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生死:《人间世》的叙事逻辑

1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据说,原作者是伟大诗人仓央嘉措。
原诗如下,可欣赏,可跳过。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不是闲事
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
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
告诉我
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
暗示着多少祭日
专供我在法外逍遥
2
2019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
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开播
第一集是《烟花》
偶然看到,放不下了。
为什么叫《烟花》。
因为生命的短暂?
因为绚烂过后就是无尽的湮灭么
看到患骨肉瘤的小胖安仔,喃喃自语:
“我已经是极限了。我真的已经是极限了。”
我顶不住了..顶不住了怎么办……
那一刻,镜头是颤抖的……
小胖安仔顶不住了。。。
电视机前的观众,估计也没有几个能顶住不流泪的。
3
开播首期,豆瓣评分高达9.5
远超那些真人秀,电视剧。
目前,《人间世》第二季已经播出4集。
《烟花》、《生日》、《呼吸》、《命运交响曲》。口碑如标题一样,逐步升级。
据报载,《人间世》第一季在2016年出品,当年即跻身现象级纪录片行列。
两年之后,第二季再次引爆收视。作为媒体从业者,不得不思考,它值得借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4
中国纪录片标志性人物陈氓先生曾说过:一部纪录片,表面看,拍摄的是生活本身,实质上背后给它支撑的一定是哲学。
《人间世》第二季,从播出的4集来看,每一集都涉及到死亡。
第一集,患骨肉瘤的安仔、王思蓉;
第二集,不宜怀孕生孩子的吴莹;
第三集,花60万做肺移植手术的廖连和;
第四集,肠梗阻黏连做两次手术某患者。
蔡轩安小朋友
王思蓉小朋友
他们都因为疾病,因为救治无效,死亡。
生死问题,是哲学的重要命题。
如果说,纪录片需要哲学支撑。《人间世》第二季直面生死,直接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催人泪下,让你思考。
记录病者之苦和医者之难,《人间世》没有仅仅停留在患病和治疗的现实记录上。
没有刻意展示苦难,没有刻意渲染崇高,而是真实记录生存困境,医疗困境,直抵生死,直抵人心。
5
有朋友说,《人间世》第二季,比电视剧好看,比真人秀真实,比奇葩说深刻。
这是一定的。
生活的复杂戏剧性,不是编剧可以住在宾馆里编出来的;那些所谓的“真人秀”,不过是电视台和明星和制作公司合谋的一次营销活动;而奇葩说在消费和消解崇高的同时也在向低俗不断下滑。
《人间世》第二季能够让人泪奔,让人思索。在艺术上首先值得推崇的就是真实。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在追求真实的路上,纪录片人可谓前赴后继。
然而,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本质真实,有时真的是毫厘之间。
关于医疗话题的影视剧已经不少,《生门》、《急诊室的故事》等等。《人间世》依然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创作者们对艺术真实和本质真实的执着追求。
不回避矛盾,不遮掩困境,不投机取巧,靠真实而又扎实的故事、画面、细节,直面生死,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和生死的哲学思考,这是一部叙事逻辑和其他类似片子不一样的纪录片。
6
《人间世》第二季每一集中,都采用对比手法来拍摄人物。同样的病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个体不同,差异不同,治疗结果会不一样:
治疗失败、患者死亡,医生带着倦容,无能为力,“我们已经尽力了……”。
看到这样的画面,情节
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
是身体素质?是自身运气?是命中注定?
还是什么。。。
在普遍浮躁、日趋式微的传统媒体叫嚷着“传统媒体已死”的唱衰声中,在资本操弄媒体,媒体宣传急需即刻兑现的焦虑下,能够有9个摄制组、50名工作人员、历时两年拍这样一部纪录片,不能不致敬纪录片的出品方: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
据介绍,摄制组历时一年半,共拍摄了216T的素材,记录了医院里200多个人物故事。拍摄后期制作的片比是600:1分钟。
他们很牛。
7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创作品类之一,涉及影视创作的方方面面。在艺术品质和制作品质上,《人间世》第二季可圈可点。
比如,用讲故事的手法去呈现重大主题,由关注人物命运代入对生存状态的思考。
比如,主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在《人间世》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每一集中,都在集中有限时间内,留下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故事,时间控制功力不俗。安仔的故事,高龄产妇林琴的故事,X医生的故事,每个人身上附带的符号意义,都让你愣神想半天。
强烈的纪实风格,真实到令人颤栗的细节画面,触目惊心的一组组镜头,完全可以震撼到观众。安仔截肢、林琴输血、廖连和换肺,那一片片纱布、一串串止血钳。。。
除了个别运用动画来阐释医学问题外,几乎都是纪实画面。画面语言实现了思考的视觉化,无需另外解说,画面传递给你的比解说还饱满还透彻还直接。全片摄像风格相对统一,大片的既视感扑面而来。
包括第一集出现一处引起争议的“瑕疵“,涉嫌摆拍的梦想MV片段,以及安仔他们迎新联欢会片段,如果安仔他们不是重病的患者,那些”片段“也未尝不可。
后期剪辑和制作上,也是颇具匠心。
如,第四集“命运交响曲”的整体剪辑,已经不像一部纪录片,更像一部电视叙事散文诗,片尾出现的一段“世界杯”片段,如神来之笔,将两个不相干的事情,组接出了类比的象征意义;
片中间隔出现的乐团在医院演奏的空镜,唯美而真切,起到了分段、点题和链接的作用。
解说与旁白的视角选择上,体现出多样化。第一集,13岁的患者杜可萌配音,用稚嫩的四川方言来解说,用一个骨癌肺转移的小娃娃的视角,来看同龄人的悲喜命运,更加让人唏嘘。
杜可萌小朋友
第四集的解说则直接是拍摄者的主观视角,解说者就是拍摄者,我说的就是我看到的,我想到的。
拍摄医闹和医生冲突打架场面,一句:感觉我们现在成了战地记者。配上打架画面和战后场景,既引俊不禁,又一声叹息。
8
未知死,焉知生。
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人生在世之所以会有意义,就是因为有死亡这件事。
这些哲人的话,我们或许都听过。可是大多数人,没有直面生死的体验。
《人间世》给我们补上了这一课。
据报道,其中一个摄制组的几名成员,拍摄间隙,跑到苏州河畔抱头痛哭,他们自己也在追问:拍摄这些死别,有什么意义?
他们自己找到的回答是:有时候,正因为置身于足够黑暗的绝境中,才会主动追求生命的光辉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或许从这部片中体悟到的,是学会从死亡的角度来看待生命,因为那样,才会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2018年,
李诞短着一截舌头说:人间不值得。
2019年,
看过《人间世》你会感慨:人间值得。
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时候,会感觉:
扛不过去了
看看《人间世》,你会淡然一笑:
除了生死,什么都是小事。
没什么过不去的。
没什么大不了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