的好了。这件事影响很大,“一传十十传百”。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将药王传得神乎其神。从此后,这里更是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重大节日,给药王上香烧纸的善男信女总是络绎不绝。

至今人们还到药王庙遗址古树“挂红布” ,祈求药王保佑

十年动乱期间,社会动荡不安,推行所谓的“破旧立新”,庙宇遭到严重破坏,药王泥塑像被砸烂,石碑被推倒。现仅剩药王庙遗址。后来挖地槽时,发现了一块药王庙的石碑,现已收藏于禹王亭博物馆。另几块石碑至今仍下落不明。据说被埋于药王庙下。现遗址石碑是2013年,由高唐书画家秦秉忠先生依据原碑拓刻而成。
公元640年(唐贞观14年),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孙思邈(陕西省铜川人),奉唐太宗旨意,从家乡出发到达京师长安。唐太宗见他已近70岁了,但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唐太宗十分感叹,遂向他询问有关医学知识,保养之术。孙思邈思路敏捷,对答如流,唐太宗大喜,本想授予孙思邈官爵,赏赐金银,却被婉言谢绝。
孙思邈一心只想游览祖国壮美山川,遍访世间名医,广泛搜集民间药方奇方,根本无心思做官。太宗见他主意已定,无奈让他回家乡,离开京师长安。他就像出笼的小鸟,心情格外激动。后来,他越过西岳华山,出长安屏障潼关,经风陵渡口,登太行山脉,沿黄河一路东下,进入齐鲁大地。他游历孔府拜谒孔圣人,登泰山拜岱庙,历山寻舜耕足迹,鹊山参拜扁鹊墓地。
忽一日,他正顺徒骇河向东北方向而行,沿途看到庄稼被淹,地里水汪汪一片,所过村庄荒无人烟,十室九空,他非常伤感,对地方官府的不作为深恶痛绝。这天傍晚,他穿过广济桥,来到徒骇河北岸油坊桥村的“遥望店”住宿。通过和店主人交谈,方知,周围这一带的老百姓生活本来就非常艰苦,又突遇瘟疫之灾。孙思邈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早,他挎着小药箱,走街串巷挨门挨户给病人把诊看病,对症施药。他独创的清瘟汤,清热排毒除湿,疗效奇佳。每人吃了仅三副,大病竟能痊愈。村民们随即将其奉若神灵,纷纷一个劲儿地给孙思邈叩头谢恩。三个月时间,孙思邈的足迹遍布十里八寨,行程数百里,看好的病人不计其数,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活神仙。
油坊桥的这段行医经历,是孙思邈一生的转折点。他同情老百姓的疾苦,尊重生命,更加深入地钻研医学。他十分重视民间宝贵的临床医疗经验,不断积累医学知识,寻找奇方妙方,并及时总结记录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名著《千金要方》。该书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巨著,也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药王庙虽然遭到毁坏,但是有关药王庙的记载犹存,石碑尚在。药王孙思邈高尚的医德,以及在禹城油坊桥治病救人的那些传奇故事,至今仍被这里的老百姓津津乐道——

▲后油坊村的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

作者简介

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旅游、喜欢村史及民间故事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报刊,《山东金穗文学》《鲁北文学》《德州》《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等杂志。

诵读者简介

吴昆,禹城润禹水务有限公司员工,喜爱朗读、唱歌,愿意用声音带给大家快乐,用音色穿越时空。

吴昆作品集

■禹城的“杏树林”与“馍馍松”

■禹城旧事:明朝皇帝朱棣曾打算在这个村建都

■禹城曾有个“天王殿大碾子杨庄”

■禹城小杨圈村人的精神图腾—古槐树

■【禹城旧事】辛寨镇小杨圈村的那些人和事

■【禹城旧事】辛寨王家坊的油饼逸事

■辛寨镇李庄村的那些历史故事

■禹城有个群主——“半个好人”

■【禹城文学角】别了,大黄鸡

■【禹城旧事】县油棉厂有个“老革命”,那是我的“倔爷爷”

王河北老师作品集,请点击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