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怎么用(防晒霜使用注意事项)

防晒霜三大原则:足够厚,足够均匀,足够多次。
如果不能持续补充防晒霜,实际上涂了防晒霜不如不涂。
前些日子我师妹给我微信说无论怎么样用防晒霜,她的两个孩子总是晒得黑漆漆,有的时候甚至晒伤。她的疑问是:到底防晒霜有没有用?
大叔回答问题要正面……
所以首先我要说,防晒是很重要的。
额……可是防晒霜有没有用呢?
防晒霜需要正确地使用才会有用。有人真的为这个写过一篇文章:
Sunscreen is not enough,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64 (2001), 105-108.
作者是纽卡斯尔公立医院的一位医生,叫做Brian Diffey。
从防晒霜的防晒指数的定义来看,SPF值在15(意思是需要十五倍的太阳照射才能导致最小的皮肤灼伤,但是大家一般概念上理解成把15个小时的暴晒减少到1个小时)应该足够保护人的皮肤了,可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用着SPF在30以上(按照中国法规只能标注30+,但是老美可以标注45甚至更多)的防晒霜仍然不够呢?
因为在测试SPF防晒指数的时候,测试人员是涂抹了厚厚的一层,并且涂得非常均匀的。按照SPF测试的标准,涂抹厚度要保证2mg/cm2,而对消费者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正常成人只能涂0.5~1.5mg/cm2:也就是说,我们最多只能得到防晒霜宣称的75%,甚至在大多数只能得到25%的保护。
这还不算,测试人员还用荧光和紫外光相机去测量了大家涂抹防晒霜之后的部位,发现绝大部份人都没有把防晒霜涂均匀。也就是说,我们部份皮肤得到了过分的照顾,而另外一部份则是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的。
如果成人都这么马虎,那么孩子会怎么样呢?
尤其是市面上售卖的儿童用的防晒霜,大部份(绝大部份)都是不含有化学防晒剂的纯物理防晒霜。这些防晒霜的涂抹难度比成人用的含有化学防晒剂的防晒霜要高得多,而孩子们不配合的态度让“抹防晒霜”这件事变得更加草草了事敷衍过去。
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防晒霜的防晒指数,而在于我们有没有认真使用。
但是认真涂抹,抹到足够厚足够均匀就一定有用了吗?
还没有完。
由于防晒霜是涂抹在皮肤表面,经常受到摩擦或者清洗,我们又不能经常补上,这就造成了实际上在很长时间里我们已经没有防晒霜保护了却仍然觉得“我已经涂过防晒霜”了。
到底正确的涂抹和补充防晒霜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呢?
数学家都来凑热闹了:
When should sunscreen be reapplied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ic Dermatology, 2001(45), 882-885
他们列了一大堆公式:
然后在面积分计算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在出门前的15到30分钟先涂抹标准SPF测试的一半量(也就是1毫克每平方厘米,额,我知道这个不好掌握,基本上就是您正常涂抹的量)。
在暴露在阳光之后的15到30分钟后再涂抹一次(也是1毫克每平方厘米)。
如果游泳或者在沙滩上打过滚,请您记得补充您的防晒霜。
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2006年科学家发现一个新鲜的玩意儿叫做“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这个您就当做是“XXX显微镜”来看)。这个显微镜的好处是可以透过皮肤表面看皮肤下面的东西(只能看一毫米以内,所以看不到人的心),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如果不能持续补充防晒霜,实际上涂了防晒霜不如不涂。
Sunscreen enhancement of UV-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skin,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2006(41), 1205-1212.
他们的道理是这样的:防晒霜中的防晒剂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有效地保护皮肤不受阳光里面紫外线的伤害。但是这些防晒成份会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你没有把她们洗掉或者蹭掉)而渐渐渗透到皮肤里面去。
一旦这些防晒剂渗入皮肤深层,皮肤表层将不再有足够的保护,阳光将照射到已经有防晒剂存在的皮肤深层。而这时的防晒剂就不再能够保护皮肤组织,恰恰相反,这时候防晒剂成为生成有害物质(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活性氧物质)的催化剂,制造出大量的ROS来进攻皮肤深层的组织(比如细胞核和蛋白),造成更多的皱纹和老化。
那么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值得担心的。您只要这个时候补充涂抹一层防晒霜,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了。
当然有些防晒剂渗透得非常快,所以对于选择这种防晒剂的配方您要谨慎一点。比如如果您看到全成分列表中有二苯酮三(benzophenone-3),建议您再考虑一下。
最后再总结一下:防晒霜,您要涂得足够厚,足够均匀,而且要每隔一两个小时补充一次。
尤其是最后一条:如果不能保证足够频繁的补充,不如不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