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杂文之十:悠悠三载乡土情—–写在《乡土邵东》订阅号创立三周年之际

今天,是2020年11月29日,距我2017年11月29日创立《乡土邵东》订阅号,刚刚三年整。
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时,如烟往事,涌上心头。
与《乡土邵东》结缘,纯属偶然。在此之前,我已因种种原因,搁笔五六年了。
其时我的初高中同学和好友陈胜乔经营的《乡土天下》,以系列推介乡土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文章,在邵东大地,甚是风靡。他经常和我聊天,劝我还是拿起笔,没事做时写写。并在他的订阅号里,连续推发了几篇我写的乡俗方面的文章。
随着粉丝、阅读量、点评和赞赏等的日益增加,在他的鼓舞下,我开始着手创办自己的订阅号。
名字,当时想了好几个。什么《桔子黄了》,《观音石下菊花香》,《天下邵东人》等等。仔细思量,都觉得不合心境。
想到创立的目的,无非是自娱,也不知能不能坚持下来,我曾有过胡乱起一个名字算了的想法。但转念一想,自己都人到中年了,不如就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推介乡土,传承人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记录下故乡的历史变迁,慰藉下自己难舍故土之情。能写到哪,就到哪。于是,《乡土邵东》便应念而生。
名字和方向有了,没有“粉丝”,怎么办?
我把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在参加县(现为市)委党校培训的科干班同学、自己曾经的同学和学生、县(现为市,下同)作家协会等各种微信群和亲友们……
粉丝有了,就鸣锣开张。
一篇《炕腊肉》写下来,不到几天,阅读量就过了3000+,点评和转发的也有了。我的信心和干劲,一下子就被激起来了。
就在我暗自窃喜时,市作家协会主席唐志平给我打来电话,要我把文章改短一点,拿到《今日邵东》去发同名作。尔后,《邵阳日报》和红网论坛“小说天地”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也时不时刊发或转载我订阅号里的拙作。
在经营《乡土邵东》的日子里,我经常被一些人或事感动、激励和感染着……
印象最深刻的人,是刘兆鹏和欧阳智林。在邵东,刘兆鹏武功高,和贺金声等人一起,都是反清义士,名气较大。刘兆鹏还曾只身一人,赶在清兵到来之前,挟起贺金声9岁的儿子贺振纲翻墙从后山逃跑。带着他在云贵一带生活7年多,使贺金声一家没有被斩草除根。
听到当地的乡亲的谈论,我决定到刘兆鹏的后代家去了解有关情况。哪知走进一看,刘兆鹏的坟墓,仅是一堆黄土,杂草丛生。若不是坟头一块小石碑上写着他的名字,用红色的漆涂了下,真不知这就是在中乡大名鼎鼎的刘兆鹏的安息地。除了几间破败不堪的土砖房、一把锈迹斑驳的锏和一张画像,再也没剩下其他东西了。
我找到的这个刘兆鹏的后代,对他的情况,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理不出一个完整的脉络来。他告诉我,有一个叫欧阳什么的仙槎桥人,对情况很清楚。但他好久没有和欧阳联系了,不知道他的近况。要找到贺金声的后代,才行。
在他们的陪同下,我来到了欧阳智林的家。令人意外的是,他家早就人去楼空,凄凉破败了。听他隔壁的侄儿讲,他叔为写《宝庆七侠》这部关于贺金声和刘兆鹏等人的书,耗尽了百万家资……妻子瘫痪,负债累累,已远走他乡了……
根据欧阳智林走访十几年积累的宝贵资料和我的探访,我接连写了《宝庆义侠刘兆鹏:倒在辛亥革命前夜血泊中的英雄》和《斥资百万给贺金声、刘兆鹏等作传,欧阳智林泪洒文学梦》两篇文章,在订阅号推出。
一时间,关心和关注者接连不断。不久后,刘兆鹏的坟墓,就开始动土修建。堡面前乡中小学,也开始聘请其第四代传人,来教授“中乡刘氏武术”。他们课间操专门练武术的事,很快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在湖南电视台播出。
一些热心的读者,也纷纷向欧阳智林,伸出爱的双手。其中一个名叫张茂盛的读者看到文章后,立即和我联系,拿出一千元用于看望欧阳智林及妻子。
最心痛的事,是在传承衡宝战役红色文化中,发现许多英烈,大多是集体埋葬的,没有姓名,没有家人来祭扫。他们中有个别的虽有姓名,通过我们的努力,也找到了英烈们的家乡去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一公里”还是没有、无法或遗憾万分地接通。
近两年,我们追随着70年前衡宝战役的足迹,去过界岭、廉桥、水东江、佘田桥、灵官殿、堡面前和祁东县的黄土铺和杨家桥等许多地方。听闻过许多关于英烈们的故事,也记下了郑绍富、王会、宋文正、黄海龙、宋全来、洛文、于占才、宋文堂、宋顺兴、郑友元、黄浩哲……等英烈的姓名。他们都是七十年前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
为帮这些英烈们找到亲人和家,我写过《中乡,青山有幸埋烈骨》、《为了乡亲的嘱托》、《奠衡宝战役英烈,血洒邵东骨亦香》和《衡宝战役宋家湾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的亲属啊,您在哪里?》等文章,在《乡土邵东》订阅号吆喝。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为郑绍富烈士“找到了”远在天津的家人;黄海龙烈士“找到了”家人并“回了”吉林……黄浩哲烈士也“找到了”村组,但遗憾的是,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因念子心切,早已含泪过世,他已“无家可归”了。而王会、宋文正、宋全来和洛文等众多有名有姓的烈士,和其他无名英烈一样,至今仍在“寻找回家的路”……
三年《乡土邵东》写下来,最大的喜悦,是结识了不少前辈、大家和文朋诗友等。他们或给我留言指导,或作精彩点评,或关注我的订阅号,或给我赞赏,或添加我的微信。他们当中,有已退休或在职的省市级领导,有商界精英和文学大咖,也有许多在海内外的知名和不知名的各界人士,更有众多不知如何关注、点评、转发和分享但在默默浏览的读者。
就在一天前,一个微信名“四海赊酒借豪情”的文友,通过关注我的订阅号后留言,想添加我的微信,以便交流。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很喜欢我的文章,经常转发分享。他是通过自己父亲的分享,才知道并喜欢上我的文章的。那一刻,我的心比喝了蜜还甜。
不少文朋诗友,也经常往我脸上“贴金”。他们纷纷把我,拉入或推荐到各自的微信群里,并给我冠以“乡土作家”、“乡情作家”等帽子或美名。把我的脸丑得象个“猴子屁股”,红得不能见人。
他们一回邵东,总会把我拉出来,名曰交流下,“顺便吃餐家常便饭”,实则是盛情款待一顿。弄得我常常“臭虫吃客”,无地自容。
回望来路,我最要和最应该感谢的,是《乡土邵东》的所有“粉丝”们。没有您的关心、爱护、鼓励、支持、分享、推介、赞赏、点评和指导等,她也不可能从一颗弱不禁风的幼苗,沐着春风,日渐成长,走到今天;我也不可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风雨相伴,走过三载欢歌笑语的美好时光。
在此,我谨携《乡土邵东》,向所有关心、爱护、支持、鼓励和喜欢《乡土邵东》的“粉丝们”,致以最诚挚地感谢和最崇高地敬礼!也敬请您在以后的岁月里,一如既往地给予喜欢、关心、爱护、鼓励、支持、分享、推介、点评和指导等,让我们能乘风破浪,更好地推介乡土,传承人情。

作者简介:周志辉,笔名石观音、观音石,男,邵东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躬耕杏园十载,后中途易辙,现为公务员。闲时偶尔码字,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和媒体。
特别提示:若对本平台感兴趣,敬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添加和关注。“乡土记忆”系列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诚挚邀约:从今天起,本平台拟开辟系列专栏,推介乡土人情,敬请和诚挚欢迎各位方家及文朋诗友赐稿。
赐稿邮箱:3450849905@qq.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