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荣辰:?怀念,故乡的那条河 | 宁古塔作家网

怀念,故乡的那条河
作者 / 吕荣辰
青阳山,渭水河七十二道独木桥青阳山上松柏树渭水河里魚儿多
我的故乡南纪城村就在青阳山下、渭水河边。我的童年就是在故乡南纪城村度过的。从小我就听村里的老辈人给我讲渭水河的故事,也不知道家乡的这条河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桥也没有七十二道,整个桥算下来也就有七八个就不错了。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桥,几块大石头一垫,就当桥过了。我到现在还怀疑这两句话是不是说的是其它什么地方。为此我还查了资料:甘肃的定西市有渭水,江苏的兴化市有渭水河。而我的家乡是河北灵寿,三个地方遥遥千里,毫不相干,不可能是张冠李戴的。管它呢。这名子我们村老辈人都叫了不知多少代了,反正这条河实实在在的就在我们村的家门口。我之所以有疑问,是怕写了这文章,再把别人家的传说弄成了自己家乡的传说,让人以为我欺世盗名,最后再追我责任。还好,这确实是我们家乡自己的传说。青阳山,其实算不上是山。若以村平面算,它的最高处也只不过比街心处高出了七八米。硬要叫山,只能算做山的一半,称做岭。岭也不大,东西宽不过二里,南北长滿说有五里。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白马岗”。传说汉时王蟒赶刘秀时,刘秀的白龙战马不幸累死在了这条岭上,就将战马葬在了此处,因而得名“白马岗”。渭水河就发源于青阳山脚下。它长不过二十几里,河面不宽,阔处丈余,窄处双脚一跨即可过河。山虽不名,水虽不大,但山边水旁却流传着不少的动人故事。那故事,也像青阳山、渭水河的名子一样,美丽而古老。相传古时的青阳山并像现在这样矮小,山上还长滿了合抱粗的松柏树,唐未宋初时真定府建大佛寺,相中了青阳山上的松柏树,便派人上山伐树,再顺渭水河将伐下的木材泊到建寺现场。不知什么时候传出了一句话,说:建好大佛寺,使死青阳山,累死渭水河。当时的渭水河也不像现在这样窄,这样浅。果然大佛寺建成了,青阳山上的松柏树也砍光了,渭水河的水也累小了,才成了今天的模样。山上光秃秃的什么也不长,河水涓涓像根细线。毕竟,这都是传说。渭水河河道弯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水深过膝,四季清泉不断,别有一番风趣。渭水河虽小,但确有她的可爱之处。用今天的话说,那是我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春夏,河边杨柳摇曵,顽童戏水,蛙鸣魚跃。潺潺流水合着洗衣女的欢笑声和洗衣棒的敲击声,活脱脱一副水墨画。入冬,河边热气蒸腾,水雾缭绕。杨柳枝上,白霜依依,雾?高挂。村庄里炊烟袅袅,把个小村庄摭掩得如梦如幻。清凌凌的渭河水,打着旋,慢悠悠地从我的故乡南纪城村西边的青阳山下流过,像条风景秀丽的花园河。河里的小鱼小虾在水中来来往往地追逐,忽儿猛地窜出水面,打个水泡,忽儿又沉入水底,搅起一阵泥沙,便不见了踪影;河边的杨柳树随风摇曳,一条小虫不小心掉进水里,引得小鱼们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张开双唇小嘴一口吞下,又迅速沉入水中,溅起一个小浪花,浪花形成的波纹,向四周慢慢地扩展成一个又一个圆圈圈,随着水流又慢慢拉长顺流而下。走在泥泞的河岸边上,脚下像踩在了海棉上,噗嗞、噗嗞地冒着小水泡。杨柳树上蝉鸣鸟叫,小河里蛙鸣魚跃,和着一声声噗嗵、噗嗵的青蛙跳水声,把个小河闹得像开了锅似的,让人禁不住驻足忘返。夏天的日头像着了火似的炽烤着大地,这时的小河里就挤满了洗澡冲凉的人们,小河就成了人们消暑的小凉河。清凌凌的河水从青阳山下的山泉里带着细沙,打着滚从地下冒出来,清清的,凉凉的。泡在水中,会让那些在庄稼地里干活的人们,痛痛快快地洗去一身的汗渍和疲劳。渭水河是一条小河,水深刚过肚脐。因我家乡地处平原腹地,所以,小河水流很平缓,正好适合大人小孩洗澡和玩水。夏日的中午洗澡的人多了,水也浑了,搅得那些小魚虾会浑头浑脑地在水中乱游乱闯。偶而碰在人们的小腿和肚腹上,痒痒的,滑滑的。这时你若坐在河床的淤泥上,叉开双腿,慢慢地向前滑动,那些不知死活的小鱼儿就会拼命地往你腿下的淤泥里钻,你就会毫不费劲地抓上七八条白漂子,小柳根儿。用柳条串成一串带回家,收拾干净了,滚上葱花、面糊放油锅里炸了。小小的农家小院里,马上就会飘出一股诱的魚香味儿,引得大人孩子们直流口水。或者用家中的细筛子在靠岸边的水草中慢熳地捞那些小虾米,一个时辰的功夫,那些寸把长、长着两个黑芝麻一样眼睛的小虾就会装满一小碗。洗干净了,和细萝卜条放一起,剁上几刀红辣椒炒了,再就上自己家刚蒸出的带疙疤的大饼子吃,会香死个人。渭水河的淤泥里长着茂密的水草,有的还在水下开着豌豆粒一样大小的小白花。水清时,你会看到长长的水草上长着黑绿色的、像柳叶一样的叶子,它的茎大概有高粱米那样粗细,它们顺水飘动,像被梳子梳头一样左右摇摆,很悠然的样子。夏天的中午,天气干热干热的,河里的甲魚也会爬到岸上晒太阳。它们的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它就会摇摇摆摆地跑到岸沿边,迅速跳入水中,身子一旋,就会钻进泥水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是河就行。我之所以对这条小河念念不忘,不光是因为她如此美丽而飘亮,重要的是,这条河还真是一条救命的河。它的河床比我们村的街道水平面大概低了一米多一点。夏天下雨时,村里的雨水就会七绕八拐地流到小河里,成了村里一道天然的护村河。六三年七月,一场罕见的、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将地里一人高的庄稼都淹没了,村里村外一片汪洋,白哗哗的。平日里一米多深,半床河水的小河,一下子让河水溢满了河床。河水雨水源源不断地泄入滔滔的滹沱河。村民的房屋虽然被雨水浸洇了很多,但有这条天然的护村河护着,才没有造成大的洪水泛滥,也保住了三里五乡万把人的生命财产。然而,就是这条不知发源于那年那代的、曾经拯救和造福过家乡小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号召粮食大生产的时候却把它给填平了!原因是嫌它白白占了一块好地面。而在青阳山脚下另外开挖了一条一米宽的人工小河沟。县城几家工厂的工业废水就排放在了小河沟里。黑褐色的河水缓缓地流动着,水面上还漂着一团团的黄褐色的泡沫。发出一股刺鼻的酸臭味儿。走近河边,再也见不到当年那种水清见底,魚儿畅游,村女浣衣的田园风光了。河边的杨柳树被河水薰得枝枯叶黄,无精打彩地地在微风中痛苦地呻吟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渭水河没有了,家乡不但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村里的各种病也多了起来。这是否与新开挖的那条排污沟把地下水给污柒了有关?原来的渭水河,离我们村西也就有二百多米远,千百年来,村民一直都健康地生活着。而今,那条排污沟虽是在原来渭水河的西边又往远处走了一百多米,工业废水慢慢地向地下渗透,也一定是对地下水形成了严重污柒。才三十几年的功夫,要不,村民的健康怎么就突然出现了问题呢?关键是新挖的这条排污沟是紧贴在青阳山脚下的,比原来的渭水河的河床还高出了一米多高。真要是再遇上上世纪六十年代那种七天七夜、百年不遇的大雨,它完全没有了渭水河那种强大的泄洪能力。家乡也就沒有了原来那条宝贵的护村河的保护,这不得不是一个让人担心的大问题。后果,让我不敢想象。愿上帝保佑我的家乡,风调雨顺,年年平安!青阳山,渭水河,苍桑一瞬变化多。这变化。确实让人多了些遗憾,但家乡却是我永远的天堂渭水河虽然被填平了,但它给我童年留下的美好印象己经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梦境里,它也永远在我的心田上汨汨地流着。
渭水河,神圣的河你陪我一起长大苦难一起走过暴雨时你拯救了村民这功勋你却一直沉默自私的人类,功过我无法评说离开家乡五十年了没有你呀渭水河总像少了点什么东找西找找不到的却还是渭水河你是我童年梦境里一曲难忘的歌!2020年9月7日

作者简介:
吕荣辰,男,汉族,1950年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灵寿县人,现居大庆市龙凤区。1971年入伍,78年转业到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工作,2000年买断工龄。
喜好文学,偶尔写一小块文字自我娱乐。八年的军旅生涯,从农村到军营,眼界开阔。在中苏交恶的特殊年代里有幸参军入伍戍边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成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财富。
生 活 多 彩
鮮 花 无 限
笑 对 困 境
人 生 豪 迈
往期作品欣赏
吕荣辰原创作品文集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