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渊:梁启超童年时每年清明崖山祭祖,接受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梁启超系列03

罗志渊读书频道>> 你的手机专属书房 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崖山,自古又称崖门山。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空前惨烈的战役。“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这里是元人灭宋的最后战场,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
“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文天祥率军抵抗于海丰,兵败被俘,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世杰大战崖山海面,被元军包围,奋力突围中,海船遇飓风,葬身海底,全军覆没;丞相陆秀夫无力回天,背负着少帝,和他那为之坚持的沉重理想投海而亡。其余十几万宋朝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宁死不降、何其壮哉!南宋亡。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日月山河为之色变!
1873年,梁启超就诞生于广东新会县崖山附近的熊子乡——他所降生的地点,便足以刺激其一生的荣誉和热血。
那一年,曾国藩已去世一年,左宗棠63岁,李鸿章51岁;黄遵宪34岁,康有为15岁,袁世凯14岁,孙中山8岁;而蒋百里后7年生,蔡锷后8年生;蒋介石后14年生,毛泽东后20年生,周恩来后25年生……这些在过去和未来能够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在这鸦片战争后地狱般黑暗的中国大地,有些已渐消失光芒,有些正闪耀升起……
而童年的梁启超,不过是在远离政治中心的“中国南端之一岛民”。梁氏家族“数百年栖于山谷”,家境清贫,“半为农者半为儒”。梁启超的祖父是村中唯一的老秀才,他的父亲则一生考秀才都失败,最后只能回乡,边务农边设馆教书。梁启超童年受祖父的影响很大,祖父常给他讲古代英雄豪杰的事迹和大学问家的崇高品行,那是他一生最早、最洁、最纯的的熏习,深深镌刻在他幼小的心灵。
梁家的祖坟就位于崖山。每年清明,祖父都率领全家去崖山祭祖,舟行往返途中,他便给儿孙们讲述南宋灭亡时的慷慨悲壮情景。崖山上还建有“三忠祠”,以纪念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每次扫墓之余,梁家必到此凭吊这些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这是童年梁启超所受到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梁启超自小便以“神童”而闻名。他五岁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一岁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小小年纪就实现了其父一生未曾实现的愿望,达到了其祖父的功名。而且,这是明、清两代,乃至有史以来通过严格考试而脱颖而出的最年少的秀才,因此一下子聚焦了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1889年,未满十七岁的梁启超又考中举人。这次广东乡试的主考官是思想开明的维新派官员李端棻,他十分欣赏这个天才少年,认定他前途无可限量,更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梁启超与李蕙仙的结合,成就了一辈子的美满姻缘。从此,李夫人成为了梁启超的“闺中良友”和事业的积极支持者。
1890年春,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前去拜访已33岁的康有为。初次见面,两人竟从早上8点谈到晚上7点。梁启超在《三十自述》里回顾,先生之言论,如“大海潮音,作狮子吼”,使他大受震动,仿佛“冷水浇背,当头一棒。”
这次会面,彻底改变了梁启超的人生轨迹。他整夜不能入眠,开始思考,自己之前所学,不过尽是些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根本不算什么学问。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决定舍弃八股旧学,退出学海堂,请业于南海之门。
当时,梁启超已是举人,而康有为不过是监生,在“学历”上低于梁启超,按照科举的习惯,梁启超应是康有为的“前辈”。而举人拜秀才为师,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1891年,在梁启超、陈千秋的建议和邀请下,康有为于广州长兴里3号设万木草堂,开始聚徒讲学。在万木草堂的一年学习让梁启超获益匪浅,以至他后来回忆说:“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同时,他的学识和辩才,也开始在康有为的诸多弟子中脱颖而出。如果说,过去他是为功名而读书,那么自此他便走上了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而穷究学理之道路。
百日维新中的康梁与光绪帝
梁启超系列文章回顾:
罗志渊:“百日维新”失败,“行者”梁启超亡命东瀛 |梁启超系列02
罗志渊:梁启超在“公车上书”之后,展开鸿篇巨制的传奇人生|梁启超系列01
【致读者】阅读,让你的人生无限可能!——罗志渊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选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