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人物形象分析(武松形象评析)

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跟随严盈侠老师学习“水浒”课程,忍不住与娃儿同听同写同思考,一个寒假真是收获多多。

武松的英雄定位与自我标榜
? ? ? ??——打蒋门神,武松为何要一路吃酒走过去? ? ? ? ? ? ? ? ? ? ? ? 善衡
读“武十回”,真觉武松端的是个好男子。无论是景阳冈打虎、杀奸夫淫妇祭兄,还是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无一不显示出他的英雄本色。其中景阳冈打虎与醉打蒋门神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都与“酒”有关。单讲醉打蒋门神这一折,武松在去快活林的路上边走边喝,行不到二里路便要喝上三大碗,林林总总共喝了将近四十海碗。
读到这儿不由得赞上一句武松海量!那么,武松为何要一路吃酒前往快活林?一些观点认为,酒壮人胆,武松是为了壮壮自己的英雄胆;另有一些观点认为,武松喝酒才能将平生功力完完全全地使将出来。对于这些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武松的“一路吃酒”,实际上是为了以英雄的面貌示人。换句话说,就是为标榜自己英雄的身份。
为什么这样说?武松之所以去打蒋门神,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他受了孟州管营之子——小管营施恩的恩情。这恩情从两个方面来讲,分别是施予之恩和知遇之恩。施恩不仅从杀威棒下救下武松,还事无巨细地招待他,让他吃得好、住得好……这是所谓施予之恩;尽管武松身为一个押解来的囚犯,施恩与老管营还是一口一个“义士”,不停地吹捧他、表彰他,并把报仇这样的大事托付给他,说什么“义士如此英雄,谁不钦敬”;什么“非义士英雄,不能报仇雪恨”……这是所谓知遇之恩。
对于武松这样如此重视江湖声望的人来说,这样接受的恩情是一定要还清的;第二,就是武松的逞强与自我标榜。当老管营与施恩两位因为路途颠簸,恐怕武松的气力没有恢复过来,便要他好生休养半年三个月时,武松做了一件事:将厅堂前的那块四五百斤重的大石头双手抱将起来,又松手,“扑”的一下打进地里去一尺来深;这还不算,紧接着他又单手将这巨石掇将起来,向上扔了有一丈来高,稳稳地接住,放回原位,脸不红、气不喘。如果仅仅想表示自己的气力已经足够,会有比这样做更加简单的方法。再回过头来看武松的做法,简直就像在表演(当然,这与施恩和老管营的夸赞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
我想说的是,武松的“无三不过望”,与他耍五百斤巨石的性质是一样的,也是在表演,也是在彰显自己的英雄气概。
武松之所以喝酒,也是因为想显示自己,即使烂醉如泥也能轻松放倒蒋忠。施恩和老管营,一开始是怕武松喝酒的。他们恐怕武松一醉,便打不过蒋门神,误了正事。武松就得跳出来说,我跟常人不一样,我是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若是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那景阳冈上的大虫,我也是连喝十八碗酒上岗才打死的。这还不够,还学人家小酒店的“三碗不过岗”,自己杜撰一个“无三不过望”来显示自己的独特,于是就跟施恩走一路喝一路。
喝这么多,按理讲武松应该是醉了,但是直到蒋门神酒店的门口,他的酒意才仅仅是五七分。这时他有一个举动,他装出了十分醉的模样。会有一些人把这一句的作用解读成使武松找茬更加方便,或是说打不过也方便脱身,但我觉得那样解释就不是武松了。武松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总是想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从来都不谦虚、不遮掩。
所以,我觉得武松这里就仅仅是做出个样子,好让蒋门神明白,揍他的武松是烂醉的武松,要是头脑清醒,打得比现在还要痛!也同样方便传播他的名声:诶诶听说了吗,那个景阳冈上打死大虫的武都头又干了件大事!他烂醉如泥还能把不可一世的蒋门神狠狠地打上一顿!想必当武松听到此类言论时,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是极度享受的。
在“武十回”中,武松的这种英雄的自我定位与自我标榜实属常见。景阳冈下小酒店里也是如此,武松自喝了十八碗酒,拿了哨棒,站起来说:“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来,在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旗下,还不忘笑着揶揄店家一句:“却不说‘三碗不过冈’!”
到了孟州大牢,尽管身上有钱也不愿贿赂差拨和管营,当即将要挨杀威棒时,管营有意要寄下这一顿杀威棒,问他是不是路上害了病,结果武松梗着脖子硬是说:“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勾肠债,几时得了!”让人啼笑皆非。有人认为这是逞强,是虚荣,但是武松有表现自己的资本。
一直都将自己定位成“英雄”,同时也能够担负起英雄这个身份。而这种略带有孩子气的自我标榜,也是武松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勇敢
——从景阳冈打虎看武松英雄形象的独特性
善衡妈妈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脍炙人口的传颂中,武松无疑是一个艺高胆大、勇敢无畏的大英雄。只是,水泊梁山艺高胆大、勇敢无畏者数不胜数,单就打虎,李逵也曾一口气杀死四只老虎,但流传力度远不及武松。是什么样的魅力使得武松打虎的形象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呢?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在景阳冈打虎这一部分中,武松性情中区别于其他好汉的“机智谨慎”可谓独树一帜,正是它使得武松成为“这一个”英雄,而非千篇一律、面目模糊。
上景阳冈之前,一连喝了十八碗酒的武松豪迈神威,张扬不羁。当他走出酒店,要过冈时,酒家前来劝阻:那景阳冈上有伤人的吊睛白额大虫,官司文榜都有声明,不能擅自独身过冈,等明天吧,凑得三二十人结伴过冈。酒家说得细致明了,且有手抄官司榜文为证,可是——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吓唬我?”
武松话里话外满是怀疑,之所以不信,是因为,自家是清河县人,景阳冈来回走过一二十遭,没见过老虎;而且,作为老江湖,他深知人心险恶,疑心店家存心不良想要谋财害命;再者,官司榜文是手抄版,谁知是真是假。基于此,武松把店家怼得哑口无言,只得摇着头“自进店里去了”。
这里武松的多疑便是他小心行走江湖、时时心存谨慎的直接表现。如果没有这种小心谨慎,十字坡上武松大概也会像鲁智深一样被蒙汗药麻翻,只能等待幸运之神降临了。武松的小心谨慎还体现在他或歇或行,始终“哨棒”不离手边。
次日早起来,打火吃了饭,还了房钱,拴束包裹,提了哨棒,便走上路。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前后共吃了十八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
……
哨棒如此隐现,前后总共15次,艺高胆大却不莽撞粗疏,谨慎细心的武松棒不离手,方使面对危险时更得从容,稳操胜券。
即便是赤手空拳打得老虎“动弹不得”“兀自气喘”,武松还是“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哨棒至此才完成使命,它既见证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也凸显出武松缜密谨慎的性情。
联系武松杀嫂为兄报仇的过程,他没有一怒而鲁莽行事,无论是找何九叔、郓哥搜集物证人证,还是请众邻笔录见证,都体现出武松这种独特的个性——有智谋且行事谨慎。
武松的这份机智谨慎在打虎的现场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这段描写中,武松的动作主要在一个“闪”字,三番闪来,老虎的特点已被武松全然掌握——“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有了这番清晰的观察,再寻对策,为打虎胜算取得了主动权,武松的胆大心细,小心谨慎果然非同一般。虽然也是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但武松凭借着自己的高强武艺、勇敢无畏和机智谨慎,使得这番打虎一波三折,可观可赏可叹。武松的这种禀性也让暴虎冯河的莽撞之人难以望其项背。
那么,武松怕不怕虎呢?且看这段文字:
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馀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各宜知悉。
? ? ? ? ? ?政和……年……月……日。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说明武松也不是主动想去招惹老虎,他不是听说山中有虎,主动要为民除害的大义凛然的打虎英雄,他不愿撩拨老虎,也会惧怕老虎,只是话已出口,碍于面子,护得好汉尊严,同时又心存侥幸——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才硬着头皮过冈的。
就是到了冈上,武松也用侥幸心思安慰自己。
“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然而,老虎还是出现了,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这一叫,一惊,无不体现武松面对老虎时的惊惧、悚然。但是,当老虎就在眼前,当一身冷汗惊出之后,他便能仔细观察,冷静应对,并用自己的高强武艺与之对抗。
武松的魅力也许恰恰就在于他勇敢但不鲁莽,恐惧但不退缩。武松面对危险虽然也心有恐惧,但更多谨慎与应对,他以不退缩的姿态战胜危险而获得尊严与自由的极大彰显。这里更多人的智慧的胜利,勇武本领的胜出!
无怪乎金圣叹将武松与鲁达比较,不觉慨叹:
论粗卤处,他(鲁达)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鲁达)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

武松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