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课稿(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
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评课稿)市一小 陈小华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L.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批评就是进行反思。那么,经过一周紧张的听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收获,有所反思。反思越深,收获就越大。下面,我就听课,做一些不成熟的发言,题目是《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1、做有效的学习组织者。课标要求老师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宽容性、倾听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陈楚云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老师要板画葫芦架,不是直接画出,而是要求学生细读文字,找出描写的4个事物。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画画,并引诱说:“同学们朗读越正确、越流利,越有感情老师的葫芦就会画得越好。”通过学生朗读,把葫芦架子画出,画了4片葫芦叶,又戛然而止,挠得学生心里痒痒的,接着进一步引导:“你们把这句话读得好,老师就画得多。”学生越读越起劲。老师用贴叶的方法理直气壮地哄得孩子一次又一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葫芦叶也就越添越多。这样的组织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同样,陈妹老师的《秋天的雨》中也有类似的教学例子。
2、做有效的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课标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构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一道找真理、规律,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观点。应把学生尊重为“主演”,“主人”。我认为我们应该摒弃老师讲得越细,越好的思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如陈霞清老师的一个环节:寻找身边的美。由校园的弯腰捡纸屑启发,引导到学生回答对父母的孝敬等。她朴实、清新的风格给我们如沐春风的感觉。陈妹“勾住”一词的教学可以说是画龙点睛。“这么多的气味,难怪勾住了小朋友的脚。”“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勾住了你的脚?举例谈谈”,学生紧扣“勾住”谈得眉飞色舞,热闹非凡。
3、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的本质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课标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能否按部就班地传授,也不应是小心翼翼控制整个课堂局面,怕出现异常情况,令自己措手不及。陈霞清、陈楚云的教学手段就运用得恰当。陈妹老师的句子教学很到位。出现两个需要对比的句子:一是对比学;二是反复读;三是抓重点;四是抓句子中的反义词;五是感情指导“轻” “慢”“连贯”,边读边感受颜色的美丽,秋天的迷人。她特别关注学生的听说,尤其注重让孩子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4、删繁就简,构建有效清楚的教学环节。一篇课文可挖掘,可赏析的内容实在很多,如果我们逐节展开,一成不变,只能把书本抠死,将语文教死。我们要做的是抓重点段落,品位语言;抓关键词,读出画面;提炼精华,删繁就简。如陈妹老师的《秋天的雨》,整个教学环节非常紧凑:第一是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呢?从总体把握课文整体。第二是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快速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都有哪些,圈出来;自由读课文,秋雨把这颜色都给了谁,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再把你认为最美,最喜欢的一句多读几遍。第三是同桌配合读第3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第四是秋天的雨不仅有好看的色,好闻的味道,还是一个热心人。秋天的雨做了哪些事?第五是总结,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五个环节,不多不少,没有拖泥带水。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的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充电,更新知识储备,认真研读文本与学生的学情,才能随心所欲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2013-2014第一学期评课稿)

编辑:许莹莹

语文评课稿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