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文化】李政|| 寻找老家人

美文|好诗|诵读|书画|摄影
资江文化 微刊总·2018年第150期
寻找老家人
李 政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每逢过年时就会听爷爷讲,我们老家在湘潭的仙女山,是爷爷的爷爷带着他的四个儿子下的洞庭湖。那时,懵懵懂懂的我,在幼小的心灵记忆里就晓得老家在湘潭。
那时,爷爷的父亲兄弟四人就生活在洞庭湖中一个名谓”明朗山”的小洲上,就在明朗山周围湖里以捕鱼为生计。也许是明朗山地域太小或人烟稀少的原故吧,兄弟四人中只有爷爷的父亲娶妻生子,繁衍了我们这一代后人,其他三兄弟后来到终老死,也不知尸骨在何方。
听爷爷说过,与他大13岁的哥哥一起,于公元1948年曾驾风蓬船,沿洞庭湖的湘江出口逆水一路向南到湘潭,用时20余天寻找老家人到过湘潭仙女乡的坳子冲。坳子冲的老家人也搬出李氏三修族谱一大厢,让爷爷他们寻找祖宗的根,可是翻来翻去就是找不着。原因是他们一直生活在洞庭湖中,根本没进过学堂门,大字不识几个,那里看得懂家谱哩。最后他们遗憾地在离开坳子冲时,写了一张“某年某月某日李氏兄弟俩人寻找老家人到过坳子冲李府门中”的纸条,夹在李氏三修族谱中。
后来,爷爷与他的哥哥领着他们的儿孙们一直生活洞庭湖区的沅江市。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几十年后,爷爷到了风烛残年时节,心系老家的那种情结始终在他的心里没有打开,他要在有生之年带领他的子孙们到湘潭去寻根,去认祖归宗,不能的话会死不暝目。
千禧年(2000)正月十六,爷爷88岁寿辰那天,为了了却爷爷寻找老家人的心愿,在叔叔的主持下,号召我们李氏后人每人捐资10元,交由我去湘潭寻找老家人,理由是我在李府门中读的书最多,去外省当过兵,在乡镇又工作过十多年,说是文化水平高见识广,非我莫属。
我接受了这个责任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爷爷交给我唯一线索是一个手抄线装遗祠簿,毛笔书写的那种古铜色皮纸,记载的是老家爷爷的爷爷的父辈一长者逝失时直系和旁系亲属后人名录。名录后面写有两个地址:一个是”湘乡桥头河下四都”,另一个是”湘潭仙女乡栲木岭坳子冲”,旁边还写有一个名字:李维新。后面这个地址应该是爷爷与伯爷他们那年去过湘潭后写上去的。
当年的正月十八那天我启程了,怀里揣着爷爷的心愿与亲人们的希望与嘱托。
到达县城,我直截赶往新华书店,在书店的图书架上,我找到一本湖南省行政区划地图册,翻到湘潭市的那一页,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搜索一遍。嗨!终于发现区划地图上真有仙女山、坳子冲的标记。我拿出钢笔和笔记本来,记录着到湘潭最近的行走路线,即从沅江出发经过益阳,到宁乡县东湖塘镇过花明楼一路到道林镇,道林镇与湘潭的仙女乡交界,这条线路最近。
第二天一早,我坐上了县城去往湘乡市的班车,车行至东湖塘下了车,再坐短途中巴车到了道林镇,一下车就有几个拉客的摩的师傅围上来询问到哪里去?很热情地都说要送我去!我选择了一个年近40岁的摩的师傅,问他有没有去过湘谭那边的仙女乡,有一个叫坳子冲的地方。他很诚实的回答说去过,为了保险起见我拿出爷爷给的那线装本子,翻到记录的那个湘潭地址给摩的师傅看,摩的师傅看到这个地址兴奋地说,那个地方他早半个月还送过一个客到过坳子冲。他指对面的一座山峰说坳子冲就在山的那边,还说有二条路可以去,一条路走山路近一点,但有点颠不太好走,另一条路绕道走比较远时间久一点。
我选择了走近的山路,然后谈定20元摩的车费,我对他说明了我的去意,并对他说不要骗人,他也信誓旦旦地说保证把我送到目的地,把我送到要寻找的老家人哪里,他还说没找到李姓老家人就不要我的钱。
我看了一下腕上的手表,时针指向是下午1点45分钟,我对摩的师傅说吃一点东西就走,他说等着我。
在洞庭湖平原长大的我,从来没有走过山路,爬过山,摩托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忽左忽右,忽儿上坡忽儿下坡,难怪有山路十八弯之说。前天下了场雨,山路上雨水未全干,低洼不平的路上夹带着一块块泥水,车轮辗到处不时有泥浆水溅出。
大慨半个钟头时光,摩的把我送到一家二地二楼的庭院里,师傅说这家就是李姓人家,去年送客到过此地,我从衣兜里拿出二十元车费给了摩的师傅。
这家女主人40多岁,中等身材,一头乌黑的齐肩短发,圆润的脸颊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说话时总带着微笑,嘴角上方露着一对小酒窝,看上去对人十分友善。她听到有摩托车声响立马走到庭院中。
摩的师傅停好了车抢先发话说;“大嫂你好,这位大哥从益阳来坳子冲寻找老家人的,看是你们本家不?”
“好呵,发财了吧,出来寻老家人”!
我向这位大嫂说明了来意,就问她认不认识一个叫李维新的老人?嫂子摇摇头说不认识,说那要问我娭毑,她指着坐在门边手里柱着拐仗满头白发的老娭毑,我走近老人家问她是否认得李维新时,老人指着自已的耳朵摇了摇手,意指耳聋听不到,我又大声说了一遍,老人还是指着头摇摇手。
在一边大嫂说娭毑快九十岁了,天聋地哑,肯定也记不得了。她走到禾场边对着远方七八百米处一位砍柴的大哥叫喊着,意思叫他过来家里有人找。
一路小跑过来的大哥大概6-70岁,背有点躬,手里拿着一把柴刀,气喘嘘嘘的,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挂满了汗水,一双干枯、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尖尖的下巴上稀拉拉几根胡须有些天没打理了,但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我连忙递了一支烟,向他说明来意,向他打听是否认得一个叫李维新的老人。当我说出这老人的名字时,只见这位大哥一惊!
“嗨,这是我家公公的名字呀!”回答的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
祖传遗祠簿上的李维新这位老人找到了,而且又是身边这位大哥的爷爷,我心里不知有多少说不出的高兴与喜悦。于是,我把爷爷从小教我背记的二十代班派名背给这位大哥听,看他是否也是这个班派里的人。
“登续光前进,贻谋裕厚群,逢年期振发,兰桂世方馨。”我刚背完,这位大哥连忙说我们是自家人,他说他是”谋”字辈,我说我也是”谋”字辈。我叫他大哥,他叫我老弟,我们是同辈的兄弟,这时我们象久别重逢的兄弟,两双手不约而同的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阵问候后,大哥问我是否吃中饭了,我说在宁乡县道林镇那边吃了碗面条。他说那不行,然后吩咐楼旁边的大嫂煮饭做菜给我吃。
坳子冲的人听到从外地来了位寻亲认祖的,纷纷赶来看热闹似的,有的私下在议论,不是什么撮巴子来骗钱的波!
我从背包里拿出爷爷传给我的那本发了黄的古铜色皮纸线装薄,向挤在庭院的老家人扬了扬,说这簿子是我祖上传下来的,里面写有你们这里的地址和李维新的名字,我也不是什么骗子,我是受爷爷的委托来寻找老家人的,我有身份证可以给你们看。老家人听我这么一说就不再议论骗子什么的了。
拿柴刀的这位大哥自我介绍名叫李发祥,是坳子冲同辈兄弟中年龄最大的大哥。他对前来的妇孺老幼,兄弟姐妹们说:“你们没乱讲啦,这位老弟确实是我坳子冲迁出去的自家人。”
然后大哥对我说,吃点饭后到他家去,家里隔楼里有我们李氏三修族谱,看我是否找得到我们那一房人到不。
吃完饭大哥领着我到了他的家,刚到庭院边他对着屋里面就喊到:“老婆子呵,家里来客人!”大嫂从里屋迎出来双手拍了拍,”好呀!欢迎欢迎!”
一看嫂子就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很热情地把找迎进屋,又是递烟、递槟榔、又泡热茶。大哥简单地把我向嫂子作了介绍,然后转身搬了把梯子搭在堂屋的隔楼上,爬进去取出来两箱子李氏三修族谱,每箱里足有三十来本,每本按族谱派号编了序号,只要熟悉族谱派名,查找起来就比较方便。
不到二十分钟,我从族谱中就查到了爷爷的父辈四兄弟以上的长辈记载。“查到了,查到了”!我欣喜若狂地拿着家谱对大哥大嫂喊道。
大哥大嫂放下手中的活计,走拢来为我高兴,为我喝彩。
然后,我叫大哥也来找找他们的祖辈给我看看。大哥打开另一箱族谱,从中抽出一本来在翻看着,不一会儿大哥从族谱里也找到了他家祖辈,递过来给我看,一边向我介绍着族谱里他的祖辈,我接过来一看一惊!怎么同我手上的族谱是同一本哩?我再往前翻看了几页,嗨,大哥的爷爷与我的爷爷还是同宗五代兄弟哩!
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抱着大哥左摇右摆久久不肯放手,欣喜得眼角挂着泪珠子,能不高兴吗,找到老家人了,还真正找同祖同宗最亲近的自家兄弟!总算回去可以向爷爷向家里亲人们交上一份寻亲圆满答卷。
大哥同我一样高兴,吩咐嫂子晚上多炒几个菜,多煮点米饭,热一壶火酒,把周边的几位长辈、同辈兄弟姐妹们请来,说要为我这个同祖共宗的自家兄弟接风洗尘,一来为我寻亲成功表示祝贺;二来让我认识一下老家更多的亲人们!
晚上,好客的湘潭老家人来了一大圆桌,我们一起举杯相互祝愿,自报家门相互了解;一起盘古论今拉家常。一顿晚餐吃了三个多小时,本来就不胜酒力的我差点喝醉了。散席临别时,老家人都伸出手来拉住我,都说:我们是一家人了,明天到家坐坐,或者说来吃餐饭什么的。我只好满口回应他们“好、好、好!”
第三天,老家大哥带着我走访了老家大部分人家,所到之处受到很亲切的接待,我好象是一个丢失了很久的孩子,突然回归家里的感觉。
第四天早上,我恋恋不舍的离开坳子冲时,老家的长辈、同辈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行不下百十号人,送我村口的汽车路上,临别时,一位年长的大伯紧紧拉着我的手,眼眶里挂着泪珠说“孩子呵,这里是你们的根,是你们的家,想家了就常回来看看,适当时期我会带几个人,到洞庭湖来看看你们,一路上注意安全!到家了来个电话报个平安”!
再见啦,湘潭坳子冲。
再见啦,我梦牵魂萦的老家人。

作者简介
李政:湖南沅江市人,当过兵,教过书,招聘到乡镇文化站任文化辅导员13年,市首届作协理事,有作品散见省市县报刊杂志。现供职于省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资江文化欢迎您
  
资江文化编辑部
荣誉顾问:丁 力
顾问:郭辉 何青峻杨放辉
陈丽君
总编:曾灿颖
编委:萧骏琪 欧阳芝兰 杨一之
钟爱群 刘建训 何曲强
龚晓青
推广编辑:念泽民 刘世俊
朗诵嘉宾:海的女儿 师雁平 莲心
健美人生王朦
 
你来,我在!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投稿邮箱:2829765785@qq.com
主编微信:zcy13245029979
长按二维码备注作者
苹果用户的赞赏通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