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2观后感( 用爱的钥匙打开孩子的心扉 ——电影《小孩不笨2》观后感 )

小孩不笨2观后感
用爱的钥匙打开孩子的心扉
——电影《小孩不笨2》观后感
    《小孩不笨2》是一部极易触动泪点的教育主题电影。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家长抑或教师,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一些影子。我曾因为这部电影以学生的姿态重新回味了自己的年少时光,也曾因为这部电影站在讲台上与家长一同探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如今再看这部电影我思索更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面对每个家庭交予我们的孩子。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想爱正是开发这文化宝库的第一把钥匙。教育在于让孩子心中有爱,感受到身边爱的存在,用爱的钥匙开启孩子紧锁的那扇心扉。
    爱的教育需保持一颗童心,放下长者的骄傲,聆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孩子不愿与父母分享心理话,而与老师分享心理话的就更少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无法理解孩子,不再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他们想与我们分享庭院里一只蚂蚁多有趣的时候,我们关注的可能是数据、报表、交际……,我们失去了与孩子成为知音的机会。《小孩不笨2》的杰瑞这样描述“大人们说了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有时候,我们真想把话说清楚一点”,“对啊,说什么都要被骂,所以我们慢慢就变成哑巴了。”作为大人有时我们只顾发表自己的想法,滔滔不绝中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的真正想法。爱需要倾听,深入沟通,成为孩子的知音,而不是他们眼中的大人。
    爱的教育需心怀一颗仁心,放下智者的身段,尊重孩子的自尊。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甚至与我们的行为处事格格不入。“全世界的大人都一样的,凡是我们喜欢的,他们都不喜欢,凡是他们喜欢的,我们也不喜欢,所以有时候日子过得很不快乐。”这是每个孩子都会历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会冒出很多奇葩的想法或者荒诞的行为。也正因如此,难免会犯下许多错误,或者我们认为是错误的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给予的不是一味的批判,而是一颗包容的仁心,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关爱。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孩子的一言一行总有他内心的根据,也许我们并不赞同孩子的言行,但我们无法剥夺其自主的想法。这是孩子对世界的探知,我们应该给予尊重,而不能抹灭了这种欲望。爱因斯坦有句格言说:“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在孩子所有探知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我们不能以智者的身段否定孩子的思考,而要找出其中的偏颇帮助其矫正。否者,就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一个人最大的伤害莫过于自尊的伤害。影片中汤姆因为自己的错误被学校按校规公开施予鞭刑,在受刑台上面对全校师生的那一刻他的心死了。正如他在博客日志中这样写下:“今天,杨学谦死了!!!”
    爱的教育需谨守一颗初心,放下傲者的自信,放飞孩子的梦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陈鹤琴教授这句话曾饱受争议。我想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学生会不会学,也不在于教师会不会教,而在于两者之间是否找对正确的方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而一堂课上一个教师要面对的却是几十个学生。教师的一种教学风格与方法自然无法满足、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如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那想要提高成绩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我们要放下自己的高傲,不耻下问,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寻找启智的钥匙。《小孩不笨2》中符老师班的学生总是很羡慕对面的班级,因为他们即使成绩不理想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有时我们认为很优秀的教学方法,却不一定适用于我们的孩子。但由于自己的傲慢,过于自信,总不愿意多做一些尝试与改变,认为自己的方法已经足够优秀,结果弄得自己和孩子都很疲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多寻几把启智的钥匙。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课堂教学,课余辅导也可做到不盲目,做到因材施教,孩子的努力也能得到肯定,其心灵自然也愿意为我们敞开。《小孩不笨2》有一个片段,符老师遇见自己女儿和两个班级学生,对她们华文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进行了教导,然而那充满指责与说教的语言并没有得到女儿和学生的理解。快捷班的华文老师看到这一幕,走到符老师身旁,望着走出校园的学生对符老师说,孩子长大了确实很难教,孩子的门已经关上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钥匙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放下傲者的自信,耐心寻找这把钥匙,找对了钥匙,我们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就是一种付出,爱就是一种奉献,爱就是一种美德。而教师的爱就是要保得童心,留得仁心,守得初心,将心比心,以爱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扉,助其飞向梦想的蓝天。
2020.2.2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小孩不笨2观后感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