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潜江“悯农”诗赏析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人文潜江公众号

古今潜江“悯农”诗赏析
执笔:雪童

潜江明清时期湖泊星罗棋布,低洼地势较多,雨水季节洪涝灾害频发,百姓深受其苦。

明清潜江知县、本地文人多有关于潜江抗洪治水的诗文。

明代江陵张居正,史称“宰相之杰”。与潜江进士张师载、举人初言都有交谊。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中二甲进士,选庶吉士,踏上政治生活的大道。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曾请假告归江陵修养三年。张居正游历途中,为潜江至秋仍猛的涝灾作诗《潜江悯涝》,抒发了对潜江受涝的关切,并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忧虑。张居正执政后,很注意兴修水利,这次潜江的经历,对他是有一定影响的。

以下视频建议WIFI状态观看

《潜江悯涝》

作者|张居正

朗诵|柳 瑶

水啮平堤沙岸回,野田空见荻花开。

江涛挟雨秋仍壮,旅雁冲寒暮独来。

岁晚风霜欹客枕,夜深灯火傍鱼台。

悲时亦有江南赋,愁听荒城鼓角哀。

古代政治家对潜江地方百姓秋涝灾害的悲悯情怀,显示了忧民忧国的博大胸怀。

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各地大兴水利工程,农业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大为改观,但天气灾害的不测风云,仍如农民头顶不期而至的愁云。

公元2017年秋,潜江广袤的水田稻穗金黄,熟谷待收,恰在这收割的关键时期,连续阴雨绵绵,湿谷难干,朝似晴,谷摊晒,午忽雨,抢收难。不少湿谷膨胀发芽,入不了粮仓,卖不上价钱。成片倒伏田中的稻谷,令人望谷兴叹。定居江苏回家探亲的潜江籍诗歌作者王培菊,面对此情此景,也写下短诗《秋雨落》。

以下视频建议WIFI状态观看

《秋雨落》

作者|王培菊

朗诵|瑞 芳

雨落风过

花残叶破

田中的稻子

踏着凌波

种田人的心

碎成了

谷粒千万颗

愁 愁 愁

这首短小精悍的现代诗寄托了一位普通的潜江游子对家乡农民灾情的真挚的同情与由衷的关切。政府扶持与农民自救相结合,暂时的困难,早已化作飘散的云彩。但古代名人的《潜江悯涝》与今人的《秋雨落》,两诗尾字,前诗为“哀”后诗用“愁”,诗句中有一股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悯农”情怀。

盛世米粮丰足,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日常三餐能对“粒粒皆辛苦”的“盘中餐”心怀感恩,便是惜福,方感幸福!(执笔:雪童)

新诗作者

王培菊,老家潜江浩口,现居苏州。

古诗朗诵

柳瑶,90后,湖北潜江人。文学学士,音乐学专业毕业,小学老师。

新诗朗诵

师瑞芳,一个婉约与豪爽并存的女子,一个与善结缘,与爱同行的旅人,一个热衷诵读的爱好者,希望用美好的声音,温暖你的生活。

《潜江悯涝》注释:

水啮[shuǐniè]谓水侵蚀。

沙岸[shāàn]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鼓角[gǔ jǐao]: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潜江悯涝》作者简介: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