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内切酶有几类?各有什么特点(限制性内切酶有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限制性内切酶有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的一些核苷酸上切割DNA分子中的双链,但是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这类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重组技术或基因工程中没有多大用处,无法用于分析DNA结构或克隆基因。这类酶如EcoB、EcoK等。第二类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由于这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所以总能得到同样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并能构建来自不同基因组的DNA片段,形成杂合DNA分子。因此,这种限制性内切酶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之一。这种酶识别的专一核苷酸顺序最常见的是4个或6个核苷酸,少数也有识别5个核苷酸以及7个、9个、10个和11个核苷酸的。第二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这种酶的切割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所以称为粘性末端。另一种是在同一位置上切割双链,产生平头末端。第三类限制性内切酶也有专一的识别顺序,但不是对称的回文顺序。它在识别顺序旁边几个核苷酸对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但这几个核苷酸对则是任意的。因此,这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一定长度DNA片段,具有各种单链末端。这对于克隆基因或克隆DNA片段没有多大用处。

以限制性内切酶为例解释什么是酶的专一性?

1.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也可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并附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对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简称限制酶,因其具有特异性识别而具有专一性。

传统意义上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标准?

按照亚基组成、酶切位置、识别位点、辅助因子等因素划分为三大类。

然而,蛋白测序的结果表明,限制性内切酶的变化多种多样,若从分子水平上分类,则应当远远不止这三种。

I型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兼有限制性内切酶和修饰酶活性的多个亚基的蛋白复合体。它们在识别位点很远的地方任意切割DNA链。

II型酶在其识别位点之中或临近的确定位点特异地切开DNA链。它们产生确定的限制片段和跑胶条带,因此是三类限制性内切酶中唯一用于dna分析和克隆的一类。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酶是所谓的IIS型酶,比如Fok I和Alw I,它们在识别位点之外切开DNA。

限制酶和内切酶的区别?

区别:含义不同,作用不同。

一、含义不同:

核酸内切酶: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与核酸外切酶相对应。

核酸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

二、作用不同:

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DNA分子内部的一定位点切割DNA 。

核酸内切酶:大都不具碱基特异性,但也有诸如脾脏RNase、RNaseT1等或限制性内切酶那种能够识别并切断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序列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名词解释?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并附着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对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和切割位点如下::role=center5′-GTTC↓AGAC-3′:role=center3′-CAAG↑TCTG-5′从此以后,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越来越多,并且许多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应用。emphasis:role=italicEcoemphasisRI是应用最广泛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如下::

role=center5′G↓AATTC3′:role=center3′CTTAA↑G5′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依据来源而定,涉及宿主的种名、菌株号或生物型。命名时,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再加上序号(罗马数字)。如emphasis:role=italicHinemphasisd:Ⅲ限制性内切酶,emphasis:role=italicHinemphasis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自菌株Rd,Ⅲ表示序号。以前在限制性内切酶和修饰酶前加R或M,且菌株号和序号小写,但现在限制性内切酶名称中的R省略不写。

1986年下半年发现615种限制酶和98种甲基化酶;1998年发现10000种细菌或古细菌中存在3000种酶,且有200多种特异性。到2005年1月,共发现4342种限制酶和甲基化酶,其中限制酶有3681种,包括I型、Ⅱ型、Ⅲ型限制酶各有59、3612、10种。

I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由3种不同亚基构成,兼具有修饰酶活性和依赖于ATP的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它能识别和结合于特定的DNA序列位点,随机切断在识别位点以外的DNA序列,这类酶的作用需要Mgsuperscript2+superscript、S腺苷甲硫氨酸及ATP等的参与。Ⅲ型限制与修饰系统的酶种类更少,所占比例不到1%,

如emphasis:role=italicEcoemphasisP1和

emphasis:role=italicEcoemphasisP15,它们的识别位点分别是AGACC和CAGCAG,切割位点则在下游2426bp处。在基因操作中,一般所说的限制酶或修饰酶,除非特指,均指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类。与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相比,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是其切割位点靠近识别序列,切割产生具有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其基本特性为:在DNA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部位,切割DNA分子产生链的断裂;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相对的;断裂形成的DNA片段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