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散文|玉米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会一成不变的,包括人的味觉。人的胃口是会随着年龄、经历的改变而变化的,曾一度让我讨厌吃的黄面,如今却成了我喜欢的食品。   少年时,是在陇东老家渡过的。老家在山区,地多人稀,广种薄收。老乡们一睁眼就去地里劳作,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地里主种小麦,也种点土豆、西瓜等。杂粮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糜子、黄豆等,还有胡麻、稔等油料作物。玉米可以收两季,一季是春天播种的,到了秋季收割,一种是小麦收割后再种植,这种玉米到了深秋才收割,味道没有春季种植的玉米味道好,我家劳力少,也就春季种一茬玉米,也够忙乎一番了。   小时候,吃的零食除了逢年过节购买的糖果点心,应季的水果菜蔬,其余零食基本都是地里生长的。到了秋季,最爱吃的莫过于玉米棒子黄豆角了。黄豆角种在玉米行中间,玉米熟了的时候黄豆角也饱了。大人大多舍不得将嫩玉米掰下来吃,要等熟透了当粮食来吃。我去舅舅家里玩时,小姨在地里干活干到一半时,就领着我回家做饭。我们走着走着,小姨就偷偷钻进路边的玉米地里,她把的外套脱下来,也让我脱下外套,两个袖口一挽,玉米棒子就藏在袖筒里。然后撸几串黄豆角,如刚巧下过雨,小姨也会挑拣几株松动的洋芋,拔出秧子带出洋芋。一股脑包在她的上衣里,拿回家煮给我吃。玉米丰收时,家人们也会捡嫩小的玉米和着黄豆、新鲜的洋芋,一锅煮了,熟透时,满屋盈香。我吃了玉米粒,还要把玉米棒子里的水细细咂一番,觉得它比玉米粒还有味道。玉米杆子、玉米皮,炸碎后用来喂牲口。   每年到了秋收的季节,学校都会放十天忙假。我回到家里,虽然不是主劳力,但也得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家里有时也种高粱、谷子,这些都需要用刀子先把穗子削掉,再剁掉主秆。我大多不参与,参与的就是掰玉米棒子。进了玉米地,长长的玉米叶子把人手、脸、胳膊划拉的生疼,痒痒的。掰下的玉米棒子得大人一担一担、一背篼一背篼、一架子车一架子车往回运送。玉米杆也不能浪费,拿回家可以铡碎了喂牲口,干湿都行。晒干了,可以当柴火烧火做饭,可以烧炕。夏季里,我见过看瓜的老农用玉米杆搭建的看瓜棚,也挺美。当然了,长在地里的玉米根须,奶奶和母亲也不会放过。等有空了,提着一把?头到地里,撅着屁股挖玉米根须,一边挖一边用?头把泥土拍掉,放在地边晾晒。玉米根须干透了,轻轻一抖,干土就都落到地面。玉米根须用来蒸馒头,火力非常好,没有像蒿草一样的浓烟,闻起来还有玉米的清香味呢。   挖玉米根须经常是在太阳好的秋日午后。奶奶和母亲挥动着?头,秋风拂起她们的头发、衣襟,影子在地上来回摆动,秋阳在地面撒上一层金光,就像一幅生动的油画,美丽极了。   对孩子来说,收割玉米远不如挂玉米、剥玉米粒辛苦。收割玉米时孩子们有个盼头,回家一定可以吃到几棒香甜的玉米棒子。运送到家里的玉米棒子一般就堆在院子里,得把好的大的玉米挂上搭建在房檐下的木柱上晾晒风干。于是,剥玉米皮成了当务之急。体力活大人干,但是剥玉米粒就是慢功夫,看大人一只手拿着一个玉米棒子,一只手将玉米棒子根部突出的地方一掰,玉米皮就掰下来好多。再将剩余的玉米皮分成两股打成死结,便于挂到木柱上晾晒。小的玉米和不小心掰掉皮的玉米,便放在院子里直接晾晒,雨来了就得苫上油布麻袋片子遮雨。雨过天晴,又赶紧摊开晾晒。晾晒得差不多了,就是在午饭后坐在院子里或者大炕上剥玉米粒。常常是奶奶拿了剪刀在玉米棒子上划拉掉三行玉米粒,其他人再拿着一个玉米棒互蹭。玉米咋就那么多,好似永远也剥不完的样子,心里就特别恨这个玉米。这时候的玉米棒子,已经有老的、干的,不能吃了。玉米芯子晒干了,烧火也很好。总之,在农村,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都会物尽其用,将作用发挥到最大效果。   脱了粒的玉米,晾晒后,用麻袋装起来,码在粮囤旁边。不太饱满的玉米粒,用来喂鸡喂牲口;饱满品相好的,奶奶就在自家石磨上磨成玉米面。玉米面是金黄色的,煞是好看。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玉米粒加上糖精,被爆成爆米花,装在上衣口袋里,边跑边吃,满口盈香。   家乡人,用玉米面调制着做出许多可口的食品。当然,所有的玉米面食品,都是和白面掺半做出来的。玉米面不劲道,加了白面就会借助白面的劲性,好做又耐吃。最常吃的是黄面搅团、黄面粑粑、黄面节节、夹心面、金裹银、黄黄馍等。   如果专用白面做饭,擀面就比较吃力,掺和些许黄面,就容易擀开。烧开水时就把洋芋条放就去煮,等到黄面节节熟了,加进去炝好的葱花,炒好的韭菜花,西红柿。倘若有羊肉臊子,加一些,撒些芫荽出锅。于是金黄的节节面,碧绿的韭菜花、喜庆的西红柿、白白绵绵的洋芋,翠绿迷人的葱花,调和进去一勺油泼辣子,滴几滴纯粮食醋,就着碟子里的蒜片瓣青椒碎,别提有多美味。   小时候吃搅团时,我就要等着吃锅底的瓜瓜,或者嚷着奶奶给我漏鱼鱼,不大爱吃搅团。奶奶也会把玉米面夹在两张白面之间,做出的面条叫花花面,蒸出的馍馍就叫金裹银。为了增加金裹银的甜度,奶奶会在黄面里面放一些糖精,小孩子爱吃甜东西,对于金裹银就不怎么挑剔。至于黄黄馍,则是玉米面和白面发起来蒸的馍馍。一吃就掉渣子,我不大爱吃,吃了胃反酸。我上中学时,奶奶给我蒸馒头或者烙锅魁时爱加少许黄面,做出的馍馍就非常酥软。记得有一次,爷爷对奶奶说,给麦娃子做馍馍不要掺和玉米面了,放不住。奶奶看着爷爷没有作声,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馍馍里面掺和玉米面。那时候,好多同学还拿着黑面馍馍吃的。我是住校生,早自习时,曾经用放了几天的白面馒头换了走读生一个热乎的黑面馒头吃。不料肠胃不能容纳黑面食品,吐了一早上。   读技校时,也是住校。大灶食堂极爱做包谷榛子,喝了包谷榛子我就胃里反酸,自此,就连玉米面做的其他食品也不吃了。不光如此,长达六年的住校生活,让我厌烦了吃馒头、烩面、洋芋、白菜、豆腐、粉条等。   参加工作后,小时候没好好吃过,甚至没见过的食品,曾一度成为我的最爱。随着成家立业,孩子成长,每日三餐自己动手做,慢慢地,还是厌烦了大鱼大肉。回老家,婚丧嫁娶等都用上了饭店的那一套,鱼、肘子、虾等,散发着一股饭店特有的味道,令人反胃。就想起了小时候吃过的小饭汤,一清二白的热乎乎的汤里,泡进去一个手工蒸制的白面馒头,调和上熟油辣子、米醋,油汪汪地吃一碗,浑身冒汗。然后再去坐席,席上,要等大客先动筷子,孩子最好等着大客或者家人往碗里夹肉夹菜。要是自己迫不及待地动筷子去夹菜,你就是村人眼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席上的食品,是有数的,肉食只有10个。要是哪个人不懂规矩,多吃了一块肉,就会遭到乡亲们背后的耻笑。当然,大人大多疼爱孩子,肉,都是喂在孩子口里,尽管自己口水早已在嘴里转圈。乡下的孩子,没见过世面,也大多安静老实。见了生人,头也不敢抬,话也不敢说,就那样低着头坐着。大人夹一筷子菜,他低着头吃一口,不言不语。乡亲们说,这娃是个懂规矩的娃,是个乖娃娃。   吃过了席上的白馒头肉块,回家了。拿起家里的金裹银,黄黄,墙角下、炕沿边、玩着吃着。狗儿摇着尾巴,盯着你的嘴和馍馍。那么期待那么热情,你给不给?鸡走过来,咕咕咕叫着,低头吃你掉在地上的馍渣子。吃一吃,抬头看一眼你。忍不住跑去抓来一把玉米粒,洒在地上,它便以鸡特有的语言呼唤着自己的伙伴,一起分享美食。   晚饭,来一碗散发着浓浓的玉米面味道的花花面、节节面、一盘搅团。然后就着从地里摘回来的辣椒、西红柿、白菜、芫荽等,吃他个肚圆胃鼓,何其畅快!   今生,真的好想再以这样的方式好好吃一回!
作者简介
童麦玲,女,汉族,1974年生。甘肃平凉人。会计师,政工师。作品发表于《华矿安全报》《甘肃日报》《甘肃工人报》等报刊。现在江山网淡雅晓荷社团发文,晓荷社团是一个诚信友好能让你成长的社团!它也是我最喜欢的社团。这里有优秀编辑为你把关编文,我的成长就在晓荷!
编者按
这是一篇充满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散文。从作者的文字中,小编仿佛闻到了玉米面粥的清香,那煮熟的嫩玉米更是让孩子们百吃不厌呢。小编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小时候也曾跟随父母一起收种过玉米。所以对于玉米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那些成熟的玉米金黄金黄的,农家人望着它们,眉里眼里都是笑。这玉米全身都是宝呢,不但可以做成各种食物填饱肚子,而且还以卖钱。总的来说,自小生活在农村的人,对玉米都怀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上了岁数的人仍然喜欢吃用玉米面做的各种食物。从这篇散文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作者亲身经历过,她才能把人们眼里极其普通的玉米了解得如此透彻。学习欣赏老师佳作,力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030007】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社团简介
社团:淡雅晓荷 社长:何叶 成立于:2015-06-09副社长:叶华君副社长:一鸣蝉社团总编:绿叶红了常务社长:张爱珍社团顾问:尹宪辉荣誉社长:决决流冰社长助理:双头狼常务社长:大路白杨常务社长:至简至爱散文主编:萧垦诗歌主编:叶城古韵主编:聆雨古韵主编:张福洲小说主编:静之水流深督察部长:星辰海人荣誉社长:笑天编辑:叶华君桑瑜清粥小菜文三少张爱珍军杰张福洲聆雨小小的船星辰海人至简至爱双头狼静之水流深江沐阳零余者绿叶红了蓝色宁静柒葉艸白叶树萧垦一鸣蝉叶城驴鸣榕树千骑卷平冈连岚喜杨杨陈雨青峰明月夜合评论员:何叶叶华君桑瑜清粥小菜小小的船空门梦幻成真匡建华老弋刀决决流冰至简至爱文三少奉洁公子安星辰海人张爱珍宗旨:持淡定之心,追高雅之风,沐破晓之阳,品荷之香韵,以文交友。淡雅晓荷作者群号:697324724本社团长期接收编辑,有意者请加社长何叶QQ450170601网名:禾小妞论坛:【晓荷】社团五周年庆短期征文精品奖励红包热烈启动http://bbs.vsread.com/thre
扫码二维码关注我
制作:绝版红枫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