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北第一制科状元—马愉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临朐县东城街道朱位村人。其先祖为汉伏波将军马援(扶风人,即今陕西兴平,助光武帝中兴东汉),故马氏至今称“伏波世家”或“扶风世家”。马援后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马近者,为青州府学教授,入元,不仕,避居临朐,遂以为家。根据族谱,马近生马珍,马珍生马庆,马庆生马天驷,马天驷生马景信,马景信生马士贤,马士贤生马愉。由近至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皆有隐德,士贤更被乡里称为善人。
马愉自幼聪敏好学,四岁便能读书属对,稍长,入邑学,备览群籍,“力学至忘寝食,为文章敏瞻,不务雕斫,而浑厚典雅,自不可及”(嘉靖《临朐县志》),20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1420),中山东乡试第3名举人,时年26岁。次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会试,因守继母孝,又未赴试。期间,刻苦攻读,宣德二年(1427)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状元,时年33岁。
这次科考是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首次开科,俗称“龙飞榜”。科考有常科、制科之分,此次宣德皇帝下诏说:“自古制科,以得人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十三)可见,此科为制科取士。所谓制科,是古代朝廷设置的临时性考试科目,始于汉代,沿至清末。较重要的制科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有才识兼茂科、明于体用科;有博学鸿词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经济特科;晚清还有翻译科,各朝代制科科目时有变动,。制科录取者一般都从优授予官职。
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制曰:朕惟礼乐之道,原于天地,具于人心。所以治天下,国家之大器也。盖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于斯。故圣帝明王,咸所重焉……爰及朕躬,获成鸿绪,永惟海宇之广,生齿之繁,化理之方,躬行为要。肆夙夜饬励,恭己思道,罔敢怠宁。诸生学古有年,究于治理。夫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而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此盛治之致也。爰使行之,其事何先?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近世大儒又谓其本皆出于一。夫欲安上治民,移风易俗,不考其本可以施之,知礼乐之情能作,识礼乐之文能述,稽诸往古,畴其当之。惜者,圣人制作之盛极于虞周,况以伯夷后、夔、周公为之辅。仲尼定万世之制,何独取其韶冕欤。夫礼乐之效,致人心之感,则道德一而风俗同;致气和之应,则膏露降而醴泉出。器车马图凤凰麒麟之物毕至,亦理之所必臻欤。朕虚己图治,冀闻至理,其悉陈之,将亲览焉。”
马愉得题后,倾其所学,上下古今侃侃而谈,洋洋二千余言,一气呵成。宣德皇帝览卷大喜,亲批为一甲第一名。这是明代开科以来第十七位状元,也是江北第一位由制科考取的状元,史称“国朝登科以来,南北并试,未有北人居首选者,有则自愉始也”(明雷礼纂辑:《国朝列卿纪》,卷十)。《皇明通纪》亦称赞道:“自洪武甲子一新科目,迨今凡一十五科,以廷对魁天下者恒出东南,而北方学者鲜与焉。独以东齐之秀魁天下士,北方学者与有光。”(《状元图考》引)因此,马愉状元及第,不仅是一人之荣耀,也为北方学子赢得了认可和声誉,故被誉为“明江北第一状元”。
马愉中状元后,仕途顺利。初授翰林修撰。宣德九年(1434)秋,朝廷选拔史官和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正统元年(1436)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参与《宣宗实录》的撰修。正统三年(1438)升翰林侍讲学士。正统五年(1440)奉旨入内阁,参与机务。英宗下诏,命马愉等以本官入内阁,参预机务。是年宰辅共有5人,首辅为杨士奇,另四人为杨荣、杨溥、马愉、曹鼐。一进入内阁,实际上就成了丞相。古代,状元为荣极之人,丞相为官极之人,由状元而为相,历代凤毛麟角,由此也可见马愉当时地位之荣显。正统十年(1445)再升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兼侍讲学士。
《明史》称马愉“重简默,论事务宽厚”。他发现不少郡县的粮仓失修和狱中久押不审的犯人多有狱死者,便上奏皇帝,皇帝准奏,督令建仓储粮,审理冤狱,使上述状况一时有所改变。一次边境遭到侵犯,朝廷拟遣将率兵征讨,恰逢敌方使者40余人至,许多大臣主张将其执之问罪,惟马愉等2人持相反意见。马愉指出“赏善罚恶,为治之本。波及于善,非法;乘人之来执之,不武”。皇帝采纳马愉的建议,以厚礼相待来使。诸部属感动诚服,皆相率来谢。
马愉官居要职,但门无私谒,不媚权贵,廉洁自守。宦官王振擅权时,连五将四相都争相巴结,惟马愉不登其门。他一生不图厚积,乐善好施。
马愉自幼就以孝著称。8岁时丧母,他哭踊如成人,三日勺水不进,朝夕哀慕,遂至瘠(瘦)毁,终丧久之始愈。后事继母,曲尽其诚,得其欢欣。其父马士贤仅有马愉一子,而愉远任京官,本欲迎养父母进京,但父年高不愿离家,愉惟以其俸,给於乡以养亲。每有内赐佳味,必遣使付之。父在家遘疾,愉忽心动,彷徨不寐。翌日,即以请乞归探望父亲。帝允之,命驰驿往,加赐道里费。愉至家,父感谢喜甚,疾愈。
马愉著述颇丰,所写诗文于成化年间被整理、汇集成《澹轩文集》,嘉靖年间改名为《马学士文集》,留存于世,后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中。1998年,国家出版发行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了《马学士文集》全8卷,共收讲章17篇、赋颂5篇、诗230首、赞5则、歌3篇、铭5篇、序102篇、记5篇、跋11则、哀词4篇。近年来,马愉后人、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审马庆洲以华师大藏“嘉靖本”为底本,以抄本及现存马愉手迹等为参校本,补足阙页、阙字,出版了繁体竖排《澹轩文集校注》(上、下册),对马愉440余篇诗文详加注释、考证。2018年,在此基础上,又出版简体字本《澹轩文集今注》,为弘扬状元文化提供了一个可以征信的足本。
马愉于正统十二年(1447)病故,享年53岁。正统皇帝钦赐御葬,并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号“襄敏”,明朝赠官兼职自马愉始。
据统计,明代共有状元八十九人,史有传者三十八人而已;由状元而入阁办事者十一人;状元官学士者二十三人;状元有谥号者二十人。而这几项,作为明代山东三位状元(一说有五人,万历年间的焦竑、朱之蕃二人祖籍山东,严格讲不能算)之一的马愉,均在其列。从此一角度看,在明代整个状元群中,马愉也算得上是佼佼者,在北方,更无出其右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