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武功山金顶杂记(文/郁斌生 郁燕龙)

郁氏文化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关注武功山金顶杂记作者:郁斌生 郁燕龙
清晨,一声悠长的鸡鸣声,传遍了笼罩在晨雾中的洋溪店背村每一个角落,朦朦胧胧,时隐时现的晨曦中,一缕金色的阳光像箭一样刺破苍穹,犹如无数条彩色的丝带飘落人间。鸡啼狗吠和小孩的叫闹声此起彼伏,一副江南山村绚丽画卷缓缓展开。人们伸着懒腰,很不情愿被唤醒,万物复苏,新的一天开始了。
打开大门,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满目苍翠的武功山72峰之一的香炉峰,目光稍右移,似乎更远处,看上去更陡峭,云缠雾绕的突兀处乃是江西最高峰武功山金顶。武功金顶海拔1994米,坐落在江西安福县境西陲,与萍乡芦溪相望。当晴空万里的时候,蓝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洁白的浮云,一轮朝阳从群山的怀抱中冉冉升起,万丈霞光顿时把金顶照射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金顶这个名字是否由此而来不得而知。
每天开门就能看到的武功山金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多神奇的传说,而最直接的感观是,每年秋后一场雨,山下略感一丝凉意时,那神秘的金顶仿佛在一夜之间被人戴上了一顶雪白的帽子,人们惊呼,金顶下雪啦!湛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翠绿的香炉峰,雪白的金顶,相互映衬,犹如人间仙境,让人浮想联翩,更觉它的神秘神奇。
从洋溪出发经钱山过长源头登武功山金顶约七十里山路,似乎不是很远,对于天天在面前晃来晃去神奇的金顶,我从小就有着无限的向往,老辈留下种种的传说,加深了上武功登金顶的殷切期待,却因常年工作在外,一无时间二少机会,几次想去的冲动竟擦肩而过。
去年暑假,这个迟来并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临。我们全家决定上武功登金顶,去看看从小心底里神往的地方。凌晨3:30早点上武功看看日出。出门繁星满天闪烁,半小时后便到了进山的售票处。可这里却是瞎灯黑火,既无人也无车,我们来的太早了。后来听说,要想看日出,需要提前一天上山,在金顶租帐篷等候日出,我们只好无奈地在此等候。
世间的事也很多不确定性。有时早它偏偏就是晚,反之有时晚了却还早着呢。六时许听到有人走动声音,坐在车里打瞌睡的我立即下车查看,栏栅已开,可以进山了。购好票问好路。车子随着山间公路盘旋而上,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陡。山下是月明星稀的好天气,山上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毛毛细雨。
到路边小店一问,此处恰好是上金顶之起点,若坐缆车上山,那还得前行。我们决定步行上山,从小店购得一次性雨衣,穿在身上既能遮雨又能御寒,真正的一举两得。
此时天灰蒙蒙的一片,落地润无声的小雨飞在脸上,颇觉一丝寒意。开始上山啦,小路不宽,雨似乎越下越大,这深山之中的暑天,竟有深秋寒气逼人的感觉,登山台阶很陡,高处有齐膝盖这么高,可见其难爬之程度。虽然雨声嗒嗒不息,可喜的是乔木参天浓密的树叶像伞一样把雨滴挡住,路上还未曾湿透,所以不是很滑。路虽说难走,但只是比正常少许慢了一些。山越爬越高,天空也渐渐的光亮起来。毛毛细雨似有似无,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缆车站,此处路程过半,但前面上山的路更陡更难走了。
路上的行人渐渐增多。山路难行,但路两边栏杆齐全,护手安全可靠,路乃新修,两旁乔木渐渐退去,灌木开始丛聚,像蹲着的狮子,又像分列两边的卫兵列队向行人致敬问候。此时天空已明朗,云层正在翻腾,远处的山峦也露出了不怎么清晰的轮廓,山中一团团的浮云,随着山势向上快速飞奔,正在和我们比赛,还真不知道是人在云中走,还是云在身后追。
一阵阵凛冽的寒风肆意扑来,爬山所产生的热量荡然无存,寒意从脚下不断袭来,牙齿也咯咯的作响。还好事先有准备,穿上夹衣羊毛衫后,顿觉精神抖擞,寒意全消。我紧紧地抓稳扶手,一步一台阶向上攀登。灌木已不见成丛,茅草一小片一小片与灌木杂生,掺杂在矮小的灌木丛中。
随着山势越来越高,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山遍野的高山草甸。天已放晴,凉风嗖嗖,直贯肌肤,很冷,冷得直发抖,但看那些年富力强的小后生,照样短衣打扮,可见年岁不饶人哪。
朝金顶远眺,尚有一箭之地,白云簇簇向前飘去,像奔腾的烈马,又似大海中的万顷波涛翻滚。神秘的武功,60多年的神往,今天终于来到你的身旁,神秘的面纱终于撩开,整个金顶映入眼帘,无边无际的野茅草,随着阵阵凉风此起彼伏,向久违的老朋友频频点头微笑着欢迎我们的到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油油的茅草无边无际,随着台阶的升高,我们终于登上了让我魂牵梦绕的金顶。“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金顶白鹤峰庙前山门的这幅对联,写出了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我细读着前代先贤留下的千古名联,面对着巍巍群山,站在江西最高峰心旷神怡,祖国的大好河山何等的美丽,何等的壮观。我才疏学浅,已觉江郎才尽,无法描绘着眼前的美景。远处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晴空下天地浑然一体,爬山后疲劳的身体顿觉特别轻松。近看十万亩高山草甸已自成一景,令人目无闲暇,这广袤美丽的金顶,今天我终于投入到你的怀抱。
还有特别神奇的是这高山之巅竟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咕嘟咕嘟的一直往上涌。别看泉很小,据说无论多少人汲水他都不会干涸,在这近2千米的高山之颠,这泉是从何处而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在这高山之巅的泉水反而一直往高处涌?你说神奇不?特神奇!不知道科学十分发达的现在是否能有正确的解释。
时近午,汲一瓶金顶泉水,吸一口高山的清新空气,带着多年的夙愿,怀抱着青山绿水的满足,我迈着轻盈的脚步向山下走去。别了武功山,别了金顶,这神奇的画卷将永远印在我心中。
[end]01作者简介
郁斌生,江西安福洋溪店背郁氏方公32世孙。现年65岁,江西井冈山纺织厂退休工人。02作者简介
 
郁燕龙,洋溪中心小学优秀教师,已退休。往期作品回顾
【郁氏文化】小桥大爱 (郁斌生/郁燕龙)
【郁氏文化】移棚进楼感慨深 (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父亲送我上初中 (郁斌生)
【郁氏文化】一本字典的故事 (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曾祖永九公(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郁光涛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郁金波郁宁生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每月中旬发放上月。
?投稿邮箱:yzf1940@163.com
?投稿微信:13681060655(郁先生)15710169010(范先生)
?原创作品,转载须提前在平台备案.
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微刊平台
版设:匪石 责编:张爱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