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医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流感

好了,各位同学,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我们就正式开始讲课。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一个医案,也是咱们××同学的亲身经历,所以今天想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由头。第二个由头呢,也是因为最近的流感,因为天气比较干燥,流感肆虐,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大江南北,包括在大陆之外的香港等地也是流感肆虐,导致很多家庭孩子病了之后大人跟着病。况且最近的流感,我发现很多时候一烧就是高烧,有些人高烧还是反复不退。
以北京为例,治疗一个小儿的流感、发烧、咳嗽、肺炎等等,类似于这样的外感疾病,我发现花费也是越来越高。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一个感冒几乎扛一扛就能扛过去的,不需要用药,没想到目前在北京,我的一位病人告诉我,她家邻居治疗一个感冒竟然就能花费达到万元,真让人触目惊心。所以我们真的是有必要一起来分享这则医案,有必要让大家继续加强把握治疗外感类疾病的思路。
这个医案来自于咱们的××同学,当时是他的孩子生病。当这个病好了之后,××同学提议说祁老师咱能不能把这个医案给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觉得咱们的同学有如此大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
接下来我们就请××同学先给大家来分享一下孩子整个发病的情况,同时作为家长来说,他是如何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孩子的生病,以及作为一个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说,他又是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并分析这个病情的,我们现在掌声有请××同学。
××同学:
大家好,我是××,下面讲讲我孩子的发病情况以及自己的几点感受。
莫××,女,5.5岁。2018年12月26日至28日,先是恶心想呕吐,表现出食欲不振。到29日,一天没精神,基本躺在床上,然后开始发烧一直到39.6℃,同时伴有咳嗽。晚饭后,精神不振,晚饭全吐了,接下来就是晚上反复发烧。
30日看诊祁老师,开了三天药。当天服药,病情就有所控制,一剂药喝完后,高烧基本控制。第二天零星咳嗽,高烧退却。第三天,精神状态好转,咳嗽好转。第四天,又复发间断咳嗽,有鼻涕,鼻子发痒,舌苔白厚腻,晚上胃口不好,精神不振,体温38度。我自行用了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咳嗽症状没有缓解,晚上精神不振,总是想睡觉。第五天,我联系祁老师,老师听了情况后让用原方2剂,服用后,痊愈。
老师的诊断和处方如下:
右寸实、滑、数,右关滑、数。左寸稍细数,左关弦滑。舌尖红、苔白稍厚腻。体温39.6℃,咳嗽有痰音,二便可,近几天有呕吐。
柴胡18g,黄芩8g,连翘5g,竹茹10g,芦根10g,葛根20g,生石膏20g(先煎),青蒿5g,荷梗10g,荆芥4g,焦神曲12g,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两次,共煎出300-400ml,少量多次频服,一天内喝完。
感谢祁老师的妙手回春,让我安然度过了这次流感的危机,所以今天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生病了大家都很着急,特别是孩子,出现重症之后,其实我家里人比我还着急,经过这次的治疗经过,我的感受就是要尊重常识,这个常识就是生病其实是一个过程。
在第一天,我是上午去看的祁老师,下午把这个药给吃上了,吃上了之后小孩儿就有所好转,但是依然精神状态不好,家里人还是有点担心,但是把第一天的最后一口药喝下去之后,小孩儿基本上睡着了,后来虽然体温还高于正常,但几乎就没怎么再高烧了,所以我感觉就是祁老师开的方子很对路,同时病人也一定要做到一个好病人,要把药好好喝下去,这是我第一个方面的感受。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就是要相信中医,尊重中医。我目前一直在跟祁老师学习,对中医的理解也是不断在深入,但是不懂中医的人比如我的家里人在着急的时候就还是有些顾虑,觉得都要肺炎了,发这么高的烧,喝中药能管用吗?最后的事实证明中医是完全可以治疗急症的,这也是给我又上了一课。
另外从这次我孩子的生病,我也感觉自己对于中医的学习还很不够,通过祁老师平时给我的指导,也让我意识到中医对于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想请祁老师以后在这些方面能给我们多讲一讲。
以上就说这么多,今天我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祁老师给咱们讲一讲这个医案,再次感谢祁老师!
祁老师:
非常感谢××同学,其实我想让××同学先聊聊,是希望他能站在学生和家长的双重角度去看待,同时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下面我分析这个病案的时候,依然会带给大家完全原汁原味的纯中医思维,而不是站在西医的角度,认为这个孩子是甲流,那个孩子是肺炎,我们该怎么治,这些在我眼中其实通通都是外感疾病,只不过是病情轻重不同,辨出来的证型不同而已。所以说,中医主要辨的是证,而不是病。
我们来详细分析看这个医案,这个处方还是当时诊病时候我让××同学自己写的,字写得也很漂亮。我们来看脉舌情况是:
右寸:实、滑、数。
右关:滑、数。
左寸:稍细,数。
左关:弦滑。
舌尖红,苔白稍厚腻。
体温39.6度,稍咳,二便可,近几天有呕吐。
我们先看右寸脉。右寸候肺,脉实说明是一个实证。滑,说明是有痰的,我们经常说,肺是储痰之器。这个脉象又偏数,数主热证。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肺:表实+痰+热。
接下来,我们看右关:滑、数。右关候中焦脾胃。滑、数,同样说明有痰有热,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焦脾胃:实+痰+热。
接下来,左寸:稍细、数。左寸候心。数表明有热。那么细指什么?这是说明这个热已经伤阴了,所以脉象偏细了。总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心:热+伤阴。
下来的是左关:弦滑。左关候肝。一派弦紧之象,往往表明的也是一派热证。那滑象呢?要么有痰,要么有热。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肝:实+热。
当我们通过这样公式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时,你的辨证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了。
接下来我们看舌象:舌尖红、苔白、稍厚腻。舌尖红,说明心热。苔白稍厚腻,说明脾胃中有痰或者湿或内积,总之是实证。另外舌苔厚腻还需要想到脾胃可能会有郁而化热的情况。
总体分析完后,我们发现这个小孩的舌脉是相符的。
我们再看下主诉:孩子体温39.6度。这时候怎么办,不管是家长还是大夫,我们共同的思路就是要把烧退下去。另外这个孩子还稍咳,可能是刚开始发病时有轻微咳嗽,但是你如果不管它,咳嗽可能就会继续加重。当然临床当中也有一些情况是烧退了,咳嗽却起来了。所以对于感冒来说,我们其实也是需要静候整个疾病的全部表达方式,甚至我还经常说,孩子发烧有些时候必须烧够了,烧透了,烧彻底了,烧才能退下来。当然,这个前期是你得对这个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一个相对精确的预判。
相反,如果你非要采用一些杀戮的方法,必须要把烧给压下去,那么后果是什么呢?我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大家,经过我手所治疗的若干小孩儿,以及通过跟家长聊他们身边朋友的孩子,很多去看西医,一味用输液和抗生素去打压式治疗甲流、高烧、咳嗽的小孩儿,他们的治疗后期往往都需要很久才能完全康复,而中医如果方法得当的话,几天之内就可以完全结束。这也就是说,你应该尊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更应该让疾病顺势而为,顺水推舟,让整个疾病经历它自己发病应该有的整个过程。其实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跟抛物线一样的,它从零开始,然后逐渐上升到达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再往下降,这个时候用药的思路就在于是否能够恰到好处,顺势而为。
很多人是一出现高烧就马上用了抗生素或者输液的方法,抗生素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很多都属于寒凉之品,的确是很可能就把这烧压下去了,但为什么很多孩子又会反复呢,这就是因为这种打压的方式本身违反了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他没有顺着抛物线的方式去走。当然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发展阶段刚好到了抛物线的顶点,也就是开始往下坡路走的时候,你去用打压的方法,刚好符合了顺势而为,很多时候烧的确是退了,彻底退了。但是后来发现副作用又出来了,因为寒凉的药物对肠胃产生了损伤,很多孩子后期又开始吃不了饭了,甚至出现长时间精神不振等等情况。
当明白了这些机理之后,“烧”该怎么去解决,该怎么去除呢?我经常说的一句话:“一定不要把身体作为一个杀戮的战场,要努力把身体作为一个调和的道场”。如果能调和,就不要去杀戮,这是我一直秉承的观点。
现在我们来想想,当体内有热的时候,可以有多少途径解决掉?
第一个方法,当然是“杀”,这一定是可选之一嘛,这就相当于我们用千军万马把它干掉。
第二个方法,我们可以把热给散出去,散出去也就是通过“透热”的方法。说到透热,也是有很多途径,要么往上透,要么是往外透,要么是往下透。
第三个方法,当你发现体内有热的时候,对于一个高明的大夫,如果你能察觉到病人身体中还有其他地方是有寒的,就可以以自身之热温自身之寒,这其实是更高级的战术了。比如你发现病人肺中有热,肾中有寒,如果你有能耐把肺中的热引到肾中来,以自身之热温自身之寒,那你就是高手,就是高手中的高手。所以说你会发现最高明的战术永远是那些调和的方法,也就是去“引导”。
好了,又讲完了这个理论后,我们再回到小儿发烧上来。小儿发烧一般是比较急的,同时我们经常讲小儿是纯阳之体,既然是一个纯阳之体,意味着身体当中往往是比较单纯比较纯净的,那么体内的气血往往分配是相对均衡的,采用刚才我所讲的第三种去“引导”的方法在小孩儿身上往往不太适合。
那么对于小儿外感发烧,我个人在临床当中往往主张的治疗思路只有一个字,叫“透”。这个热我们不去消灭它,我们不是去杀戮,不是去打压,而是要把它透出来。
这一个字特别厉害——“透”,这也是我今天讲的重点词、关键词。
理解了“透”这个思路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它往哪儿透呢?如果你有能耐能让体内的热往四面八方去透,我觉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治疗。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子是如何体现“透”的。
这是我个人自拟的一个方子,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些药。
第一味药是柴胡。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作用。大家请注意,味辛的药都具有发散作用。味苦,具有泻的作用,也就具有了泻热的作用,于是柴胡就可以退热。性微寒,也说明可以治疗热证。柴胡,可以归肝经、胆经和肺经,在中药书中说的功效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柴胡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药用的趋向性是往哪儿走的?答案是,升阳举陷说明柴胡主要的药用趋向是往上走的,它不往下走。它又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这个“解郁”说明它的趋向性有可能还往外走。总之,我个人认为柴胡这一味药主要的趋向是往上走的,同时兼具了一点往外发散的能力。
同时我曾经在以前的讲课中说过,柴胡的用量是关键。柴胡大剂量的时候可以退热,中剂量的时候可以和解,小剂量的时候可以升阳。但是,不管它是大剂量、中剂量还是小剂量,它的主要药用趋向性都是往上走的。
接下来咱们讲第二味药——黄芩。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它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请注意这个“泻”字怎么写,一个三点水,一个“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用到了一个“泻”字,说明了黄芩这味药的趋向性是往下的。刚好,柴胡和黄芩这一对药,一上一下,是这样的一个搭配。
咱们看第三味药——连翘。连翘,苦,微寒。归肺经、心经、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呕的作用。当你发现连翘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时,就会明白了这个药是往哪儿散?对了,可以往四周散。它还有一个止呕的作用,呕是气机的上逆,连翘能止呕说明它的趋向性也是往下行的。
咱们再看下一味药——竹茹。竹茹,味甘,性微寒。可以归肺经、胃经、心经、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作用。你会发现,竹茹和连翘的趋向性完全如出一辙,都是往下行的。
接下来是芦根。芦根,甘寒,归肺经、胃经。具有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你发现它止呕还利尿,那么趋向性一定是往下行的。
我们再看下一味药——葛根。葛根,味甘、辛,性凉。可以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你会发现葛根这味药很有意思,它可以升阳止泻,证明葛根的药气是往上行的,所以才能够升阳止泻。另外它具有透疹的作用,而透疹的同时是解肌,人从头到脚都有肌肉,葛根既然解肌的话,它一定是往外去解的。所以葛根是一个兼具了向上走、又向四周发散的药。
接下来我们再看生石膏。生石膏,味甘、辛,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我们现在很多人对生石膏是有误解的,很多人总认为,生石膏是大寒之药,觉得用完之后太伤脾胃之类的。当然了这是一种说法,我必须得承认,历代医家当中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推崇民国时候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张先生是一个非常善用石膏的大夫,他也善于用大量的石膏,在他眼中生石膏并非是大寒之品。我个人的体会是生石膏清热泻火,同时还能止渴,说明生石膏本身具有一定的养阴作用。
单纯说到泻火作用,你会发现生石膏本身泻火,它的趋向性是往下行的,它可以泻肺火、胃火。但同时它又可以生津,这点就非常厉害,石膏兼具这两个特性,是很多药物很难具备的,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张锡纯如此喜欢生石膏的一个原因。
下面这味药是青蒿。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清虚热,除骨蒸。这味药特别好,它可以把最深层次的热给透出来。这点特厉害,就是说它的趋向性是先往里走,然后再往外发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得先进入这个虎穴深层,然后把这个老虎给拿出来。这味药是我个人的临床当中,非常喜欢的一味药。况且青蒿这味药也非常便宜。
下来是荷梗。荷梗,微苦,平。入肝、脾、胃经。具有清暑、宽中理气的作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荷梗最牛的一个功效是升清降浊。你会发现荷梗是在水下从淤泥当中生出来的,然后透过水面还能开出一朵芳香的莲花。所以它是一个浊中生清的药,它可以用来升清降浊。况且荷梗是中空的,所以说它又具有了宽中理气的作用。总之荷梗这味药本身具有既能升又能降的透达之性。
接下来是荆芥。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作用。解表散风、透疹,那么它的趋向性一定是向上向外的。其实荆芥是辛温解表药,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向上向外发散的药。
下一味药是焦神曲。焦神曲,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的作用。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神曲,但对神曲的理解是浅尝辄止,会觉得神曲就是一个健脾和胃的药,但是你们可曾知道,焦神曲并不仅仅能消食化积,它同样是可以解郁的,是可以用来透的。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在中药方剂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子,来自于《丹溪心法》,叫越鞠丸。越鞠丸只有五味药组成,分别是香附、川芎,苍术、神曲和栀子。在《丹溪心法》当中,明确说了越鞠丸是可以治疗六郁证的。哪六郁呢,分别是气郁、血郁、食郁、湿郁、痰郁和火郁。
这个方子当中,香附是行气开郁的药,主要用来治疗气郁。川芎被称之为血中之气药,它是可以治疗血郁。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它可以治疗湿郁和痰郁。焦神曲可以消食和胃,是治疗食郁的。就是说,当你吃多了,淤积在一起也会产生食郁的。栀子是清热泻火,可以治疗火郁。所以说在朱丹溪的笔下,他认为这个方子是治疗六郁的。所以,焦神曲本身是具有解郁作用的,我个人在临床当中治疗肝气不和、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等情况时,我也经常用到焦神曲,我觉得它可以解决食欲,也可以解决肝郁。
那么焦神曲解郁,你说这个郁结是怎么被散开的?同样是往四周散的,或者叫往上往外散。
接下来最后一味药是甘草。很多人说甘草是调和诸药的嘛,我只能说你现在还是了解的不太深刻。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它本身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那么它肯定是往下走的。它还有止咳作用,咳嗽是肺气上逆了,止咳说明甘草的整个趋向性是往下走的。
以上我把这个方子当中的每一味药都站在了升降沉浮的角度讲完了,那么再回到“透”这个字上,对这个疾病的治疗,总之我要想尽办法让这个方子可以打通身体当中的所有道路,让这个热透出来。
其实当你想把热向上向外去透的时候,你就必须得有一个相辅相成的力量,也就是说你必须也要有一个向下向内的力量,然后才能够让它向上向外去透。这也是一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道理。或者叫欲阴先阳、欲阳先阴。
咱们看一看,整个方子当中向上向外的药是哪些?
向上+向外:柴胡、葛根、荆芥、焦神曲。
那相反地,向下向内的药有哪些?
向下+向内:黄芩、连翘、竹茹、芦根、生石膏、青蒿、荷梗、甘草。
当然了我们还必须要知道,这其中的芦根、荷梗本身并不仅仅是向下,它们还可以有自己向上的趋势,这两个药更厉害,都可以升清降浊。
当给大家分析了这两个公式后,大家就会再次明了,热不是去灭掉的,而是要去透的。所以也再次照应我一开始所说的话,发烧有它自己的规律,必须要让它烧透彻了,烧才能退下来,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同时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一个方子的时候,是站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上来分析的,这就相当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看不明白一座山的走势,跌宕起伏的形状,我们就退出山外,就可以远远地看到大的趋势了。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从每一个脏腑细处入手来再次分析一下这个“透”的具体运用。
肺:柴胡+黄芩,荆芥+黄芩,柴胡+生石膏,荆芥+生石膏,葛根+黄芩,葛根+青蒿。
胃:葛根+连翘,葛根+竹茹,焦神曲+甘草,芦根+荷梗。
心:生石膏+连翘,芦根+荷梗。
肝:柴胡+青蒿。
以上这些药对,都是体现出了一个“透”字,要么是一上一下,要么是一内一外,总之都是相反相成的。
总之,这一张方子,一共用了12味药,两两药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相互牵制相互透达的作用,所以这个热不是去消灭,不是去杀戮,而是要想办法去透,把这个热给透出来。
如果你真的尊重生命,尊重人体的话,就会发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状态,这种生命的流动状态靠的就是人体的气机,那我们就应该把这个气机重新转动起来,让它真正的透达舒畅,畅快了,人自然就可以重新归于平静。就相当于大自然当中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当大自然中有非常自然的自然之象时,人体自然就能安宁了。如果说人体就是一个生命的四季,那我们就应该让身体中的各个部位各归其位,各自找到它应该有的状态,于是病自然就能够归于平静。总之,很多时候我们治病的思路并不是为了去灭掉一个疾病,而是为了想办法去调和身体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希望今天给大家讲解的这个医案,不仅是来治疗一个疾病,而是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认识身体,如何认识疾病,当身体得病的时候,如何认识以及如何处理身体跟疾病之间的关系。
(按:本文是我主讲的《祁营洲私塾》面授课程学员交流群中的其中一次课下分享,由学生王爽、小红花、华夏、曾潇、刘书娟、李妍、吴一彬、陈桂、吴吟妮、紫苏、邹芸、闫慧根据我的讲课录音整理成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