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联盟?散文】1099期︱李勇《变迁》

高端征稿必须原创首发:校对准确,内容健康,言之有物。文后附作者照片、100字左右简介和联系方式及地址。投稿邮箱:zgddzjlm@qq.com(《飞鸟的天空》一书已邮寄,请作者近期查收)作者简介
李勇,男,六十二岁,高中,自由职业。
喜文学,时常学写些小文,发布在刊物及网络平台。
忠厚、忠诚、忠心。愿与文友们共同学习,在有限的岁月中静身自好!
变迁
文/李勇
山不转,水也转。物不移,人也移。改革开放几十年,变化多多,城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穿越大江南北。农村也有了夲质的变迁。离乡多年,偶回故乡,几乎都不认识这里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变数太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许多的土窑洞不见,随之而起的是一排排平房和一孔孔石窑。红砖墙,红门楼子,整个村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至西,全是一派崭新的景象。我几乎都分辨不出谁是谁家。可惜的是笼罩在整个村庄的那片枣林也荡然无存!偶有些零星枣树也都遗留在一些不引人注目之地!过去那一片片枣花,一树树红枣,一堆堆提篮拾枣的人?一家家脑胖上凉晒的干枣?这所有的景色,一去不返,永留在了回忆的时光里。山己经不是光秃秃,黄泛泛,山连着山仍是一派繁绿。土地全都平平整整。挨着村庄的几道山梁也全是绿油油的果园。庄里人除了和我一块长大的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使我熟知外,小一辈的娃儿,我都分辨不出谁是谁家的!一切都变了,物似人非,过去的乡村土味己经离去!村庄也和城市一样。只是偶尔的鸡鸣狗叫似乎才觉得这里仍是农村!唯一没有变化的是村中央的庙楼子!这说不上是历史建筑,但也有些年头。打我记事时,它就是存在的。庙可以说是旧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东西被称之“四旧”,火红的年代时曾一度被造反派砸烂。我们村的这座小庙也不能幸勉!虽说庙内的神像被砸啦!但庙楼还在。说是庙宇?其实也就是石头片片垒起来,说房子不像,有些象过去地主大院的门楼子。不过房顶还是用瓦片砌起来的,有棱有角。小庙前边是用石块砌起來的连座房子,分为前后左右套房,还有着炕!只是比小庙低,房顶正对着小庙,而且像扱了戏台子。老人们说旧社会也确实是敬神唱过戏。打我记得庙内是有个泥塑的神像,是坐着的。后来被砸后就一直空着。前边庙屯里的炕在七十年代被队里挖了当了机房。再后來就一直空着。八九十年代时也没人去打它的主意!就连搞新农村建设也没动它。我记得好像有那么一位村人,因婆姨得了怪病,治不好?曾一度还相信这庙的神味,还坚持去烧了几次香火。但后来被队领导知道提出警告,还说要撤了他的党员资格,也就消停了!小庙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不过奇怪的是小庙的顶沿上却長出了一株桃树?不是很莊,好似年年长不大,春天照样开花,秋天里也结果。但村里人谁也不去摘,桃子熟了落到地上,连娃们都不会去捡。村子里变化这么大?但空空的庙楼子依旧!就连那棵桃树也经久不衰,也算奇了!这些年虽然有些地方会大兴土木的修建庙宇,请神唱戏依旧火热。但我们那里仍照旧!也没人去光顾这座小庙!有钱人也不会去掏钱去重塑神像,也不知是觉得这庙神不够大而灵,也许历来就没名气。我到是记得老人们说过一嘴,好象原来的神叫庙童。怪不得!信神不信神?自在人心!靠神保佑?也未必!若世道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村庄将会变成啥样?也许会火热起了!也许会荒芜!也只能顺其自然啦!(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编委会文学顾问:匡文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裕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吴文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陈 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何 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乐 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董 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韩 生 作家语文特级教师 杨志明 作家 英特华集团总裁法律顾问:宋维强英特华集团法务部部长 卢学华 哈尔滨十佳律师主 编:李培东(楚狂)副主编:孙永辉(溯草)诗歌责编:王道海(逍遥)布占祥(老骥) 李 立(美纶)王 辉(王子)马晓丽(浅秋)散文责编:李淑华(牵手)杨 杰(木槿) 管金鹏(蔚蓝)安凤娟(冷月)邢世樟(普顼)小说责编:尹淑英(绿地)张淑华(归鸿) 董立华(千里)贾 丽(清晨) 付培金(夜风)图文责编:孙永辉(溯草)李牧航(白泽)电视台报道《时光的记忆》新书发布会暨李培东作品研讨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