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故事作文(怎样写好感人故事类作文)

感人故事作文

所谓“感人故事类作文”,就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演绎作文命题。这要求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或以事动人,或以情感人。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呢?
一、选择让人感动的事
材料当然很重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嘛!首先是你所选择的材料本身能打动人。如,朱自清的《背影》,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如果你用心去体味,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朴素的真理,无数感人的事迹。只要我们注意培养自己敏感的心灵,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且养成随时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的习惯,你就能更深切地体验人生的滋味。有了这样的训练,我发现我的学生不再对父母周末送衣送饭熟视无睹,不再在家信中仅仅要钱,他们学会了体谅别人,关心别人。要想感动别人,你首先必须感动自己。有了这样浓浓的深情,怎么会没有素材可写,怎么会写得不感人呢?我们班不少同学下笔写文时,常常禁不住哭了,这正是由于平时注意感情积累,此时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的结果。
但是,是不是只要有了感人的材料就一定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呢?那也不一定。本文就是要在有了感人的材料的基础上,从写作的一些技巧方面来讲一下如何才能将感人的人和事写得感人。
二、写好“感动点”?
?????有了让人感动的素材,这只是写好记叙类文章的第一步,写好这类文章的另一步就是写好文章的“感动点”。所谓“感动点”,就是在事情叙述到感人处时,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细细写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写出一个精彩的片段来。《背影》中写父亲上下月台,写得多么细腻!一下,一上,再一下,一上,不厌其烦地写。特别是爬“那边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写得多么细!这些精彩的片段就是文章的“感动点”。?
?????我们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这种地方写得不细,感人的事情写得不感人。要改掉这种毛病,就要意识到“感动点”是全文的重点所在,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写作训练时,我常常运用“逼问”的方式“逼”着学生把“感动点”写得详细一些。比如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件事,棉花丰收后,父亲坚决不把棉花卖给棉贩子,通过这件事表现新时代农民丰收不忘国家的高尚情怀。素材选的很好,可是文章写得不感人。在面批时,我这样“逼问”他:“丰收后,父亲是怎样高兴的?”学生想了想说:“望着十几大包待售的棉花,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叼着那杆旱烟管,一会儿从这包里面抓出一把看看,一会儿从那包里面抓出一把闻闻,高兴得不知干什么才好。”“那么棉贩子又是怎样和你爸商量买棉花的?”我进一步追问。“那棉贩子眨着精明的眼睛,凑到爸爸身边,先递给爸爸一棵过滤嘴香烟,然后讨好地说:‘大叔,今年您老可又发了。’‘哪里,哪里。’爸爸笑眯眯地听着,很香的抽着烟。棉贩子又凑近了一步,很神秘地压低声音,‘大叔,把棉花卖给我吧,我每斤比收购价多出三分钱,不,五分!保证不让您老吃亏。’”“爸爸又是怎么回绝他的呢?”我又一次追问。至此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他很快地往下说着:“听了棉贩子的话,爸爸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喷出一口浓浓的烟,盯着棉贩子坚决地说:‘不行!做人应该有点良心。现在政策好了,咱们富了,富了怎么能忘了国家?这棉花我一斤也不能卖给你!’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堂屋。”“逼问”到此,学生已经明白了把“感动点”扩展开,写得丰满一些的诀窍。那篇文章经过修改后在校报上发表,在学生中争相传阅。?
三、运用写作技巧
?(一)、 巧妙的铺垫与衬托
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文中写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一节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但如果一开篇就写,怎能催人落泪呢?所以作者在前几段叙述父亲丧亲、失业、典卖、借钱这些看似与背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实则是为整个作品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在这种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温情形成对照,为后文父亲背影的出现做足了铺垫蓄足了势。父亲在这种“祸不单行”的情境下,仍旧能不怨天尤人对儿子疼爱有加,执意为儿子做一件又一件对儿子来说并不是非他去做不可的事。经过做了这样铺垫之后出现的背影,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背影了,催人落泪就是当然的了。有一个同学写的《从那时起,我长大了》就成功地运用了衬托法。作者先写“我”怨恨父亲,顶撞父亲,伤了他的心,后写见父亲忍着腰痛提水,自己主动去接过水桶,父亲眼里闪出泪花。先乖后正,相得益彰,突出孩子对大人的理解、体贴是多么重要的!如果没有前面反面的衬托,后面的内容显然就无法使人感动。
(二)、独特的角度与精巧的剪裁
若刻画人物,如何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特征呢?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写文章,表现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背影》选择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既避免了落入一般写人物正面着笔或肖像或姿态的俗套,又能够集中反映出父亲的内在精神给人以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都通过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时这一特定的背影恰当地表现出来,同时读者也能从这一背影中想象到父亲家道日衰祸不单行的艰难处境、甘心为儿子奔走操劳的爱子情怀,其感人至深的力量就自然出来了。由此可见,写人记事应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一瞬间。一篇文章要有重点有主旨,要想使文章感人就必须在谋篇布局上设法使其突出,这就是要在剪裁上动脑子。否则详略失当重点不突出反而会削弱文章应有的感人力量。《背影》一文写回家奔丧、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些与主题关系不大,详写送行过程,其中又分主次,买橘子的过程写得较详细,写背影又特别详细。让有限的笔墨用在了“刀刃”上,使得重点——背影及由此传出父爱子的深情更加突出,强化了感人的力量。
(三)、必要的铺陈和描写
?实际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读懂了题意,确立了健康的主旨独特的角度,选择了新颖感人的材料,布设了合理的格局,可就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主要表现在内容单薄、肤浅,情感平淡方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不会铺陈内容、缺少必要的精写细描所至。记叙文中的铺陈可以有情景交融、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等方法。比如有篇《我的好嫂子》的习作,大意如下:嫂子的丈夫(我的表哥)因过失伤人入狱,嫂子一人要探望丈夫,要照料公婆,要抚养孩子,还要伺弄农田。可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孱弱的身躯挑起了家庭重担。这篇文章材料典型、感情真挚,可是读来读去,总是缺少点韵味。后来作了这样的铺展:文中几次写嫂子门前的那几颗槐花树,几次描写了那洁白的花朵,那幽幽的花香,并将文题改为《幽幽槐花香》。这样一改,人花相映,情景交融,取得了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使文章便有了诗情画意的感人动人心的美。再比如《蜡烛》一文中,老妇人冒着炮火不顾安危安葬红军烈士这件事的感人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非常吃力;三是她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烈士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这四个感人的点本身就很感人,又加上作者在这些感人的点上不惜笔墨极力铺陈和描写,通过一系列环境描写、人物肖像与动作描写,使读者看炮火连天就会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看年老体弱,就会想到老妇人的力量源泉;看保护遗体,会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看烛光闪闪,就会想到老妇人奉献的感情。情感为之激荡,心灵为之震撼。
四、写好细节
1.情节分割法——就是将一个小情节,分割成多个连续的动作,加以细致描述。
????例如:叙述“焦急起床”这个情节,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述,写出来的文字是——他急急忙忙地从床上爬起来。如果采用情节分割法,将“焦急起床”这个行为划分为若干个动作,进行连续描写,写出来的文字就变成——早晨一睁眼,已经六点半了,他一骨碌爬起来,三下两下套上衣服,跳下地,直奔洗漱间。
????2.动作核心法——?根据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需要,围绕某个动作,进行多方面刻画。
????具体可刻画的内容有:(1)伴随这个动作的小动作;(2)动作的速度;(3)动作的方向;(4)动作的运行轨迹;(5)动作的力度;(6)做这个动作的姿势;(7)做这个动作的神态;(8)做这个动作的伴随语言;(9)做这个动作的心理;(10)这个动作带来的感受;(11)动作的行为方式;(12)动作的目的;(13)动作带来的效果等等。
????例如:“娘的,你们这帮狗杂种,敢到中国来杀人放火,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中国人的厉害!”他提起斗大的拳头,怒目圆睁,杀气腾腾,奔着敌人的太阳穴,恶狠狠地砸了过去。这一拳带着风声,疾是流星,快如闪电,宛若一发出了膛的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似乎要把对方砸成泥,碾成灰。这一拳,凝结着对杀害娘亲荼毒百姓的刽子手的深仇大恨,硬如铁,强如钢,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重重的撞击着侵略者的面门,让敌人胆寒心惊,魂飞魄散!
温馨提示:要围绕写作目的,分清哪些是有用的情节和细节,哪些是无用的情节和细节,——做好典型事件内部的选材,剔除那些无用以及作用不大的情节、细节,是我们“描述事件经过”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附写作形式
一,文章的开头
1、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如:那是一处人人心向往之的桃花源,那是一道温暖了人心的风景,一道曾失去也必将归来的风景。
又如:?风景,是一幅画。美丽的风景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我的心中就有许多幅美丽的风景画卷,我铺开它们,仔细品味这画中的风景。
2、概括描写事件或事件中的人给作者的感受——引出核心事件
?????例如:有些事一辈子不能忘,有些人交往一次就会铭记终生。…..
?????又如:爸爸好像生来就是为我和妈妈做奴仆的。……
?????再如:我的邻居从来不知道变通,是典型的“一根筋”。……
二、文章的主体部分
1、交代事发时间、地点 +?事件起因(主观和客观)+主要人物出场 +?故事起始情节
????例如:周一的早晨,地上下了一层厚厚的雪,路滑得几乎立不住脚。无数的车辆在马路上排起了长龙,一点一点向前移动的车轮,考验着每个司机的耐性。不想,屋漏偏逢连夜雨,妈妈在往前挪动的时候,一个刹车不及,追尾了!前面那位司机,是一位身高一米八几的大汉,因为堵车,本来窝了一肚子火没处发泄,见妈妈撞了他的车,拉开车门,径直向我们冲了过来….
二、一件事的经过
(1)时空转换法。事件由情节构成,不同的情节发生在不同的时空里,作者要裁掉其中的某些情节,可以运用时空跨越转换的方法。例如:整个事件第一个情节发生在家里,第二个情节发生在上学的路上,第三个情节发生在学校。如果想剪掉中间上学路上的情节,只需要在第一个情节叙述结束后,加上一句话,让主要人物的行为跨过第二个空间——路上,直接指向第三个地点——学校,同时在下一段的开头,直接用一两句话描述第三个地点——学校的环境,就说明主要人物已经通过第二空间,到达第三个地点,这样,第二个情节的内容就被悄悄地剪除了——
????“放学早点回来,现在路上的车多,社会也乱,别让妈妈担心!”母亲一边帮我把书包背到背上,一边重复着那句每天重复一遍、连防盗门都能够倒背如流的叮嘱。橘色的灯光从天棚上倾泻下来,散落在妈妈的花白的头发上,流淌在妈妈消瘦的肩膀上,勾勒着妈妈弯腰驼背的身影。我的心底陡然间泛起一阵莫名的酸楚,第一次深深理解了妈妈那份唠叨背后沉甸甸的牵挂,第一次想伸开手臂,抱抱妈妈。“我知道了!”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把“知”字语气减轻,语义里不带任何厌烦情绪回敬妈妈的叮咛。我不知道曾经的那些干瘪、枯燥的琐碎生活,还有多少细节蕴含着这样的温情,但这个风雪肆虐的早晨,我真的用灵魂体验了什么叫真水无香、什么是大爱无声!带着一份浓浓的亲情,我毅然踏进黎明前的黑暗,向学校奔去。
????(删除路上的经过)
???教学楼内静悄悄的,只有三楼的两个教室亮着灯。……
???(2)情节概括罗列+时间推移法。就是先概括被省略的情节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这些被删除的情节中主要人物宏观上看都做了些什么,然后交代这些情节发展运用的时间。下一自然段直接进入新的时空,描绘新的情节。
????例如:接下来,老师又给大家讲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让大家做了分组训练,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十几分钟。
????要下课了,老师走上讲台,敲了敲黑板:“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比较难,请已经掌握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赞赏的微笑;请暂时还有困难的同学,在心底告诉自己——这是全新的知识,我在努把力,也同样能掌握!”……
???(3)持续状态描述法。被剪切的情节,在事件发展中,总要有其特定的过程状态。概括描述这些情节发展的持续状态,也是处理衔接的一种手段。
????例如:记述一个旅行过程,旅程中间的十几个车站没有具体情节可写,就可以描写这个过程的行进状态——列车一路欢歌,滚滚向前。窗外的风景,仿佛是被隆隆作响的车轮惊飞的鸟,向着车尾飞奔。
????接下来的情节衔接,另起一个自然段,可用“时空定位法”,也可以用“先声夺人法”。
????时空定位法:车到苏家屯,上来一高一矮两个小伙子……..(车到苏家屯,既交代了地点,也交代时间)
先声夺人法:“列车前方到站,苏家屯车站….”火车从海城出发将近两个半小时,广播里传来列车员甜美的声音……利用具体情节中某人的语言,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三、一件事的结果
(一)、必须书写的内容
????1、交代主要人物的行为目的达成情况
????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其行为目的。我们选取的典型事件,其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行为,也必然有其行为目的。我们书写事件的结局,必须写清这个主要人物的行为目的是否达成,具体达成了什么。?假如中心事件是一个人刻苦努力学习,目的是考上大学,那么结局必须交代他是否考上了大学。?这个内容不交代,故事就没有结束。行为目的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交代主要人物行为目的的成、败
????例如: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他以678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成)。又如:结果,这堵偷工减料的墙砌着砌着就倒了,他扎伤了一条腿,折了两根肋骨,花掉了一万多元,才保住了自己的命。(败)
????(2)交代主要人物行为的变化
????例如:他擦干了眼泪,转身毅然向家走去——在这条错误的路上,他再也不想多走一分钟。
????(3)交代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
????例如:这一刻,他忽然认识到,自己当初是何等的愚蠢,悔恨的泪水潸然而下。
?(二)、辅助交代的内容
????有人说,写故事的结局,就是交代事件的结果——这话丝毫没错,问题是大家常常把这个结果单一地理解为事件中主要人物行为目的达成情况。其实事件的结果远不止这些,要写好事件的结局,还有交代其他方面的结果:
????(1)环境、背景的变化
????例如:天晴了,这一家人的日子,也彻底地走出了一穷二白,举步维艰的困境。
????(2)侧面景、物的变化
????例如:雨后,那一棵棵刚栽种的小树,舒展着青枝绿叶,沐浴着春风,向着阳光尽情地生长。
????(3)侧面人的变化、感受
????例如:在场的人都感动得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每个人都不再像当初一样冷漠,大家默默的祝福着这个年轻人,看着他坚定的走向远方。
????(4)线索人物的行为、状态、感受
????例如:望着这样一位老人,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我真想冲上前去,跪在老人面前,向他们谢罪,可是我无权再去刺激那颗善良的心,只能把这份愧疚保留在心底,让我的错误折磨自己的一生。
????(5)事件带来的影响
????从那以后,班里再也没有人去传播那些无法确定真伪的小道消息,班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似乎一夜之间,大家都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三、文章结尾
1、戛然而止,故事的结尾即文章结尾,二者合二为一
如:1.风清云淡,秋高气爽。操场门口的公示前,人头攒动,大家以艳羡的目光凝视着一个其貌不扬的小男孩。高高悬挂的红榜,散射着耀眼的明丽和节日的喜庆,隶书稳健而有力:第一名,李冰???总分654。李冰站在祝贺的人群中,激动的泪水,奔涌而出…..
?????? 2.暮霭沉沉,寒风低泣。天兴商场门口不见一个人影。橘子、苹果、鞋子散落了一地,被打碎的柜台玻璃,闪着耀眼的寒光。鲜红的血迹,到处都是。商场大门外,参与混战的双方,十几个人或死或伤,横七竖八?,?奄奄一息?。?
?????? 3.暮色四合,残阳泣血。南门外空荡荡的市场里,只剩下一辆被洗劫一空的破牛车。半匹霉迹斑斑的红绡,散落在泥雪混合的地上,在风中瑟瑟发抖。卖炭老翁倚坐在一棵枯树下,无助地望着越来越迫近、越来越寒冷的暗夜,整个身体似乎早已麻木了,两行浑浊的老泪,沿着深深地皱纹无声地流淌…… ??
4、那个流浪的孩子,蹲在广场正中央,两眼含着泪,无助地望着身体早已僵硬的母亲,望着周围冷冰冰的一切,他知道自己的家永远的消失了。(结果,母亲死了,孩子从此将过流浪的生活。同时,通过这个结果,进一步渲染悲凉的气氛,催人泪下。)
2、另行收结,点明或深化主题
如浩瀚宇宙,而地球只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却是我们人类共有且仅有的家园,挽留住那道驻留在我们心间的风景,那是每个人对未来的期盼,对生活的憧憬,对生命的热爱!

感人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