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店采风作品︱张楠:小镇的蝶变

在岁月的洪流中,四十二年的光阴,或许只是一朵细小的水花。而时至今日,对于我的家乡燕店镇来说,四十二年的时光,却足以让她在历史的沧桑中实现美丽蝶变。
深秋十月,有幸与莘县作协文友一同寻访家乡的这个小镇,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历程,我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燕店区位独特,位于山东省西部、南邻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靠京九铁路,北靠济邯铁路,西与马颊河接壤,蒙馆与河王路两条省道串镇而过。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优越。小镇资源充裕,物产丰富,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香瓜生产基地,
童年记忆中,镇上的集市,无言见证了岁月的更替。每月逢二带七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乡亲纷纷带着自家多余或亟待出售的农副产品,或车推或肩扛,不约而同汇集到这条坑洼的土路上进行交易。一时间,牛羊哞咩,鸡鸭咕嘎,还有那此起彼伏富有浓郁鲁西风味的讨价还价声,汇成一曲独特的乡间音乐,弥漫在整个小镇的上空。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施,家乡的父老乡亲对土地有了更大的自主经营权。他们“一手抓粮,一手抓钱”,在解决温饱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这里土质肥沃,水质良好,一九九四年燕店镇村民在莘县最早引进香瓜种植,时隔两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香瓜之乡”,经过二十多年的农业发展历程,现已经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莘县香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最初那几年,种植香瓜很苦也很累,也会遭遇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和多销路上的问题,乡亲们经历过失败与质疑,在放弃与坚持之间选择,但他们最终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依靠着科技的力量,才使香瓜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 燕店镇慢慢改进生产模式,从扶持合作社建设入手,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合作社租种农户土地,统一规划建成成方连片的农业基地,建成后的基地大棚再承包给农户种植。
后来,香瓜让燕店人致了富,也让燕店扬了名。当年的《大众日报》曾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篇题为《我把香瓜卖到了全国》的新闻,一时间,燕店在鲁西大地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香瓜第一镇!
燕店镇现有民营企业五十多家,总产值数亿元。主要有华燕小红帽电子商务公司,西孙庄村恒灿塑业、乳鸽加工产业,禾润种业、顺意蔬菜瓜果合作社,真实让人感受到燕店镇乡村群众生活变化和智慧小镇魅力。
看着那些新修建的道路、桥梁、文化广场,通过参观村内企业、合作社,了解了香瓜育苗、嫁接、种植、育苗穴盘等农业科技产品生产和香瓜蔬菜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真是让人既惊喜又震撼。
西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姬生勇说,截止目前,全镇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达200家,电商对接电商平台主要有京东、天猫、阿里巴巴淘宝、北方蔬菜网等,以香瓜为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已初具规模。“燕店镇积极实施‘互联网+’,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作为农村电商发展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推动农业,工业化大生产,为燕店带来了财富和繁华,也让这片土地上产生从“农民变老板、作坊变工厂”的巨大变化。
在这次寻访停留中,我被这座小镇骨子里散发的那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敢为人先”的拼劲儿而深深触动。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形势、新征程对民营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期待。
云间燕店,智慧小镇,时代潮流,孕育了无限机遇。我相信,或许未来还有乱云飞渡般的艰难险阻,但燕店也会有击楫中流的自信从容。看到昔日一个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商贾过往歇脚的车马小店,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最终破茧成蝶,我相信,不久的未来,她还会变的更加富足,辉煌!

作者简介:张楠,莘县人,山东散文学会会员。莘县作协会员,喜欢用文字在城市的浮华和乡野的淳朴中勾勒真性情。狂爱读书,不迎合,不取巧,有灵魂,有书香,唯心至上。诸多散文诗歌散见于各个纸媒刊物。

乡韵文学编辑部
《乡韵文学》是莘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纯文学季刊《乡韵》旗下微信公众平台,作品坚持原创,以刊发小说、散文、诗歌为主,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挥洒才华的平台。公众号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刊物主编康学森先生领衔主持。
投稿邮箱:senzi150@sina.com
一个安安静静做文学的公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