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200字(民间故事200字左右)

民间故事200字
怎么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 怎么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 在人类的知识传递过程中,书籍总是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对孩子来说,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家庭里没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教育孩子的图书,这是不应该的。我认为一个镇应该有一个图书馆,哪怕很小一间屋子也行,只要有了,就可以慢慢增加。一个家庭也应该有一些藏书。不管世道如何变,家境如何变,但书听知识和智慧是不会变的。有的家庭,图书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不但成为孩子可以遨游的一个巨大知识空间,而且还留下了宝贵的求知的传统。有藏书的家庭和几乎没有什么书的家庭,孩子的最初环境就有了好坏之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1)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开始得越早越好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期的孩子理解能力低,给他读书也是浪费时间,其实不是这样。当婴幼儿瞪大眼睛听父母念书时,看起来也许他们不完全懂,但只要他不哭闹,就证明他们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在悄悄发生变化。就像你在给一棵幼树浇水时,它不会马上长出叶子、开出花朵、但它的根在静静地吸收,机体内的纤维组织也在发生变化。我曾经对除了小斯宾塞之外的200多名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儿童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就在父母的影响下养成了爱听书、读书的习惯。具体在每天的什么时间读书并不重肠互斑就职脚办协暴茅要,只要每天坚持在同一个时间读上15分钟书,就一定会有作用。(2)读书的习惯最好遍及家里每个人孩子总是喜欢模仿,看见父母津津有味地读书,自己也会去看看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看不懂也没有关系,父母可以给他念。(3)孩子要有自己的书柜在教育小斯宾塞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书和我的书混在一起,他自己的书经常找不到。后来我和他一起做了一个他自己的小书架,把各种书都贴上标签,圣经故事、植物入门、童话传说、儿童画报都分类放进去。此外,我还给他准备了几本工具书。小斯宾塞非常喜欢这个属于他自己的书架,他把它当做了自己的小图书馆,只要有机会找到书,就整齐地放进去。其实,只要有条件,孩子是喜欢存书的。在我看来,存书比存钱更好!(4)让孩子尝试提高阅读速度大家知道进行有效阅读或进行到更高级别的快速阅读一般是阅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字识词基础才行。而十岁左右的孩子一般是在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阅读识字量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快速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适当而最容易见效果的。一是他(她)们具备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所需要的识字词量,已经能够阅读相当数量的文章了,这个时候开始进行训练已经具备快速阅读的字词基础;二是这个年龄的段的学生,正是反应灵敏,思维活跃,记忆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进行训练的身体条件和大脑生理条件是最佳的。如参加快速阅读记忆训练就有这样的少年学生仅仅参加训练几周就达到每分钟阅读四五千字的速度和理解记忆能力。当然也有家庭教育基础更好年纪更小的孩子参加速读训练的可能性。(5)帮助孩子选好书对于开阔孩子视野来说,书多一些当然好,但对于一些重要的、需要长期培养的方面,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就会杂乱,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在每一个方面选好一本书,就像选好一位老师一样重要。有的孩子读了五本书,可能不如一个孩子只读一本书。就像你去听别人讲话,碰上一个智慧的人,你会停下来,久久聆听;而碰上一个唠唠叨叨,又没有多少见识的人,则只会败坏你的兴致。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3岁~6岁的儿童喜欢有色彩图画的小故事、科幻故事以及动物的童话,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重叠句对他们也特别有用。6岁至8岁的孩子对书籍开始有偏好,除了父母认为重要的以外,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8岁以上的孩子,喜欢一些幽默、民间故事、古典名著以及奇幻、侦探故事。…余下全文

描述小孩的童谣

  • 描述小孩的童谣
  • 童谣自古有之,而且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不论童谣的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每一段童谣都会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   童年是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到底该把什么样的东西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好玩的童谣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永远的记忆.我永远怀念童年那些美好的童谣.   一、 我与童谣不解之缘  我对童谣的接触是从儿时开始的.记得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经常一边做游戏,一边说童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蹲下,起来,……”还有个喊着说的:“急令,跑马城,马城开,打发小姐送信来,要哪个,……要你家干草垛,干草垛,插兵刀,我的兵马任你挑.”这类童谣挺古老,也很好玩,但没思想教育意义.   有思想性的也记得几个.你像“报告司令,你妈有病,今天不死,明天立正.”这显然是痛恨国民党的.   也有俗不可耐的.像“秃脑亮,摸电棒,摸到北京搞对象……”   更有小伙伴之间骂仗用的.“小报告小报告,叫你屁股起大泡;起大泡找你爸,你爸踢你一百下.”这个应该是我的童谣处女作吧.   大约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县文联华景玉同志到兴隆镇来征集民间故事和“瞎话”,意在抢救民间文化.那个时候,我当班主任,在这方面发动学生和家长做了一些工作.除了收集与整理,我也是做了一些创作的,因为我看到了童谣的优点.   童谣也称儿歌,历史渊源久远.有些是打油诗、顺口溜,有些是民谣、民歌,也有些是正统的古诗词.童谣流传于儿童之间,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易于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原因是特别适合儿童心理.   因为童谣易记,我就把一些学法方法编成了顺口溜,像《作业歌》、《作文歌》,再就是《分段八法》、《外貌描写九招》什么的,反正挺多的,用铁笔刻蜡纸,用油印机印,订成小册子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如《作业歌》:  “抄题对题抄对题,读题审题试答题,定好格式写答案,检查验算要仔细.根据题型找题理,会了一题会百题.”   也有关于识字的长短句,用“有子享清福,老了当大亨”区分“享、亨”.还有顺口溜:“一颗象牙口外翘,卡在喉里快扣掉.白纸不用没污点,黄土包从田中冒.”分别用来记忆“象”中是“口”、“喉”中无“丨”、“纸”下无“丶”、“黄”中是“由”.   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一用就见效.但,实行范围,仅仅是自己的班级,受益的仅仅是五六十个学生.   后来我调入得权小学任教导主任,2003年教育体制改革,教导处只有我和一位大队辅导员.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师训、督导、档案室建设……都我一个人具体负责.校长杨文琴同志对我说:“你能写,就写点新鲜东西,让孩子背,光靠我们四个人执周,不行.”“我们四个”指的是正副校长、我、还有一位大队辅导员.说“不行”是因为当时得权小学有学生1400多人,这年又搬上了新教学楼.有太多的事要做,也做不过来.要是写点东西,让孩子们自觉约束行为岂不是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要想出一些办法才行,我就开始创作《一日行为歌》.从此一脚踏上了童谣创作的里程.   后来,我的工作有了变动,我不再介入德育工作,便停止了德育类童谣的创作,而转写内容与教学相关的童谣了,如《上课行为歌》、《读书歌》、《作文歌之过五关》、《作文歌之作文很简单》等等.   为了创作,我也开始研究中华民谣,也就是旧童谣.   二、 如何看待旧童谣  旧童谣大都反映一些生活场景.除了逗小孩子乐儿,再就是教说话、数数,也有明辨是非的,鞭笞丑恶的,但不多.像这首:  “小小子儿,……余下全文

如何学好语文

  • 多背诵,多阅读,阅读量多了我觉得帮助会很大
  • 学好语文的方法总结:一、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博览群书的孩子在说话方面也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大量阅读,什么叫大量,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家长可以给孩子相对明确的要求,比如每天阅读30分钟,或者2个星期要看完一本书。二、 背诵经典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经典不是指《三字经》《弟子规》之类】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长绩拜啃之救瓣寻抱默。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跨服战场不是有分54级(含)以下及55级以上吗?为何我们打的是35级到67级都有.怎吗打阿..请教了

  • 一次不合理就算了..现在又来64级+58级跟我们打..你们乾脆就指定给谁赢就好了.何必打ㄋ
  • 1、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i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 2、源头 青海省注入 渤海长度 5464 千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3、大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4062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06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余下全文>>

想学语文但是很刺力怎么学语文呢?

  • 学好语文的方法总结:一、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博览群书的孩子在说话方面也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大量阅读,什么叫大量,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家长可以给孩子相对明确的要求,比如每天阅读30分钟,或者2个星期要看完一本书。二、 背诵经典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经典不是指《三字经》《弟子规》之类】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三、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民间故事200字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